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言诚不足采,侍中问晔,终不言。

②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③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④《傅子》曰:巧许不如拙诚,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不其密_____②矣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常恐眯梦漏泄以臣罪_____
A.有益  B.渐渐  C.更加  D.增加
②子诚臣_____
A.只是  B.正义  C.正直  D.爽快
(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B.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C.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D.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4)第③段画线句“果得其情”中“情”指的是_____。
(5)将第④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
(6)依据全文,简析刘晔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9 12:49: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 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资格;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几,有诈冒事者  觉: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________________
(3)欲杀之 故:________________
(4)天下无冤 狱: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限三处)
胄 前 后 犯 颜 执 法 言 如 涌 泉 上 皆 从 之 天 下 无 冤 狱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3)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每旬月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2)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间水置仓(4)若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小题4】(小题4)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②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州遹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激,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

③进,与操遇于赤壁。

④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益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萩枯柴,液油其中,裹以惟幕,上建旌旗,豫备走,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时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节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必上将军(____________)
(2)悉使兵负草填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相同的一项。
(1)引江北(   )
A.余船以俱进 B.秦伯素服郊
C.列坐其   D.全国为上,破破国
(2)先书遗操(   )
A.余船次俱进 B.木欣欣向荣
C.臣险衅   D.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海内大乱/零丁孤苦
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九岁不行
C.鼎足之形成矣/初一交战
D.北面而事之/至于成立
【小题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诸葛亮到东吴求救,却无一语涉及求救,言谈诙谐成趣,态度不卑不亢。
B.第③段略写孙刘联军的进军过程,交代了决战地点,为下文描写赤壁之战铺垫。
C.第④段描描写“操军吏士皆岀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其骄傲情绪和麻痹心态。
D.选文写曹军向南挺进遇阻,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结果曹军失利,败于江北。
【小题6】从《秦晋殽之战》到《赤壁之战》,请你推断我国历史散文著作描写战争有什么特点,意图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陕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军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归其大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飞将李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B.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C.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D.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向,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B.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记、表五类。郭沫若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平旦是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出处不同,但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B.到鸿门后,刘邦先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还套出了军中的奸细,足见他能言善辩,机变狡诈。
C.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最终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能做到处乱不惊,还下令下马解鞍来攻击敌军。
D.胡军从吃惊到不敢攻击再到带着护卫的白马将军来试探都没有结果,最后李广率军返回汉军大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邓艾之死,人皆冤之,而朝廷无为之辨者。及帝即位,议郎敦煌段灼上疏曰:“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三族之诛。艾性刚急,矜功伐善,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窃以为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钟会有悖逆之心。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会受诛之后,艾官属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艾,破坏槛车,解其囚执。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陛下龙兴,阐弘大度,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继封其后,使艾阖棺定谥,死无所恨,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会帝问给事中樊建以诸葛亮之治蜀,曰:“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建稽首曰:“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帝笑曰:“卿言起我意。”乃以艾孙朗为郎中。

(节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逆之名 荷:背负B.矜功善 伐:夸耀
C.安社稷 权:暂且D.必无死之理也 当:应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邓艾死,人皆冤之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七十老公,复何求    得无教我猎虫
C.谓可听艾归葬旧墓,还田宅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平蜀之功继封其后    皆美于徐公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邓艾是冤枉的一组是( )
①矫令承制  ②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③艾在困地,狼狈失据,未尝与腹心之人有平素之谋  ④帝善其言而未能从  ⑤朝廷无为之辨者  ⑥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
A.②③B.①②C.③⑤D.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艾情怀刚直、急躁,爱夸耀功劳,不能协调与同事的关系,因此朝廷上人们明知他是冤枉的,却没有人替他申辩。
B.刘禅刚投降的时候,怕边疆不服,就下了一道诏书要求都服从邓艾的管理。
C.钟会和邓艾都想造反,却让邓艾一个人承受他们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D.议郎敦煌人段灼的上疏终于打动皇帝,为邓艾平反。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
(2)陛下知邓艾之冤而不能直,虽得亮,得无如冯唐之言乎!
(3)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4)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