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扬古利,世居浑春。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率先附太祖,时通往来,太祖遇之厚,命扬古利入侍。郎柱为部人所戕,其妻襁负幼子纳穆泰于背,属鞬佩刀,左右射,夺门出,以其族来归。部人寻亦附太祖。扬古利手刃杀父者,时年甫十四,太祖深异焉。日见信任,妻以女,号为“额驸”。

天命四年,明经略杨镐大举来侵,总兵杜松等攻界凡,大贝勒代善等帅师御之。我军屯吉林崖,明军屯萨尔浒山,两军相薄,扬古利与贝勒阿巴泰等争先赴敌,破其军,松等皆战死。是夕,明总兵马林以兵至,营于尚间崖。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七月,攻铁岭,遇蒙古贝勒介赛兵,击破之,遂获介赛。六年三月,从太祖攻沈阳,壕深堑坚,众难之。扬古利拔刀挥本旗兵先登,夺敌所植竹签以阻军者,遂克之

十二月,太宗亲伐朝鲜,扬古利从。是月丁未,太宗命豫亲王多铎及扬古利击之,值雪,阴晦,敌阵于山下,纵兵进击,自麓至其巅,多铎鸣角,招扬古利登山督战。扬古利将驰赴,朝鲜败卒伏崖侧,窃发鸟枪,中扬古利,创重,遂卒,时年六十六。明日,多铎率兵逼敌营,朝鲜兵已夜遁,得扬古利尸以归。太宗亲临哭奠,赐御用冠服以殡。丧还,太宗迎于郊,命陪葬福陵。葬日,太宗复亲奠。

扬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间,率先破敌,冲锋挫锐,所向披靡。太宗诫不令临阵,而遇敌忘躯,奋发不自已,行军四十餘年,大小百餘战,功业绝特,而持身尤敬慎。太宗尝命本牛录护军为之守门,赐豹尾枪二,以亲军二十人为卫。其葬,以本牛录八户守冢。是年十一月,追封武勋王,立碑墓道。

