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待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B.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C.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D.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箴,有“劝告、规诫”的意思,也是旧时一种文体,属于规诫性的韵文。
C.吏部,南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 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
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
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6 04:00: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时东南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寨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万历五年卒官。太子太保,谥襄敏。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B.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C.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D.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明代常有日本海盗到沿海武装掠夺,史称“倭寇”。
B.中军,古代军制有左、右、中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主将在中军指挥发令。
C.“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赠”指皇帝给在位任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母和祖先等授予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他在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形成掎角之势,确保了蓟镇、昌平地区的稳定。
B.谭纶不畏凶险,身先士卒。尽管倭寇伏击了都指挥欧阳深,攻陷多地,但他毫不畏惧,围起栅栏截断其海上退路,亲率军队进攻,收复了失地。
C.谭纶仁爱宽厚,体恤民情。他担任右副都御史后,看到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十分残破,于是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其地赋税。
D.谭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担任边帅,一方面修筑防备敌人的楼台控制要害地区,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使边境防备得到增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⑴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⑵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C.“交耻”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
D.“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B.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C.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D.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
(2)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B.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C.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D.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男奴隶;获,古代对女婢的贱称。
B.举,由中央向地方政府委派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C.入觐,只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
D.铨曹,主管选拔官员的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周文章模仿左丘明,诗歌效仿白居易、苏轼、陆游,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连他的佣人都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B.沈周一生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一以礼待他,要留他在自己的幕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C.沈周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
D.文章写郡守与沈周之间的故事,主要是表现沈周在当时影响之大及其匿迹隐遁之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①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于朝,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耻②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振怖,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苏干刺于苏门答腊,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①赍:把东西送给人。②交耻:即交趾,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址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D.帝以践阼岁久 践阼:登上帝位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古代官员的降职、免职。
B.宴驾:指帝王的死。
C.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
D.洪熙:指明仁宗的年号。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2)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振怖,来者日多。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蒋冕,字敬之,全州人,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太子出阁,兼司经局校书。进礼部尚书。冕清谨有器识,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近幸冒边功,大行升赏,冕及梁储亦廕锦衣世千户。两人力辞,乃改文萌。
帝之以“威武大将军”行边也,冕时病在告,疏谏曰:“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不报。加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帝崩,与杨廷和协诛江彬。
世宗即位,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改萌锦衣世指挥,又辞。乃萌五品文职,仍进一阶。御史张鹏疏评大臣贤否,请罢冕。冕遂求去。朝议不平,诸给事、御史皆言其不可去。帝乃命鸿胪谕留,再下优诏,始起视事。嘉靖三年遣官织造江南,命冕草敕。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帝责其违慢,冕引罪而止。
“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帝始而婉谕,继以谯让,冕执议不回。及廷和罢政,冕当国,帝愈欲尊崇所生。逐礼部尚书汪俊以怵冕,而用席书代之,物情甚沸,冕乃抗疏极谏。因力求去。未几,乞体。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
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扞格弥甚,冕守之不移。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卒。谥文定。
(选自《明史•蒋冕传),有删改)
(注)大礼:明世宗是武宗的堂弟,继承皇位后,发生了关于以谁为世宗皇父(宗法意义上的父亲)的问题,蒋冕等人认为世宗应界崇武宗为皇父,反对世宗尊崇其生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B.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C.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D.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礼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职事,长官是礼部尚书。
C.五品,官职的等级。古代把官员分为九品,九品最高,一品最低,历代沿用,各代略有差异。
D.伯爵,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世两位多有变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冕不贪功劳。他清廉递慎,有才华学识,有人谎报功劳,皇帝大举行赏,他也被封为锦衣世千户,但他推辞,改为文职。
B.蒋冕遭到非议,御史张鹏评论大臣是否贤能。请求罢免蒋冕,朝廷很多官员不同意张鹏的意见,皇帝也有意留下蒋冕。
C.蒋冕直言进谏。朝廷发生“大礼”之争,他的意见和皇帝相背,他不顾皇帝的劝告甚至呵斥,坚持己见,皇帝只好用席书代替他的职务。
D.蒋冕忠诚正直。他在正德政治混乱时期,有纠正辅佐之功;世宗时,朝廷纷争不断。他却守志不渝;他因故离职后,得到很高的评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
(2)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