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山,颍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其辞曰:昔者,秦政力并万国,富有天下,破六国以为郡县,筑长城以为关塞。秦地之固,大小之势,其与一家之富,一夫之强,胡可胜计也!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弗能供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秦皇帝身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秦皇帝东巡狩,至会稽、琅邪,刻石著其功,自以为过尧、舜统;县石铸钟虡,筛土筑阿房之宫,自以为万世有天下也。古者圣王作谥,三四十世耳,虽尧、舜、禹、汤、文、武累世广德以为子孙基业,无过二三十世者也。秦皇帝曰死而以谥法,是父子名号有时相袭也,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故死而号曰始皇帝,其次曰二世皇帝者,欲以一至万也。秦皇帝计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无穷,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

(节选自《汉书·贾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前是(   )
A.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B.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C.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D.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狩”指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本文指秦皇帝东巡有自我炫耀之意。
B.“刻石”就是在石头上雕刻文字,以泰山刻石为著,其内容多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之言。
C.“始皇帝”是秦嬴政的谥号,是后人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给他的尊称。
D.“宗庙”是古代人们供奉祖先亡灵的处所,帝王设七座宗庙供奉,故称作“七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山是西汉人士,他的学识来自他的祖父,他的言论涉及各家的学说,并不是专门精通儒家;汉文帝时,他以秦为例,谈论治乱之道,取名《至言》。
B.贾山在文中指出,虽然秦朝建立后,国库充裕,对外防御严密,但内部却民怨沸腾,秦皇帝活着的时候国家其实已经败坏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C.贾山列举了古代圣贤的帝王即便是广布恩德,也不过延续传承个二三十代的事例,是为了反衬秦阜帝自以为能够千秋万代统治下去的想法是多么荒谬。
D.贾山在结尾处给出了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是朝廷缺失辅谏之臣,皇帝恣意安为,乱行杀伐,身边充斥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对秦皇极尽夸饰之能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地之固,大小之势,其与一家之富,一夫之强,胡可胜计也!
(2)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3 12:4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相友。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隶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故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将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武在见污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众人多宽武者,莽欲厌众意,令武子况嗣为侯,盖武曰刺侯。

(节选自《汉书・何武传》,有别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B.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C.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D.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策,汉代选士的考试方法之一,主试者将考试内容书于策上,应试者拈取其一作答。
B.市籍,秦汉时对商人专门设立的户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缴纳市租,社会地位较高。
C.传舍,战国时期贵族阶层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亦泛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D.就国,是指臣子受到君主的分封而获得相应的领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统治管理的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武公平公正,宽容大度。他面对戴圣的不法行为,不碍于其声名,派人调查;遭戴圣诋毁却不扬其恶,在戴圣儿子犯法时秉公执法。
B.何武为官刚正,重视教育。他担任刺史时对官吏的罪行即时检举揭发;巡行部属时必先到学宫接见诸生,并考查他们的学业
C.何武关注民生,受民拥护。外出巡查时,他定要了解和询问百姓的田产和收成;为官深受百姓敬重和爱戴,声名远扬。
D.何武唯才是举,坚持原则。他先后推举了两龚、两唐等贤オ;选任官吏时一定会先制定好规则,以防止有人请求托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
(2)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为小吏,数为掾吏所詈。蔡父奇其貌,日“有封候貌,当以经术进。”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
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安,其后常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于是举奏其状,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尊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宜处位。”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史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擢方进为丞相。时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丁母忧,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方进内惭,上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重如此。
绥和二年,薨。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问,谥曰恭候。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注)①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显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B.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C.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D.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始于汉武帝时期,是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C.外戚,是指帝王的亲戚,但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也称“外家”“戚畹”。
D.疏,又称“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外还有奏、表、书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宽容谦逊。方进在处理胡常问题时,没有与他针锋相对,而是派遣门下诸生去他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胡常最终被感动。
B.翟方进忠直敢言。涓勋不肯拜见丞相,傲慢无礼,但对成都侯礼让有加。方进认为这不符合上下之礼,王道纲常,于是上奏皇上。
C.翟方进严于律己。方进加强自身修养,供养后母十分孝顺,后母去世,他遵从国家制度,待守丧期结束才回来做官。
D.翟方进备受重视。崔方进与淳于长交好,等到淳于长因大逆不道被诛杀,与他交好的众人都被免罪,皇上也因他是重臣为其隐瞒。
【小题4】把下面两个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节选自《汉书·张良传》)
(注)①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②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
B.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
C.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
D.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
【小题2】对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而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古人“名”和“字”是分开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张良,字子房。
C.结婚,现在指男女通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文中指的是结缔儿女婚姻关系。
D.“陛”指帝王宫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殿前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成为古代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报仇。
B.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已经听取樊哙的进谏,后张良再次劝谏,于是沛公还军霸上。
C.张良为人忠诚。在得知项羽要攻打沛公的消息后,他放下个人安危,主动告知沛公,且冷静地为沛公分析状况、出谋划策。
D.张良为官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自认为自己没有战功,只是尽臣子本分,故而推辞,后被封为留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并自从吏兵追林卿。行数十里,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吏民惊骇,以为实死。
陵阳严诩本以孝行为官,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曰:“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藏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一等之罪,愿蚤就髡钳。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元惧,驰遣人呼弟。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它郡,持头还,并皆悬头及其具狱于市,郡中清静。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数年,卒。

(删节自《汉书何并传》)

注 ①建鼓,柱子上悬着的鼓。②襜褕,指穿在外面的衣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B.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C.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D.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饯行的礼仪。
B.宾客,古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依附者。
C.下车,官吏到达任所就职的行为。
D.领,在这里表示兼任,常见的表示兼任的词还有“兼”“除”“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并秉公执法。侍中王林卿因杀人被免职,王林卿为了挽回颜面,派人砸毁了官府的建鼓,但受到了何并的追捕。
B.何并办事周密。他知道王林卿已经跑了,命令士兵砍下骑奴的头颅,让众人因不知实情而惊骇,以此震慑王林卿。
C.何并不畏权贵。他的上司钟元为弟弟求情,要求从轻处罚,但何并仍派武官追捕,把已经逃跑的钟威等人全部杀掉。
D.何并善于治理。他担任长陵县令,政绩很好以至于道不拾遗;担任颍川太守时,处置得当,使郡里局面清平安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
(2)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苏武传》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B.副有罪,当相坐     坐:治罪
C.反欲斗两主 斗:使…… 争斗
D.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B.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D.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段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