(摘自《清史·列传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B.翌且/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C.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D.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是指清太祖努尔哈赤。
B.额驸,指驸马,按照清制,公主、格格的配偶称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称固伦额驸。
C.丁未,干支之一,其前一位是戊申,后一位是丙午。丁排天干第四,未排地支第八。
D.追封,同追谥、追尊,指为死者追加封号。文中指扬古利死后被追封为武勋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古利年少英勇,手刃仇敌,扬古利父亲郎柱被同部落的人杀死,扬古利的母亲、弟弟和杀父仇人先后归附太祖,年仅十四岁的扬古利亲手杀死仇敌。
B.扬古利作战勇猛,战功赫赫。扬古利曾攻破明朝总兵杜松和马林的军队,在攻打铁岭时攻破蒙古贝勒介赛的军队并将其活捉,还曾追随太祖攻克沈阳。
C.扬古利冲锋陷阵,战死沙场。扬古利跟随太宗讨伐朝鲜,当时天气恶劣,在扬古利骑马登山督战途中,中了朝鲜败兵的埋伏,被鸟枪打中,伤重而亡。
D.扬古利生前受宠,死后哀荣。扬古利父辈就与太祖交好,后来扬古利还做了太祖的女婿;扬古利以身殉国后,太宗两次亲自前往祭奠,赐他陪葬福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古利拔刀挥本旗兵先登,夺敌所植竹签以阻军者,遂克之。
(2)扬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间,率先破敌,冲锋挫锐,所向披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9 09:07: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贵,字心斋,拜都氏,满洲正白旗人。父布兰泰,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永责,自笔帖式授户部主事。乾隆初,累迁郎中。出为湖南辰沅永靖道。擢云南布政使。移浙江,署巡抚。前总督李卫领盐政,发帑收馀盐,名曰“帑盐”;令武职任缉私,其制未善。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居三年,命真除。温、台诸县早,永贵令知府金洪铨治赈,不称职。永贵论劾,请休致。总督喀尔吉善再劾,上为夺洪铨职。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二十一年,加副都统衔,兼参赞大臣。是岁冬,厄鲁特宰桑达什策凌等为乱,定边古副将军兆惠驻伊犁办贼。永费既抵巴里坤,具以军事上闻,上嘉其奋勉,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二十三年,以侍郎衔留军,董屯田。乌音木齐、辟展、托克三、哈喇沙尔、昌吉罗克伦皆驻兵营垦,秋获得谷三万五千八百馀石。是时兆惠兵次叶尔羌,命永贵驻阿克苏主馈军。二十四年,还至库车,布政使德舒为吗哈沁所找。水贵与护军统领努三协歼逆众,回部平。擢左都御史。二十六年,命赴克什噶尔办事。请蔬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南由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急宜增堤坝散山石水势。三十年,乌什回人为乱,复命赴哈什哈尔。事平,移驻乌什。先是叶尔羌办事大臣侍郎高朴役回民采玉,并婪取金珠,为诸伯克所讼。永贵如叶尔羌,讯得实,闻上。上为诛高朴,手诏嘉永贵持正,仍授吏部尚书,赐花翎。四十四年,召还京师,授锿蓝旗满洲都统。四十八年,卒,谥文勤。
(选自《清史稿·永贵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B.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C.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D.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帖式,官名,是清代于各衙署中设置的低级文职官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翻译满、汉章奏文书。
B.休致,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常见的还有致事、致政、视事、乞骸骨等说法。
C.屯田,是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一种措施。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D.花翎,是清官员、贵族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以翎眼多者为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贵出身世家,多次升迁。其父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他从户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后被提拔任云南布政使。
B.永贵明察善断,积极进言。他代理浙江巡抚时,发现制度不完善而进言;知府金洪铨赈灾不称职,永贵弹劾他。
C.永贵治政有方,平乱有功。监督屯田时,发展农业生产,秋收颇丰;他与护军统领努三合作,奔赴哈什哈尔平定回部。
D.永贵办案得力,执法公正。他到达叶尔羌,查实高朴役使回民采玉并夺取金珠一事,上报皇帝,得其手诏嘉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
(2)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徽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七年二月,进屯太平墟。贼由吉安大举来袭,列阵二十馀里,以骁骑冲突,将士多死亡,全军败溃。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十年,擢广西巡抚。十一年,遗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同治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八年,法兵陷东京,越匪纷起,广西援兵至太原,长佑檄道员沈寿榕率军出关,与为声援。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於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B.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C.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D.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汉代起,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B.教谕,学官名。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元、明、清三朝,县学亦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C.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
D.祠,封建时代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之人的房屋,也泛指祭祀。本文中属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长佑地位不高,但富有谋略。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跟随江忠源辅佐谋划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作战英勇,视死如归。太平墟一战,他率骑兵冲锋迎击,将士死伤大半,全军溃败,他死意已定绝不苟活,幸被救下。
C.刘长佑稳重谨慎,深谋远虑。在处理英国在云南设通商一事时,谏言缓三五年等待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办理。
D.刘长佑忠于朝廷,深得皇帝厚待。他为官能干,虽因云南军费报销案牵连被降三级,但皇帝虑及他从前的功劳,表彰他端正稳重,当即下令免除处分,仍旧依照总督先例评定功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
(2)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陕西盩厔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

(注)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B.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C.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D.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调动三种情况。文中“迁陕西盩厔知县”的“迁”与《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迁”意思不相同。
B.孝弟即孝悌,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汉代称汉字学,隋唐后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
D.丁忧:遭逢父或母的丧事。旧制,父或母死后,子女一般要守丧三年,其间一般也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宜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
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守法。
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礼遇有加,并创办延陵书院,邀大儒讲学,在大儒的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D.骆钟麟关爱百姓,荒政得力。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水灾,他筹粮救济;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2)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迁陕西盩厔注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丁母忧,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

注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B.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C.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D.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月的长度。
B.孝弟即孝梯,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C.小学是隋唐后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有别于教授修身、治人之道的大学。
D.斋沐即斋戒和沐浴,古人参与祭祀、外交等重大活动前,洁身净心,以示虔诚庄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宜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
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守法。
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颙以师礼相待,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他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D.骆钟麟关爱百姓,积极赈灾。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洪水时,他开仓赈济,劝富人捐粟赈灾,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连累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2)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