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峻,字峦嵩,灵丘人也。明悟有干略。高祖以为相府墨曹参军。久之,显祖为仪同开府,引为城局参军。累迁恒州大中正、世宗相府外兵参军。随诸军平淮阴,赐爵北平县男。除营州刺史。营州地接边城,贼数为民患。峻至州,远设斥候,广置疑兵,每有贼发,常出其不意击之,贼不敢发,合境获安。先是刺史陆士茂诈杀失韦八百馀人,因此朝贡遂绝。至是,峻分命将士,要其行路,失韦果至,大破之,虏其首帅而还。因厚加恩礼,放遣之。失韦遂献诚款,朝贡不绝,峻有力焉。初庵罗辰率其馀党东徙峻度其必来预为之备未几庵罗辰到顿军城西峻乃设奇伏大破之获数十人,送于京师。庵罗辰于此遁走。帝甚嘉之。迁秘书监。

废帝即位,除洛州刺史、河阳道行台左丞。皇建中,诏于洛州西界掘长堑三百里,置城戍以防间谍。河清元年,拜祠部尚书。诏诣晋阳检校兵马,俄而还邺,转太仆卿。及车驾巡幸,常与吏部尚书尉瑾辅皇太子、诸亲王同知后事。仍赐食梁郡,迁侍中,除都官尚书。及周师寇逼,诏峻以本官与东安王娄睿、武兴王普等自邺率众赴河阳御之。车驾幸洛阳,以悬瓠为周人所据,复诏峻为南道行台,与娄睿率军南讨。未至,周师弃城走,仍使慰辑永、郢二州。四年春,还京师。坐违格私度禁物并盗截军粮,有司依格处斩,家口配没。特诏决鞭一百,除名配甲坊,蠲其家口。会赦免,废私门。天统二年,授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加开府。武平初,除侍中。四年卒。赠司空公。

(节选自《北齐书•王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初/庵罗辰率其馀党/东徙峻度其必来/预为之备/未几/庵罗辰到顿/军城西/峻乃设奇伏/大破之/
B.初/庵罗辰率其馀党东徙/峻度其必来/预为之备/未几/庵罗辰到/顿军城西/峻乃设奇伏/大破之/
C.初/庵罗辰率其馀党东徙/峻度其必来/预为之备/未几/庵罗辰到顿/军城西/峻乃设奇伏/大破之/
D.初/庵罗辰率其馀党/东徙峻度其必来/预为之备/未几/庵罗辰到/顿军城西/峻乃设奇伏/大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斥候”也作“斥堠”,古代原指侦察兵,分骑兵和步兵;也指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
B.“征”是由皇帝征聘人才充任官职,“拜”是授予某一官职;“征拜”即征召授官。
C.“停”是停止,“废”是废黜、罢免;“停废”指收回废黜官职的处罚,重新启用。
D.“天统”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年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般由君主发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王峻仕途顺达,先后担任要职。高祖曾任命他为相府墨曹参军,后来显祖又引荐他担任城局参军,经过多次升迁,王峻担任恒州大中正等职位。
B.王峻足智多谋,防治贼人得法。在营州时,贼人常骚扰百姓,王峻布置迷惑敌人的军队,出其不意伏击敌人,贼人于是不敢前来,百姓得到安宁。
C.王峻深受信任,辅政恪尽职守。皇帝到地方视察工作的时候,王峻常常与吏部尚书尉瑾一同辅佐皇太子,并和各位亲王共同掌管后方相关事宜。
D.王峻因为违法私运禁物和盗截军粮,被主管官吏依法判处死刑,家人连带牵连;皇帝得知非常生气,下诏先用刑鞭责打他,并开除他的官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峻分命将士,要其行路,失韦果至,大破之,虏其首帅而还。
②诏诣晋阳检校兵马,俄而还邺,转太仆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5 09:0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聿修,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岛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四十万,娉太原王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娉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叡等议定五礼。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饟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选自《北齐书·卷四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B.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C.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D.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和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五礼,中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C.御史,先秦时期,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水部属于六部之一,掌航政及水利。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聿修出身名门,后过继给叔父。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年少得志。后因为别人犯错受到牵连而被贬。
B.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上批准。
C.袁聿修为人平和温润,德才兼备。他历任要职,与赵彦深的举荐有关系。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当然也靠自己的才干和声望。
D.袁聿修为官最有规矩法度。故交邢邵曾经赠送白为礼物,聿修退回不受。邢邵表示理解,并称其为清卿以表敬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2)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伏,太安人也。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潭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却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瑙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仇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

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众入城,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敕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卮。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

(摘编自《北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B.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C.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D.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阴,黄河南面之地。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阴。
B.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为冀州、晋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C.至尊,皇帝的代称。此外,还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万岁爷等。
D.听事,也作“厅堂”“厅事”,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文中指官府治事之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伏擅长治军。他凭借战功逐渐升任到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领兵守中潭城,南城陷落后,中潭城被围困二十天没有被攻下。
B.傅伏忠君不贰。周军攻克并州,面对韦孝宽和傅伏儿子的劝降,他怒斥儿子,并表示侍奉国君以死相报,不能存有二心的决心。
C.傅伏感恩自责。投降周帝后,他流着泪说自家三代吃北齐的俸禄,受到信任,北齐灭亡却不能殉职,以在天地之间活着为羞耻。
D.傅伏受到周帝器重。周帝认为他是北齐被平定后见到的唯一忠臣,把羊骨头赐给他,并赐给他金马瑙二酒钟,任命为岷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
(2)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季式,字子通,有胆气。天平中,出为济州刺史。山东旧贼刘盘陀、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齐、兖、青、徐四州患之,历政不能讨。季式至,皆破灭之。寻有濮阳民杜灵椿等攻城剽野,聚众将万人,季式遣骑三百,一战擒之。又有群贼破南河郡,季式遣兵临之,应时斩戮。有客尝谓季式曰:“濮阳、阳平乃是畿内,既不奉命,又不侵境,而有何急,遣私军远战?万一失脱,岂不招罪?”季式曰:“君言何不忠之甚也!我与国义同安危,岂有见贼不讨之理?且贼知台军卒不能来,又不疑外州有救,未备之间,破之必矣。兵尚神速,何得后机,若以获罪,吾亦无恨。

