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里仁》)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里仁》)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 学而》)
(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里仁》)
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②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之丧,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荀子.礼论》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①也。”……田常欲作乱於齐,……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