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裕端士,若轻之邪?”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竟不诣元裕之门。周墀节度郑滑,表署幕府。会墀入相,私谓曰:“何以教我?”澳曰:“愿公无权。”墀愕然,不喻其旨。澳曰:“爵赏刑罚,人主之柄,公无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墀叹曰:“吾先居此,得无愧乎!”擢考功员外郎,进学士称旨,改京兆尹。帝舅郑光主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太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会户部阙判使,帝以问澳。曰:“臣老矣,力疲气耗,烦剧非所任者。”帝默不乐。出谓其甥柳玭曰:“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务,必以吾他歧得之,何以自明?今时事浸恶,皆吾辈贪爵位致然。”未几,授河阳节度使。懿宗立,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就迁河南尹,辞疾不拜,逾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澳在河阳累年,宣宗遣使以簿纸手作诏赐澳曰:“密饬装,秋当见卿。”盖将以为相也。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其八月,帝崩,不果相。为学士时,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澳乃为《处分语》。后邓州刺史薛弘宗中谢,帝敕戒州事,人人惊服。

(摘编自《新唐书·韦澳传》《旧唐书·韦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B.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C.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D.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指节度使幕府,其编制是法定的,幕府官员一般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
B.敛衽,本指整理衣襟,表示恭敬。在文中意思接近于“垂拱”,指不需亲自处理事务。
C.内署,皇帝的近侍机构,唐代也称内侍省,参用宦官和士人,是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部门。
D.宸旨,宸,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引申为帝王的代称,故称皇帝的旨意为宸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澳洁身自好,不汲汲于职位。高元裕想推荐他,他却不愿因此登门拜访高元裕;皇帝想任命他担任户部判使,他却因担心影响官场风气而婉言拒绝。
B.韦澳为人正直,执法不避权贵。皇帝舅舅的属官横行不法,不缴朝廷赋税,韦澳秉公执法,直到太后代缴赋税,韦澳才将其释放,使京城豪强敬畏收敛。
C.韦澳明晓政体,熟知法度风俗。他建议周墀不要滥用权力,而应让百官各行其职;认为执法应一视同仁;撰写关于各地风俗的书籍,其内容让时人惊叹。
D.韦澳能力卓异,才干为人所重。周墀认为韦澳见识高明,能胜任宰相之职;宣宗打算秋天去见他,任用他为相,可惜因为宣宗突然去世,他未能担任宰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帝曰:“可贷否?”
(2)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1 12:4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其先居新城。父元敬,世高赀,岁饥,出粟万石赈乡里。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后方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子昂多病,居职不乐,会武攸宜讨契丹,高里幕府,表子昂参谋,次渔阳,前军败,举军震恐,攸宜轻易无将略。子昂谏曰“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大王提重兵精甲,屯之境上,朱亥发之变,良可惧也。王能听愚计,分麾下万人为前驱,契丹小丑,指日可擒。”攸宜以其儒者,谢不纳。居数日,复进计,攸宜怒,徙署军曹。子昂知不合,不复言。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導其略,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果死獄中,年四十三。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与陆余庆、王无竟、房融、卢率之、卢藏用、赵元最厚。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乃请交。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二・陈子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B.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C.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D.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B.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作的宫,西汉即有此称。
C.麟台,唐代官署名,即秘书省,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
D.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也借指将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子昂家财豪富,遭到县官残害。他家非常富有;曾在灾荒时拿出粟米来救济乡亲;他在家为父亲守孝时,县官听说他家富有,便要害他。
B.陈子昂少年游荡,后来刻苦攻读。他年轻时崇尚气派果敢,射猎赌博无拘无束,后来进乡校后感到后悔,便刻苦努力读书,文明元年考中进士。
C.陈子昂进谏多次,但均未被采纳。武后打算进袭吐蕃时,他呈递奏章劝阻,未被采纳;武攸宜征讨契丹时,他出谋划策,也未被采纳。
D.陈子昂文采出众,倡导雅正文风。他曾作《感遇诗》三十八章,被王适誉为“海内文宗”;他面对当时世人崇尚的徐、庾文风,提倡风雅正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次渔阳,前军败,举军震恐,攸宜轻易无将略。
(2)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晋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每,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徵公主于回纥,署音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译,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俱,未及时,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赞天子不忘尔劳刺史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韩滉排笮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礼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即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
会宣武李万荣病旦死,诏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党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选《新唐书·董晋传》,有删改)
注①排笮:排挤。②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拉任宣武节度使。③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B.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行成人礼后所取: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翰林,我国古代官名。唐玄宗后,翰林分为翰林学士和翰林供奉。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专门起草机密诏令的机构。
C.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后世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考试、祭祀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郎,副长官为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处世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B.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C.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与李涵护送崇徵公主到会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D.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元绣被人排挤而获罪,董晋在宰相面前陈述右丞元绣没有罪;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
(2)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延光,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粱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系之数月,稍为狱吏所护。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由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路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B.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C.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D.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麾下,原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指部下,也可用以敬称将帅。
C.用事,可以用来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指王淑妃专权。
D.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大臣死称“薨”,大夫死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延光很有担当。唐明宗寻人把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唐庄宗,范延光自告奋勇请求前去,最终完成使命。
B.范延光具有谋略。唐明宗到达荥阳时,叛军作乱,范延光献计急速攻城,并请求作战,最后平定了汴州。
C.范延光善于劝讽。唐明宗问战马数量时,范延光分析养战马的耗费,触动了唐明宗,使唐明宗减少了战马。
D.范延光不惧权势。遂凝兄弟恃宠自傲,大多数大臣不敢与其抗争,只有范延光从容镇定地阻止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
(2)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