元象中,西寇大至。高祖亲率三军以御之,阵于邙北,师徒大败,河中流尸相继,败兵首尾不绝。人情骚动,谓世事艰难。所亲部曲请季式曰:“今日形势,大事去矣,可将腹心二百骑奔梁,既得避祸,不失富贵。何为坐受死也?”季式曰:“吾兄弟受国厚恩,与高王共定天下,一旦倾危,亡去不义。若社稷颠覆,当背城死战,安能区区偷生苟活!”

入为散骑常侍。兴和中,行晋州事。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天保初,封乘氏县,仍为都督,随司徒潘乐征讨江、淮之间。为私使乐人于边境交易,还京,坐被禁止,寻而赦之。四年夏,发疽卒,年三十八。赠侍中、使持节、都督沧冀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曰恭穆。

季式豪率好酒,又恃举家勋功,不拘检节。黄门郎司马消难,左仆射子如之子,又是高祖之婿,势盛当时。因退食暇,寻季式与之酣饮。留宿旦日,重门并闭,关籥不通。消难固请云:“我是黄门郎,天子侍臣,岂有不参朝之理?”终不见许。失消难两宿,莫知所在,内外惊异。及消难出,方具言之。世宗在京辅政,白魏帝赐消难美酒数石,珍羞十舆,并令朝士与季式亲狎者,就季式宅䜩集。其被优遇如此。

(节选自《北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B.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C.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D.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古代立国之本,故作为国家的代称。
B.“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在一些朝代是“三公”之一。
C.“子”即子爵,是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封乘氏县子”说明封地在乘氏县。
D.“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郎司马消难在闲暇时间找高季式与之酣饮,结果被强留两天,魏帝并没有责怪高季式,还赐给他美酒珍馐。
B.高季式任济州刺史时派遣军队剿灭了多处盗匪,有一位门客劝阻他,高季式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忠于朝廷的。
C.元象中,西魏军大举进攻,东魏军大败,人心动摇。高季式认为,受了国家的重恩,应在国家倾危之时拼命死战,不能苟且偷生。
D.高季式,一直受到朝廷优遇,他私自打发乐人赴边境交易,因犯罪遭拘禁,但不久就被赦免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尚神速,何得后机,若以获罪,吾亦无恨。
(2)可将腹心二百骑奔梁,既得避祸,不失富贵。何为坐受死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孟业,字敬业,臣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②业唯有一马,因瘦死。韶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名人也。”对曰:“业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

③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廪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其眇小,笑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④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

(选自《北齐书·孟业传》卷四六)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家本寒微(2)卿名人也(3)唯知自修(4)其眇小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韶业家贫   ②业细微 ③因瘦死 ④笑不言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3】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2)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小题4】第②段反映孟业 (四字词语)的品性。
【小题5】孟业为何如此得到信任,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汉尚书裏之后也,世为北州著姓。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琢知后事。亲遇日隆,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选毕义云等为御史,世称其知人。世宗欲遐暹威势,诸公在坐,令暹高视徐步,两人掣裾而入,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世宗曰:“下官薄有蔬食,愿公少留。”暹曰:“适受敕在检校。”遂不待食而去,世宗降阶送之。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太师咸阳王坦,并免官。高祖如京师,握暹手而劳之曰:“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魏帝宴于华林园,曰:“崔中尉为法,道俗齐整。”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羨何况余人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密令沙门明藏著《佛性论》而署己名,传诸江表。子达拏年十三,暹命儒者权会教其说《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令达拏升高座开讲。赵郡睦仲让阳屈服之,暹喜,摧为司徒中郎。邱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高 隆之亦言宜宽政网,去苛察法官,黜崔暹,则得远近人意。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乃流暹于马城。寻迁太常卿。十年,以疾卒,帝抚灵而哭。赠开府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B.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C.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D.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定,东魏孝静帝的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台,此处指的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度支尚书,古官职名,通常管理贡赋、税租和政府财政,有的朝代也管理民政事务。
D.开府,此处为赠衔。原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像三公、大将军等均可开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暹知人善任,颇为大度。他向朝廷举荐人才,很有识人之明,当被自己举荐的人诋毁时,也能平心静气。
B.崔暹际遇不凡,颇知进退。他出身高贵,才能出众,多次受到的赏识,面对魏帝的称赞,他谦卑恭谨,应对得体。
C.崔暹贪图虚名,滥用权力。他在别人的作品上署名,广为传播,以权谋私,助其子扬名,提拔曲意逢迎之徒。
D.崔暹执法严明,遭受打击。他弹劾权贵,执法苛严,被宿敌司马氏攻击,显祖即位后,蒙冤受屈,被流放马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
(2)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