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更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希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日:“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待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于人两贤之。

钟尝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明史·巻一六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   雄:雄壮、雄伟
B.钟乘传至府 乘传:乘驿站车马
C.钟乃蠲烦苛 蠲:免除
D.钟尝丁母忧 丁:遭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B.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丙贤之
C.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D.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釆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劫,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公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平思忠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2 03:3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B.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C.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D.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 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从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B.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C.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D.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参加殿试取中后才能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賜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刑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D.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在文中,皇帝照顾魏源有足疾,此两日朝见即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心存正义,勤政爱民。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赋税。
B.魏源颇有作为,深得信任。他成功整治大同、宣府等边务,皇帝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
C.魏源治政有力,却遭弹劾。治边时,请求换掉不称职的官员,却被谏官以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弹劾。
D.魏源断案平缓,崇尚宽和。在刑部任职时,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奏请停止,得到皇帝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孰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赠太傅,谥文正。迁竞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
注:①祥禫(xiáng dàn):丧祭名。 ②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   务:务必
B.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寝:停止
C.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  厘:治理
D.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 赍:带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B.迁乃遣子正人谢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D.且足国在节用
【小题3】文章末段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
B.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
C.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
D.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谢迁善于进谏的一组是
①及进讲,敷词详切 ②力辞,服除始拜命 ③迁乘间言之
④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⑤除夕赐御制诗   ⑥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
A.②③⑤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做官后曾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建议皇帝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的事。
B.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及尚书倪岳坚持反对。
C.孝宗晚年,宦官违法乱纪,以空名领取粮饷,危害很大。谢迁进谏得到了皇帝的赞同。
D.谢迁善于进谏,得到几任皇帝的赏识,晚年依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并且待遇优厚。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
(2)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
(3)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待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B.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C.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D.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箴,有“劝告、规诫”的意思,也是旧时一种文体,属于规诫性的韵文。
C.吏部,南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 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
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
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庶吉士许成名等罢教习,留翰林十七人。珊以为滥,疏论之。语侵内阁,不纳。巡盐长芦,发中官奸利事。为所诬,械系诏狱,谪安陆判官。移知澧州。世宗立,擢江西佥事,讨平梅花峒贼。迁四川副使,备兵威、茂。嘉靖四年二月应诏陈十渐:纪纲之颓,风俗之坏,国势之衰,外裔之强,邦本之摇,人才之凋,言路之塞,邪正之淆,君臣之暌,灾异之臻。“此十者,天子有一,无以保四海。陛下圣明,何以致此,无乃辅弼召之欤。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愿亟去其人,更求才兼文武如前大学士杨一清,老成厚重如今大学士石珤者,并置左右,庶弊政可除,天下可治。臣又闻献皇帝好贤下士,容物恕人,天下所共知也。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谪配死徙,朝宁为空。此岂献皇帝意?非其意,虽尊以天下,无当也。陛下何不起而用之,使骏奔清庙,以慰献皇帝在天之灵哉!”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外艰归,士民祠之名宦。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曰:“此吾师也。”服阙,以故官莅广东。终四川按察使。
【注】:献皇帝: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之子,明世宗嘉靖帝的生父,被追封为兴献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B.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C.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入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D.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是皇帝直接监管的监狱,罪犯多是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高级官员。
B.内阁,我国古代中央政务机构,最早出现于明朝,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其最高领导称首辅。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的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用来指称天下、国家。
D.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为官者家人去世时,要守丧三年,期间不能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珊直言敢谏,不惧权威。他做御史时敢于进言,冒犯了内阁;他做四川副使时,应诏进言,直指朝廷存在的十种潜在弊端。
B.余珊早年官微,言轻招祸。他批评朝廷任用的官员过多,建议不被采纳;:他揭发宦官谋取私利,反被诬陷,遭牢狱之灾。
C.余珊奉诏上奏,态度鲜明。他在奏章中指出当朝首辅费宏不称职,建议尽快除去他,也指出应善待重用杨一清、石珤等人。
D.余珊恩威并施,受人爱戴。他为官威严而有恩惠,士人百姓将他列为名宦,为他立了生祠,副使胡东皋曾到祠堂拜谒,尊奉为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
(2)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日:“此吾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