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岂非人事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C.至于誓天断发
D.及凯旋而纳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09 08:45: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谤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牺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B.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C.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D.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表,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文中的表是上表的意思.
D.赠,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栖筠喜欢读书,交友慎重,不但受到族内子弟的赞誉,在当地读书人当中也很有威望。
B.在任职期间,李栖筠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结果吸引了很多人来拜他为师。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任御史大夫方正刚直,虽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其亲信徐浩、杜济、薛邕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
(2)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人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优,优等。“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囚与之约,囚如期还。再迁侍御史。大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如死灰,心若铁石”云,永徽元年,拜御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天子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隐,议亲也;刑不上大夫,议贵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

(选自《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B.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C.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D.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
C.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D.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与囚犯约好返回的日期;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
B.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众人都害怕而心服。
C.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合皇帝的意旨,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给他很高的评价。
D.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认为不应该处死萧龄之,得到皇帝认同,萧龄之得以免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使就畎亩。
(2)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景让,字后己,赠太尉憕孙也。性方毅有守。宝历初,迁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领盐铁,景让诣延英亟论不可,遂知名。沈传师观察江西,表以自副。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
母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尝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讙,召景让廷责曰:“尔填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将鞭其背,吏大将再拜请,不许,皆泣谢,乃罢,一军遂定。
大中中,进御史大夫,甫视事,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威肃当朝。为大夫三月,蒋伸辅政,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宪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让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台”。景让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以太子少保分司。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曰孝。
性奖士类,拔孤仄,如李蔚、杨知退皆所推引。始为左丞,蒋伸坐宴所,酌酒语客曰:“有孝于家、忠于国者饮此。”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所善苏涤、裴夷直皆为李宗闵、杨嗣复所擢,故景让在会昌时,抑厌不迁。清素寡欲,门无杂宾。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贰其骗石焉。元和后,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显,景让宅东都乐和里,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
《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B.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C.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D.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唐代谏官名;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杜甫曾担任左拾遗。
B.先大夫,在古代既可指已故的大夫,也可指去世的父亲,本文中的“先大夫”兼有这两种含义。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理公务。这里的公务大多指政事,家庭事务不在此列。
D.辱台,“台”在本文指御史台。唐制御史大夫往往拜相,若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内而改由他人拜相,则视为御史台的耻辱。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景让正直刚毅有节操。淮南节度使请求兼任盐铁使,李景让急切奏论不同意;告病还东都时没有一点积蓄。
B.李景让有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时,李景让上表奏请担任沈传师的副职;拜相失败后,主动拜见宰相,陈述委屈。
C.李景让以孝知名。担任左丞时,蒋伸赞美他“有孝于家”;李景让错杀牙将,甘心承受母亲的严厉责罚。
D.李景让喜欢勉励士人,提拔孤立无援的人,但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一方面,他推举引荐了李蔚、杨知退等人;另一方面他又避见李琢。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
(2)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