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文选•陈情表》

【小题1】选出文章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D.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小题2】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育 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更加
D.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小题3】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章中文化常识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B.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C.洗马:官名,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在宫中服役,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
D.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08:4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太保,谥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B.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C.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D.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顺、弘治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一生只能有一个年号。
B.“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这是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其亲属要在一定时间内改变通常的服饰,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丧期满即可除去丧服。
C.“赠”太保,“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训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实际情况后才判刑,得以活下来的人超过一半。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他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极其欣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大加赞赏,称苗逵威德远扬,全师而归。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他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刘大夏不畏权势,被发配戍边。他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借田州岑猛的事,将他逮捕,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
(2)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
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
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共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有持节、假节。隋以后﹐假节极少见﹐使持节﹑持节大多是虚衔。
C.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能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D.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封他为建平郡公,他接受了晋封,还被赐予鼓吹一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岐,字景平,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B.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C.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D.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汉书》说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
B.冬节:即冬至。古时有 “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天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
C.敕: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嫡嗣:指皇位承继人。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其基本原则是:立嫡以贤不以长, 立子以长不以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家世显赫,礼孝母亲。爷爷傅琰是南朝梁重臣;为母守孝极尽礼仪,忧伤成疾,以致影响仕途。
B.傅岐审案有方,深得民心。他使在郡府的拷问鞭打下都拒不承认过失的罪犯自首认罪;离任时, 始兴县民号哭拜送。
C.傅岐仪表堂堂,才能卓异。他涉猎广博,擅长占卜应对,在宫中身兼数职,常代表梁国出使魏国。
D.傅岐目光如炬,洞察力强。他反对梁国与魏国通好;他看破侯景的用心,认为他率兵叛逆不可能有求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