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①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②。梨花欲谢恐难禁。

(注)①本词为李清照早期作品。②轻阴:暗淡的轻云。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院”一句写小院荫蔽在深春的绿树繁花之中,诗人却感到寥廓落寞的情景。
B.“重帘”一句写任凭帘幕低垂、室内光线暗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C.“弄”字赋予“细风”以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变黑的景象。
D.最后一句“梨花欲谢”一语双关,将景物描写与内心伤感的抒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0 02:02: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石录》后序(节选)
〔宋〕李清照
《金石录》三十卷者何?先夫赵德甫所著书也。余建中初年,始赵氏。时德甫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碑文。归,相对展玩。后二年,出仕宦,便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德甫连守两郡,竭俸入。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志不屈。
至靖康丙午岁,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盈箱溢,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时德甫起复建康府,独赴召。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烦急,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唯以舟载长物,飘零四处。
后兵盗踵至,所集尽失,一二残零,不成部册。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德甫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之景一如昨日。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呜呼,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易安室题。
(选自吕无党抄本《金石录》)
注释:①《金石录》,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专著之一,宋代赵明诚(即文中的赵德甫)撰写大部分,其妻李清照续写完成。②宗器: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赵氏 归:出嫁
B.步入相国寺,碑文 市:购买
C.盈箱溢 箧:小箱子
D.时德甫起复建康府 知:了解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竭俸入   臣而思报君之仇,有敢不尽力者乎
B.故虽处忧患困穷,志不屈    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C.四顾茫   知其,而不知其所以然
D.葬毕,余无所 何陋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
每月初一、十五都请假,出来,典当了衣服,换来五百钱。
B.比至,病危在膏肓
等到(我)赶到之时(德甫)已经病入膏肓了
C.遂不起,取笔作诗
(我)就跪地不起,拿起笔来写诗
D.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如今笔迹如新,但是(德甫)坟上的树已经可以双手合抱了,悲伤呀!
【小题4】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道题
①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楚 共 王 出 猎 而 遗 其 弓 左 右 请 求 之 共 王 曰 止 楚 人 遗 弓 楚 人 得 之 又 何 求 焉?
( 汉·刘向《说苑·至公》)
②最后一段“人亡弓,人得之”一句化用了“楚王遗弓”的典故,请说明此典故在本文中的含义。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B.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词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要求词形式上严守律,内容上主情致,风格上尚文雅,以达到严守诗词之别,维护词的本色的目的。
C.《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史上有“元白体”之说,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将白居易与元稹的诗体并称为“元白体”,苏东坡也曾将其二人相提并论,称为“元轻白俗”。白居易与元稹不但是诗歌创作上的同道,也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D.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有《乐章集》。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扃,门窗关闭。③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④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小题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