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贩铁一级。丁内难,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事为钱文。既成,子淔奏令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查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阅直学士,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需浩繁,子淔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子淔幼警司,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谏,识者鄙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宗室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
B.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
C.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
D.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复,明清以前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也泛指一般官员重新被起用。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府、县三级制,相当于明清的省。
C.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绍兴,为宋高宗年号。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帝王纪年两种。年号纪年属于帝王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子淔蒙祖荫任职,凭功劳升迁。他出身王族,未经科举而任承务郎;在江西都转运使任上,因运送粮饷有功而被提拔为宝文阁直学士。
B.赵子淔体察民情,锐意改革。他因百姓苦于夹锡钱流通不畅,请求铸造小铁钱,并献上模型。虽然皇帝高兴,百姓得到便利,但也得罪了蔡京。
C.赵子淔忠于国家,劝说溃兵救国。在溃兵攻破荆南城后,避难于此的子淔力劝说溃兵为国效力,终于在次日得到了溃兵的积极响应。
D.赵子淔为官正直,也有失职之处。即便是赏识他的宋昪,当事情办得不妥时,他都能据理力争;然而皇帝大兴土木时,他监管工程却未劝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
(2)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6 11:1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翟兴,字公祥,河南伊阳人。少以勇闻。剧贼王申起,兴与弟进应幕击贼,号大翟、小翟。金人犯京师,西道总管王襄兴统领在城军马。以保护陵寝功承信郎。高世由以泽州降金,金以为西京留守。兴与进提步卒数百,卷甲夜趋洛阳,擒世由等斩之。盗冀德、韩清出没汝、洛间,兴以轻骑追袭,德就擒,清仅以身免。会进为叛将杨进所害,贼乘势击败官军,兴帅余众拒贼,保伊川。明年,诉进死事于朝,以兴代进为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琮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贼王俊据汝州,兴引兵攻之,俊弃城去,退保繖盖山。兴进攻,免大呼曰:“贼识我乎?我翟总管也。”众皆披靡,遂破之。金人犯河阳、巩县、永安军,兴遣子琮与搏战,屡捷,追至渑池。时河东、北虽陷,土豪聚众保险,兴遣蜡书结约之,向密、王简、王英皆愿受节制。奏上,高宗嘉之,授河东、北路军马使,遍檄山寨,由是汾、泽、璐、怀、卫间山寨首领皆应命。金人入陕右,兴遣将邀击,俘五十余人。绍兴元年春,金重兵犯河南,时兴军乏粮,就食诸道,仅存亲兵自卫,人情震恐。兴授将彭玘方略,设伏于井首,侯敌至阳通,金众果追玘,伏发,金帅就擒。邓州人杨某拥众河北,伪称“信王”,兴遣将董先追获于商州杀之。刘豫将迁汴,以兴屯伊阳,惮之,遣蒋颐持书诱兴以王爵。兴斩颐焚其书,豫计不行,乃阴遣人啖裨将杨伟以利,伟杀兴,携其首奔豫。事闻,保信军节度使。兴威貌魁伟,每怒,须辄张。军食不继,士以菽粟杂藜藿食之,激以忠义,无不奋厉。在河南累年,金人不敢犯诸陵。诏赐军名“忠护”。

(节选自《宋史·翟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琮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
B.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琼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
C.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琼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
D.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琼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用檄文晓谕、通告。
B.“补”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之一,指补充空缺官职。
C.“胄”指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如甲胃、介胃、贵胃、华胃。
D.“赠”即“追赠”,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兴嫉恶如仇。金人进犯京城,高世由投降金人,金人让他担任西京留守。翟兴兄弟二人率领几百名步兵,连夜奔向洛阳,擒获高世由并把他们斩杀了。
B.翟兴英勇善战。正当翟进被叛将杨进害死之时,贼人乘势打败官军,翟兴率领剩余的兵力抗拒贼人,保卫了伊川。
C.翟兴深得人心。金人进犯河阳之时,河东、河北失陷后,翟兴送蜡书和地方首领们联结相约,使得首领们都愿意接受他的节制,翟兴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D.翟兴大义凛然。刘豫因为害怕翟兴所以派蒋颐用王爵来引诱他。翟兴杀了蒋颐并烧了信。刘豫的阴谋没有得逞,又贿赂翟兴的副将杨伟,致使翟兴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兴元年春,金重兵犯河南,时兴军乏粮,就食诸道,仅存亲兵自卫,人情震恐。
(2)军食不继,士以菽粟杂藜藿食之,激以忠义,无不奋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雷德骧,字善行,同州郃阳人。周广顺三年举进士,解褐磁州军事判官。召为右拾遗,充三司判官,赐绯鱼。显德中,入受诏均定随州诸县民田屋税,称为平允。
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太祖诘之,德骧对曰:“臣值陛下日旰未食,方震威严尔。”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及奚屿知州,希宰相旨,至则倨受庭参。德骧不能堪,出怨言,屿衔之。适有言德骧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骧,具状以闻。太祖贷其罪,削籍徙灵武。数年,其子有邻击登闻鼓,诉中书不法事,赵普由是出镇河阳。召德骧为秘书丞,俄分判御史台三院事,又兼判吏部南曹。开宝七年,同知贡举。太祖崩,以德骧为吴越国告哀使。还,迁户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改职方员外郎,充陕西、河北转运使。历礼部、户部郎中,入为度支判官。
端拱初,迁户部侍郎。会赵普再入相,宣制之日,德骧方立班,不觉坠笏,遽上疏,乞归田里。太宗召见,安谕之,赐白金三千两,罢知考课,止以本官奉朝请。会议事尚书省,乘酒叱起居员外郎郑构为盗,御史奏劾,下御史台案问,具伏,帝止令罚月奉而释之。讫赵普出守西洛,帝终保全之。
淳化二年,为其婿如京副使卫濯讼有邻子秘书省校书郎孝先内乱,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德骧坐失教,责授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监有终责授衡州团练副使。德骧因惭愤成疾,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雷德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B.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C.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D.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B.“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唐朝的官服有颜色区分: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教育、财政收支等。
D.“考课”也称考绩、考核,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德骧初为后周官员,且有政绩。曾被召为右拾遗,还赐给绯鱼;显德年中,奉诏命均定随州各县民田屋税,被赞公允。
B.雷德骧敢于直言进谏。因弹劾宰相赵普被贬商州任司户参军;又因事被流放到灵武,其子有邻向皇帝诉冤,才得以再次为官。
C.雷德骧深得太宗的喜爱和保护。他先是在朝堂上掉落朝笏,又乘酒性斥责起居员外郎郑构,太宗都没有严厉处罚他,始终尽力保全。
D.雷德骧对儿孙教育有所疏忽,终受牵连。他的孙子雷孝先发动内乱,被朝廷流放均州,他因有失教诲而被问责,惭愧愤恨成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骧,具状以闻。
(2)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予志焉。

