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选,字士贤,临海人。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已,督学南畿。颁冠、婚、祭、射仪于学宫,令诸生以时肄之。作《小学集注》以教诸生。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成化六年,迁河南副使。寻改督学政,立教如南畿。汪直出巡,都御史以下皆拜谒,选独长揖。直问:“何官?”选曰:“提学副使。”直曰:“大于都御史耶?”选曰:“提学何可比都御史,但忝人师,不敢自诎辱。”选词气严正,而诸生亦群集署外。直气慑,好语遣之。

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久之,进按察使。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囚多所平反,囹圄为空。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历广东左、右布政使。肇庆大水,不待报,辄发粟振之。

二十一年诏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徭户六十人添办方物。选持诏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剌使臣欲入贡,私市易。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撒马儿罕使者自甘肃贡狮子,将取道广东浮海归,云欲往满喇加更市以进。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先是,番禺知县高瑶没眷通番资钜万,选移檄奖之,且闻于朝。至是眷诬奏选、瑶朋比为贪墨。诏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讯之。选尝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行、同爱畏眷,竟坐选如眷奏,与瑶俱被征。至南昌,病作。行阻其医药,竟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明史·陈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B.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C.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D.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唐始置,一般由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职责是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
B.长揖,古代礼仪,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多用于平辈之间。
C.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立并加以奉祀的祠庙。其对象都是深得人心的官员或普通百姓。
D.入贡,古代少数民族、附庸国等进献财物土产给朝廷,以此谋求朝廷的庇护与援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选重视教育,激励诸生上进。他在南畿担任督学时,颁布各种礼仪,命令诸生按时练习,并编写了《小学集注》来教导他们。
B.陈选刚直耿介,不畏朝中权贵。他曾经弹劾尚书马昂等官员;在接待权臣汪直时,他不卑不亢,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毕恭毕敬。
C.陈选治事简易,区别对待囚犯。他任按察使一职时,审判释放了轻罪囚犯,推翻旧案、重新审判了重罪囚犯,但对赃吏毫不宽恕。
D.陈选体恤民情,敢于为民担责。遇到广东流寇,他不请示朝廷就出兵平叛;面对肇庆洪灾,他同样果断处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2)选尝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8 02:08: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   )
A.中国古代纪年采用“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成化二年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存《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所写的。
D.古代大夫之死为“卒”,帝王之死为“驾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设法最终予以解决;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进行了大力裁减,但是没有成功。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倭,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我国东南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倭”字起初并没有贬义,在日文中同“大和”的发音相同。
C.贡市,指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的贸易。在中国古代,还有“互市”,即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
D.少保,官名,明清少保皆为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在广东广海卫抗倭斗争中,总兵刘焘谎报战绩,温纯上奏章弹劾刘焘犯下欺君之罪。
B.温纯忠于职守,为民言事。在担任左都御史后,温纯极力反对矿税使和部分官员乱政行为,认为小人牟利害国。
C.温纯行事执着,耿介忠贞。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未被批准的情况下,温纯组织了殿前集体跪请的行动。
D.温纯廉洁奉公,官声远播。温纯曾经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整肃百官的风纪而为人称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2)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梦龙,字乾吉。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首劾吏部尚书李默。帝方顾默厚,不问。出核陕西军储。劾故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郎中陈灿等,废斥有差。隆庆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梦龙言:“海道南自淮安至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艇往来其间。自胶州至海仓,岛人及商贾亦时出入。由淮安至天津,大要两旬可达。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请以河为正运,海为备运。万一河未易通,则海运可济,而河亦得悉心疏浚,以图经久。又海防綦重,不加缮饬,识者有未然之忧。今行海运兼治河防,非徒足裨国计,兼于军事有补。”章下户部,部议海运久废,猝难尽复,请令漕司量拨粮十二万石。工部给银,为海艘经费。报可。神宗初,张居正当国。梦龙其门下士,特爱之,召为户部右侍郎。寻改兵部,出赉辽东有功将士。五年,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李成梁大破土蛮于长定堡,帝为告庙宣捷,大行赏赉,官梦龙一子。及土蛮三万骑入东昌堡,成梁击败之。宁前复警,梦龙亲率劲卒三千出山海关为成梁声援,分遣两参将遮击,敌引去。前后奏永奠堡、丁字泊、大宁堡诸捷,累赐敕奖励,就加兵部尚书。以修筑黄花镇边墙,加太子少保,再荫子至锦衣世千户。召入掌部务,疏陈军政四事。寻录防边功,加太子太保。十年六月,居正殁。御史邓练、赵楷复劾之,遂令致仕。家居十九年卒。天启中,赵南星讼其边功,赠少保。崇祯末,追贞敏。

(节选自《明史˙梁梦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B.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C.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D.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称,主要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千户,文中指驻防各地卫戍军队的“卫所制”的一个特定的职务,按照明朝军制千户隶属于万户。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的一种称呼,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名称,来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D.谥,指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的中肯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梁梦龙战功显著,加官进爵。在宁前危机中,亲自率领精锐士兵,击退敌人;他多次向朝廷呈奏捷报,屡受奖赏,任兵部尚书,后加封为太子太保。
B.梁梦龙建言海运,富有见地。在开通海运的问题上,他具体分析了所具备的现实条件,既着眼于运输的实效,又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C.梁梦龙因功受赏,泽被子孙。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李成梁大败土蛮,梁梦龙的一个儿子被录入官爵;修筑边防墙有功,另一个儿子任锦衣世袭千户。
D.梁梦龙积极进言,弹劾官吏。担任兵科给事中时曾弹劾吏部尚书李默,到陕西核查军事储备时弹劾了王轮等人,所弹劾官员都受到惩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1)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
(2)章下户部,部议海运久废,猝难尽复,请令漕司量拨粮十二万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运司,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古代实行盐铁官营,盐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之一。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礼部掌管礼仪、祭享、漕运、贡举等事务。
C.两淮,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人,最终使章瑾受到惩治。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颇有见解,善于处理边境事务。他弹劾私自役使操练士兵的杨得青等人,命令各边镇检举上报此类现象,并反对增加临洮戍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格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明史•列传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B.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C.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D.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知府,也称太守,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一般为从四品。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C.服除,守孝期满,去掉孝服。中国古代官员遇父母去世,必须辞去官职回到原籍戴孝和穿孝服,以示哀悼。
D.谥,是指在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扬和赞颂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任职刑部,善于断决疑案。他在审查河间府捕获强盗这一个案件时,明辨好坏,从而释放了善良本分的百姓张文。
B.杨继宗主政嘉兴,取得突出政绩。他既关心民生疾苦,又大力兴办社学,尊敬学官,使当地文化教育事业获得显著发展。
C.杨继宗维持风纪,严格遵守礼制。他在任知府时,处事必定依礼而行,谒见上司、入京朝觐谒见吏部时都一定身着朝服。
D.杨继宗慧眼识人,为国培养人才。他主持乡试时发现两张考生试卷十分突出,在他的指导下,这二人最后相继考中状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2)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