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字倩奇,河北人也,自云晋凉州刺史骧之八世孙。奇少孤,家贫,而奉母至孝。韶龀聪识,有夙成之美。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颇传于世,为搢绅所称。
与河间邢祐同召赴京。时秘书监游雅素闻其名,始颇好之,引入秘省,欲授以史职。后与奇论典语及《诗书》。雅赞扶马郑。至于《易·讼卦》天与水违行,雅日:“自葸岭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之所及自葸岭以东耳。”奇日:“《易》理绵广,包含字宙。若如公言,自葱岭以西。岂东向望天哉?”奇执义非雅,每如此类,终不句从。雅性护短,因以为嫌。尝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奇日:“公身为君子,奇身且小人耳。”雅曰:“君言身且小人,君祖父是何人也?”奇曰:“祖,燕东部侯厘。”雅质奇曰:"侯厘何官也?”奇曰:“三皇不传礼,官名岂同哉?故昔有云师、火正、鸟师之名。以斯而言,世革则官异,时易则礼变。公为皇魏东宫内侍长,侍长竟何职也?”由是雅深憾之。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铨补秘书,雅既恶之,遂不复叙用焉。
奇冗散数年,高允与奇锥温古籍,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允微劝雅曰,“君朝望具瞻,何为与野儒辨简牍章句?”雅谓允有私于奇,曰:“君宁党小人也!”乃取奇所注《论语》《孝经》赞焚于坑内。奇日:“公责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雅愈怒,因告京师后生不听传授。而奇无降志,亦评雅之失。雅制昭皇太后碑文,论后名字之美,比谕前魏之甄后,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诏下司徒检对碑史事,乃郭后,雅有屈焉。
有人为谤书,多怨时之言,颇称奇不得志。雅乃讽在事云:“此书吉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遂抵奇罪。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奇见枉,惜其才学,故得迁延经年,冀有宽宥。但执以狱成,竟致大戮,遂及其家。奇于《易》尤长,在狱尝自筮卦,未及成,乃揽破而叹曰:“吾不度来年冬季!”及奇受害,如其所占。
奇妹适常氏,有子曰矫之、仕历郡守。奇所注《论语》,矫之传掌,未能行于世,共义多异郑玄,往往与司徒崔浩同。
(节选自《魏书》))
(注釋)①锥:校对。A.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 |
B.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 |
C.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 |
D.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 |
A.龆龀,儿童乳牙脱落,更换新齿的年纪,借指孩童时期。古代还用“垂髫"指童年。 |
B.搢绅,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
C.司徒,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
D.大戮,古代一种刑罚,指杀死犯人并陈尸示众,古代也称之为枭首、弃市、凌迟等。 |
A.陈奇聪明孝顺,性格刚强爽朗,博通典籍,注释的《孝经》《论语》在世上很流行,被士大夫们称赞。 |
B.秘书监游雅素闻他的大名,刚开始很看重陈奇,但陈奇与游雅观点不同,常驳难游雅,不随便顺从。 |
C.高允欣赏陈奇的高远之志, 称道陈奇之才,因而规劝游雅,并拿出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焚烧。 |
D.陈奇无辜获罪被杀,并祸及全家,他所注的《论语》未能流传后世,书中之义往往与司徒崔浩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