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

﹝宋﹞范仲淹

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

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

龚黄政事聊牵强,元白邻封且唱酬

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

注:①龚黄:汉代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亦泛指循吏。②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为生死不渝之交。邻封:本指相邻的封地,泛指邻县、邻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感慨极深,是历尽沧桑、劫后余生之语,故对旧日好友倍加珍惜。
B.颈联以龚黄自喻,“聊牵强”有自谦之意,下句则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
C.颔联分述昔日、如今之事,“共”“相”二字又将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D.次句紧承上句,宽慰友人不要感叹年老;“两鬓秋”照应下文“晚年”。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0 05:2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邠州建学记

宋范仲淹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尝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于万物,非昔醇而今,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秀而贤者,独有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而然耶?庠序可不兴乎?庠序者,俊义所由出焉。三王有天下各数百年,并用此道,以长养人才。才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王室安,斯明著之效矣。

庆历甲申岁,予参二国政。亲奉圣谟,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岁贡群士,一由此出。明年春,予得请邠城守。署事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才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以兵马监押刘保、节度推官杨承用,共掌役事。博士朝夕视之。

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以树其德业哉!”

予既改南阳郡,博士移书请为之记。予尝观《易》之“大象”,在《小畜》曰:“君子以懿文德。”谓其道未通,则乎文德,俟时而行也。在《兑》曰:“君子以朋友讲习。”谓相说之道,以利乎正,莫大于讲习也。诸生其能知吾君建学及圣人大《易》之旨,则庶几乎,故书之。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昔醇而今漓:浅薄B.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归:回家
C.二帝三王之风    被:遍布D.则乎文德 畜:积聚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治王室安 襟三江带五湖
B.予得请邠城守 乃令秦武阳
C.并其庙迁犹且从师而问
D.吾君之大赐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B.庆历甲申岁,是一种纪年方式,“庆历”是君王庙号,“甲申”是干支纪年法。
C.夫子庙是为纪念孔子而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D.《易》是五经之一,其他四部是诗、书礼、春秋,再加上“乐”,则为六艺。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B.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C.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D.明年夏厥/功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才的重要而引出兴学,以庆历兴学引出邠州建学,最后以作者任南阳为邠州建学做记收笔,结构完整,行文严谨。
B.作者在邠城任上第三日,视察夫子庙,他认为夫子庙太过狭小,学子无安身求学之地,于是着手修建新的学府。
C.本文中间描写到改建一新的邠州庙学的规模布局及邠州士人的喜悦心情,还写道改建的庙学必会推动当地的教育发展。
D.本文是作者为邡州建学写的一篇记述性文章,行文中借记为论,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胸襟。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教有所未格,器有所未就而然耶?
(2)予既改南阳郡,博士移书请为之记。
(3)诸生其能知吾君建学及圣人大《易》之旨,则庶几乎,故书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军行》诗中,“穿金甲”暗示着将士身经百战,建立功勋后,获得“金甲”奖赏,荣归故里。
B.《渔家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
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厮杀。
D.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的的志向。
E.两首诗词中,都运用“孤城”这一意象来表达了边境外敌势力之盛大,守御战争形势之严峻。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