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也。曾祖尝为是邑令,故家焉。汉筠少好书传,尝诣长白山讲肄,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未几,出为卫州牙校。唐天祐中,庄宗入魏,分兵谕其属郡,时汉筠以利病说卫之牧守,俾送款于庄宗,以汉筠为功,寻移洺州都校。其后改常山为北京,以汉筠为皇城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左骁卫将军同正。明宗即位,除成德军节度副使,俄以荆门用军,促诏汉筠移倅襄州,权知军州事。长兴中,历曹、亳二州刺史。秩满,加检校司徒,行左金吾卫大将军。清泰末,高祖建义于河东,唐末帝遣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师围太原,委汉筠巡抚其郡。及敬达遇害,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汉筠于府署,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为节度使。”汉筠曰:“老夫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高祖入洛,飞诏征之 ,遇诸途,乃入觐,寻迁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遘疾,终东京之私第 ,时年六十六。汉筠性宽厚,仪容伟如也。虽历戎职,未尝有非法之言出于口吻,多慕士大夫所为,复以清白自负。在襄阳,有孽吏常课外献白金二十镒,汉筠曰:“非多纳 麳麰,则刻削闤闠,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因戒其主者不复然,其白金皆以状上进,有诏嘉之。及莅济阴,部民安之,四邑饭僧凡有万八千人。在亳州三年,岁以己俸百千代纳租,斯亦近代之良二千石也。

(选自《旧五代史•高汉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知军州事    权知:掌管权力
B.秩满,加检校司徒 秩满:任期届满
C.老夫矣 耄:年老
D.岁以己俸百千代纳租 逋:拖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B.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C.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D.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汉筠喜好读书,自负清白。他年轻时喜好书传,曾经前往长白山讲学;他羡慕士大夫的作为,以清白自负。
B.高汉筠投笔从戎,言语谨慎。唐末时局动荡,他放弃文业,投身军伍;虽担军职,却从未说过不合体统的话。
C.高汉筠竭诚尽忠,守节不移。他曾劝说卫州牧守给庄宗提供钱款;田承肇说想要扶助他为节度使,也被他拒绝。
D.高汉筠廉洁自律,治政有方。有恶吏献上白金,高汉筠严词拒绝,原封上缴;他任职济阴,辖区百姓感到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
(2)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9:4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归厚,字德坤。祖兴,父处让。归厚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时淮西兵力方壮,太祖之师尚寡,归厚以少击众,往无不捷。太祖立署为骑军长。其年冬,复伐徐,归厚以偏师径进,至九里山下与徐兵遇。归厚单马直往,会飞矢中左目而退。徐戎甚众,莫敢追之。
大顺元年,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又命统亲军。是岁寒露,郴王迁寨,未知所往,忽逢兗、郓贼寇甚众,太祖亟登道左高阜以观之,命归厚领所部子马直突之。出没二十余合,贼大败将北,而救军云至,归厚即缀贼苦战,请太祖以数十骑先还。时归厚所乘马中流矢而踣,乃持槊步斗渐退。太祖至寨,亟命张筠、刘儒飞骑来迎,然谓已殁矣。归厚体被二十余箭,尚复拒战,筠等既至,贼解乃归。太祖见之,抚背泣下曰:“得归厚身全,纵广丧戎马,何足计乎!”便令肩舁归汴。 日降问赉,恩旨甚厚。
景福初,从太祖伐郓,帝军不利,太祖为寇所逼,归厚左右驰射, 矢发如雨,贼骑千百,披靡而退。其后讨沧州,复洺州,咸以功闻,太祖录其勋,赐簋甗簠豆之器。命权知洺州事。是郡尝两为晋人所陷,井邑萧条,归厚抚之。理籍帐,数月之内,民庶翕然。太祖自镇、定还, 睹其缉理之政,大喜,赏之燕乐。
天祐二年,与徐怀玉同守泽州,时晋军五万来攻,归厚极力拒守,并军乃还。太祖受禅,加检校司空。开平二年夏,刘知俊以同州叛,归厚副杨师厚、刘鄩等讨平之。乾化二年,拜镇国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明年夏,以疾卒于位。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厚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B.归厚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C.归厚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D.归厚少晓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冬季开始露气寒冷,水汽凝结,气温逐渐降低。
