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诸葛恪、羊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还,迁为郎中,亮北住汉中,请祎为参军。以奉使称旨,频频至吴。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住汉中。自琬及祎, 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B.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C.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D.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践位,文中指后主刘禅承继皇位。与“践位”意思相近的还有“履至尊”“君临天下”等 词语。
C.刺史,官职,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D.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祎出生于江夏鄳地,小时候父亲死了,靠族父伯仁拉扯成人。后来,刘璋召见费祎,伯仁就将他带人蜀地。
B.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从前请先上”,始终无怨言,神态泰然自若。
C.魏延与杨仪反目成仇,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费祎对他们直言劝说,晓以利害,让两人都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费祎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政绩名望堪比蒋琬,即使在地方任职,朝廷重要的事情也要先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决断,深受后主信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2)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1 11: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魏光禄大夫祯之曾孙也。祖恽,豫州刺史。父睿,安丰太守。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

充即王导妻之姊子,充妻,明穆皇后之妹也,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尝诣导,导以麈尾反指床呼充共坐,曰:“此是君坐也。”导缮扬州解会,顾而言曰:“正为次道耳。”明帝亦友昵之。

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苏峻作乱,京都倾覆,导从驾在石头,充东奔义军。其后导奔白石,充亦得还。贼平,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出为东阳太守,仍除建威将军、会稽内史。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后以墓被发去郡。诏征侍中,不拜。改葬毕,除建威将军、丹阳尹。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诏充、冰各以甲杖五十人至止车门。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固让不拜。

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顷之,庾翼将北伐,庾冰出镇江州,充入朝,言于帝曰:“臣冰舅氏之重,宜居宰相,不应远出。”朝议不从。于是征充入为都督扬、豫、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领扬州刺史,将军如故。先是,翼悉发江、荆二州编户奴以充兵役,士庶嗷然。充复欲发扬州奴以均其谤。后以中兴时已发三吴,今不宜复发而止。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

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B.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C.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D.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士,文中指不就朝廷征辟之士人。魏晋时期征辟制并未完全废除。
B.士庶,“士”古指读书人;“庶”普通百姓。也可泛指人民、百姓。
C.社稷,土神、火神的总称。古代君主祭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君臣等人,按其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充出身门阀,为人儒雅正直。他祖父辈都是魏晋时高官,母亲妻子皆出身豪门;王敦谬赞其兄,身为下属的他毫不留情地揭穿谎言。
B.何充器量端正.颇得众臣之心。王导、庾亮都极力向皇上推荐他,认为他坚持操守.将来必定能够总领朝臣,成为老臣的副手。
C.何充官至宰相,深受人们尊重。他临朝庄重,具有改革的才能,以国家为己任,选用官员,都以功臣为先,丝毫不讲私恩,受到人们的尊重。
D.何充酷爱佛教,却对亲友吝啬。他供养的和尚数以百计,浪费数亿而不吝惜;然而亲戚朋友贫困,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世人颇有微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峻作乱,京都倾覆,导从驾在石头,充东奔义军。
(2)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

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云集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

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猗角。遣督护沈伊距管商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

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军将军。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以母忧去职。服阙,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曰孝烈。

(节选自《晋书·虞潭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B.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C.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D.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又叫“服除”,阕﹐是“终了”的意思。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
B.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C.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D.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
B.虞潭有主见,善于化解危机。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断组织义兵勤王救国;接受皇帝任命后,机智化解危机,派兵追击沈充的部队。
C.虞潭遇事冷静,攻防有略。面对苏峻叛军的强大势力,虞潭担任总督后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而是待各处援军到来后才派兵去抵挡。
D.虞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虞潭身处国家多事之秋,多次领兵平定国内的叛乱,为国尽忠,晚年还担任侍中、卫将军等职,最终死在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
(2)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父访,吴南海太守。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及长,立禄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秀居官贪秽,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日:“任功重真人也,吾违其说言,以至此,复何言哉!”寻察孝廉,郎中,州都仍举为郡中王,固辞归家。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旭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毫并见羁繁,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②元帝初镇江东,闲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反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留除名,仆射荀崧议以为不可。太宁末。明帝复下语备礼征旭,始下帝崩。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廷谓宝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不行。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郎中(__________)   (2)并不(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尚书以留(   )
A.迟延 B.考核 C.根据 D.计较
(2)事不行(   )
A.终于 B.竟然 C.最终 D.通“境”,境遇,遭遇
【小题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毫并见羁繁,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小题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1)久   (2)故声闻过情,君子耻
B.(1)以至此 (2)徘徊斗牛之间
C.(1)旭朝廷多故   (2)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1)始下帝崩 (2)墙往往
【小题5】第①段写了蒋秀的言行,其主要作用是
【小题6】依据第②段,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任旭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因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②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其小字也。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日:“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

③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女传》)

(注)①《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注的《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②“吉甫作颂”四句:语出《诗经·大雅·蒸民》。吉甫,指周宣王贤臣尹吉甫。仲山甫,周宣王时著名的大臣。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③厝(cuó):处置;安顿。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吉甫作颂,如清风 (2)散盐空中可拟
(3)汝何也 (4)客不能
【小题2】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乃”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意天壤之中有王郎 ②被虏
A.①②中的“乃”都是副词,都有“竟然”之义
B.①中的“乃”是副词,意为“竟然”;②中的“乃”是连词,意为“于是”
C.①②中的“乃”都是连词,都有“于是”之义
D.①中的“乃”是副词,意为“竟然”;②中的“乃”是副词,意为“才,这才”
【小题4】谢安对谢朗的“散盐空中差可拟”未作赞赏,独为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
【小题5】谢道韫是一位怎样的女性?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也。雅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职。避乱东渡,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迁振威将军。顷之,转尚书右丞。时有事于太庙,雅奏曰:“陛下继承世数,于京兆府君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孙,此非因循之失也。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伯祖不安,如所奏。”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明帝,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陶无大臣忠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议。”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假节,领精勇千人以距峻。寻王师败绩,雅与刘超并侍卫天子。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执简而至矣。”庾亮临去,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及峻逼迁车驾幸石头,雅、超流涕步从。明年,并为贼所害。贼平,追赠光禄勋。

(选自《晋书·钟雅传》)

【小题1】下列对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程退据泾县/收合土庶/讨玘/斩之
B.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风/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C.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D.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指守丧期满。中国古代守丧有“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古代宗庙是每庙一主,如夏五庙、商七庙、周七庙。
C.“从祖父”,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D.“崩”,中国古代专指帝、后的死亡:妃嫔、皇子、公主、诸侯、有爵大臣的死叫“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雅遵循礼制,上奏纠过。皇帝在太庙祭祀时祝文中自称为曾孙,对祖父的昆弟称呼为伯祖,钟雅上奏纠正那些自己认为不合礼法的称呼。
B.钟雅为人公正,勇于弹劾。明帝驾崩后,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做御史中丞的钟雅弹劾梅陶没有臣子气节,应加以放逐罢免,以正王法。
C.钟雅性格亮直,重视名节。苏峻之难时,钟雅反对不匡正国乱、不救君危而各自遁逃以求免祸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无以面对直书历史的史官。
D.钟雅忠心为国,匡扶社稷。钟雅带领一千名精锐勇土抵抗叛贼,与刘超侍卫天子,等到苏峻逼迫,皇帝派遣车驾前往石头城时,与刘超流泪步行跟随左右。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选自《论语·颜渊》)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选自《论语·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