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注)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前一句中“蹑”字显示出士族子弟世居高位的强势,后一句中的“沉”字则流露出寒门才俊沉沦于底层的颓唐。
B.“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此句是过渡句,既概括总结了前句,又自然引出后句的典例,同时也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积重难返的愤慨。
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
D.“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运用了有关冯唐的事典,借此表达的情感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的表达完全相同。
【小题2】请简要分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有何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9 04:3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①,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②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常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白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③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
①东土:东晋唐朝时期也特指会稽郡(绍兴)一带。
②篚(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
③情好:感情;交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D.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隶书, 现多指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讲究“蚕头雁尾”的一种汉字字体, 魏晋至唐时也作为楷书的别名。此处指楷书。
C.门生,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来也指投靠世族的门客。
D.姥,古代可用作对丈夫的母亲的称呼,如“公姥”指公公与婆婆。此处指外祖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B.王羲之有一次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几案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C.骠骑将军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
D.王羲之五十九岁去世,受到朝廷的加封,他的几个儿子遵从父亲的教导,坚决推辞,不愿接受。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史 其二
(西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①金:指汉金日碑,其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张汤,其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七叶:七代。②冯公:指汉冯唐,虽有才华,但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首四句从生活中常见景象入手,引出全诗,简单明快,形象鲜明,为下文的叙述与议论打下基础。
B.第五六句既是写古代,又是写当下,直接点明了本诗批评的对象:用人不以才德,而更多看门第地位的政治现象,尤其是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
C.“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二句呼应前四句,写出了悬崖上的小树可以倚仗地势压制深涧之中百尺巨松的情况由来已久。
D.末四句写汉代故事,用金日碑、张汤这样因祖上功业世享恩荣的世家,衬托冯唐这样德才兼备而不受重用的贤士,批判意义明显。
E. 左思本诗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堪称咏史诗中的典范。
【小题2】清代学者何焯认为:“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太冲(左思字太冲)多自抒胸臆。”(《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你对“自抒胸臆”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1】守空堂。
壮齿【2】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1】块然:孤独貌。【2】壮齿:壮年。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两句以写秋景起笔,写出了秋风寒冷、白露凝霜的景象。
B.“柔条”两句写植物的枝条一日日苍劲,绿叶一天天地渐趋萎黄。
C.“明月”两句写明月从云边露出,“皦皦”突显出月光的明亮皎洁。
D.“披轩”两句写诗人夜不能寐,便开窗面对前庭,听得雁鸣嗷嗷。
【小题2】从全诗看,“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两句中,“月”这一意象含有愁情,下列诗句中的“月”不含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D.我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朱淑真《菩萨蛮》)
【小题3】本诗中“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和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都有“空”字,请分析这两个“空”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