B.簋甗簠豆,古代盛食物或酒的器具,也可供祭祀用。由竹、木、陶、青铜等材质制成。
C.籍帐,古代登记、管理人口的册籍。用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等。
D.燕乐,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歌舞音乐,又称宴乐。君王赏赐,以示荣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归厚作战勇猛。最初追随太祖的时候,他就能以少胜多,连战连捷。后来的几次作战中,他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血战中以勇气震慑敌军。
B.张归厚忠心护主。太祖与兖、郓军作战时,他杀进杀出二十多个回合,大败贼兵,救出太祖。后太祖被郓州敌军逼迫,他又挺身而出,杀退敌军。
C.张归厚治事有方。他做洺州知州时,安抚百姓,整理籍册,数月之间,就改变了洺州战后萧条的局面,太祖非常高兴,对他恩赏褒奖。
D.张归厚功勋卓著。他跟随太祖征战多年,多次立下军功,且有治事之才,官至镇国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使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见之,抚背泣下曰:“得归厚身全,纵广丧戎马,何足计乎!
(2)命权知洺州事,是郡尝两为晋人所陷,井邑萧条,归厚抚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B.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入梁为官,七次上表请求朝廷,允许自己退休。
C.赵光逢做事深谋远虑。在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赵光逢放柳璨及第,所以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凭借老师的身份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D.赵光逢清净寡欲,端正沉默。弟弟赵光允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女道士寄放黄金在他家里,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2)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文中含义为“任命官职”。
B.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古代帝王“改元称帝”都有独立的年号。
C.吏部尚书,官名,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乞骸骨”之义略有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宗刘皇后,魏州成安人,家世寒微。太祖攻魏州,取成安,得后,时年五六岁。归晋阳宫,为太后侍者,教吹笙。及笄,姿色绝众,声伎亦所长。太后赐庄宗,为韩国夫人侍者。后诞皇子继岌,宠待日隆。他日,成安人刘叟诣邺宫见上,称夫人之父。有内臣刘建丰认之,即昔日黄须丈人,后之父也。刘氏方与嫡夫人争宠,皆以门族夸尚,刘氏耻为寒家,白庄宗曰:“妾去乡之时,妾父死于乱兵,是时环尸而哭。妾固无父,是何田舍翁诈伪及此!”乃于宫门笞之,其实后即叟之长女也。庄宗好俳优,宫中暇日,自负蓍囊药箧,令继岌相随,以后父刘叟以医卜为业也。后方昼眠,岌造其卧内,自称刘叟访女,后大恚,笞继岌。然为太后不礼,复以韩夫人居正,无以发明。大臣希旨,请册刘氏为皇后,议者以后出于寒贱,好兴利聚财,初在邺都,令人设法稗贩,所鬻樵苏果茹亦以皇后为名。正位之后,凡贡奉先入后宫,惟写佛经施尼师,他无所赐,阙下诸军困乏,以至妻子饥殍,宰相请出内库表给,后将出妆具银盆两口、皇子满喜等三人,令鬻以赡军。一旦作乱,亡国灭族,与夫褒姒、妲己无异也。

(注)①韩国夫人:当时庄宗妻子的封号。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及笄,姿色众( )  (2)成安人刘叟邺宫见上(  )
(3)请刘氏为皇后( )  (4)所樵苏果茹(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太后侍者   固知一死生虚诞B.称夫人父  天下不助苗长者
C.皆门族夸尚  资政殿学士行D.实后即叟之长女也 孰能讥之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妾固无父,是何田舍翁于此诈伪!
(2)后方昼眠,岌造其卧内,自称刘叟访女
【小题4】从文中看,庄宗刘皇后不认自己亲生父亲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5】文末为什么要将刘皇后与褒姒、妲己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溪。溪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D.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
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溪所推崇。
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
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