呜呼!予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二)

咸淳九年,文天祥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在君乎?君其勉之。”……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拜,不拜,弘范遂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志焉悲: 思念,同情B.而死有余    责:罪责
C.天祥方五坡岭 饭:吃饭D.吾不能捍父母 父母:父母双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存本不忍废 君勉之B.予生也幸 左右命
C.而幸生也何 使书招张世杰D.父母之遗体行殆 弘范遂客礼见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南录》中的诗歌,既展现了文天样赴元营谈判被拘的情形,又记载了他一路险境迭出的逃亡历程,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志和民族正气。
B.材料(二)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用江万里和张弘范等人的言行衬托出文天祥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和凛然大义。
C.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臣子,文天祥有爱国的一面,也有愚忠的一面,这从“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谬”和“安事二姓”等语句中可见。
D.两段材料分别以议论和叙述为主,风格不一,但都表现了文天祥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小题4】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B.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样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C.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D.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善俊字俊臣。太宗七世孙。父不衰,闽路兵马钤辖。善俊初补承节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换左承务郎,调南城丞,改昭信军,签判奇之,虞允文亦荐其有帅才,除干办诸司审计司。知郴州,数奏称旨,留为太府寺丞。寻摄帅、知庐州。会岁早,江、渐饥,民麋至。善俊括境内官田均给之,贷牛种,僦屋以居,死者为给楷,人至如归。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又增筑学舍,新包拯祠,春秋祀之,人感其化。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移知建州。建州俗生子往往不举,善俊痛绳之、给金谷,捐已奉,以助其费。再知庐州。首言和好不可恃。当高城浚池以为备。以父忧去,服阙,起知鄂州。适南市火,善俊亟往视事,弛竹木税,发粟振民。开古沟,创火巷,以绝后患。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日:“吾将瘠己肥人,”乃省燕游车骑鼓吹之费, 郡计用饶,代输民 役钱。再知建洲。岁饥,民趋富家发其廪,监司议调兵掩捕,善俊日:“是趣乱也。”谕许自新,平米价,民乃定。邑尉入盗十三人死罪,以希赏,善俊神其冤。转湖南帅。郴、桂地绝远,守多非才,善俊谓宜精其选。代输漳州经、总制钱,停醴陵渌水渡钱。加秘阁修撰,移知镇江府。丁母忧,终丧而卒,年六十四,善俊风仪秀整,论事有据。孝宗时,日中有黑子,地屡震,每以饬边备为戒。孝宗英武独运,缺相者累年,善俊极言相位不可无人,尤人所难言者。
(节选自《宋史,赵善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
B.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
C.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
D.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
B.登第,犹登科,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登算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知庐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庐州的行政长官。
D.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俊历任多职,受到上司赏识。他改任左承务郎,调任南城丞,改任昭信军,签判认为他不同寻常。虞允文也推荐他有帅才,投干办诸可审计司。
B.善俊整治陋俗,造福建州百姓。建州存在不良的风俗,百姓生子却常常不抚养,善俊对此严加惩处,并供给钱粮,捐献自己的俸禄来资助他们。
C.善俊了解下属,精选优秀人才。他转任湖南帅,郴州、桂州地方偏远,当地守臣多没有才干,善俊认为应当用精干的人选,他的提议得到朝廷批准。
D.善俊就事敢言,论及重要事务。孝宗时,善俊常告诫加强边境防备,而面对朝廷多年不设宰相的情况,善俊极力进言相位不能缺,敢言人所不敢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何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南市火,善俊亟往视事,弛竹木税,发粟振民。
(2)民趋富家发其廪,监司议调兵掩捕,善俊日:“是趣乱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百禄传(节选)

范百禄字子功,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利州武守周水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熊本治泸蛮事,有夷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样,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贿,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溪心虚实木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因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B.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C.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D.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即檄文,是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的“檄”有“晓谕部下”之意。
B.“流配”,也称流放,是古代刑罚名,是给犯人刺字并将其驱逐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
C.“侍郎”,官名,本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长官。
D.“中国”,在古代一般指的是中原地区或是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起来的政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他管辖边事时,贾昌言想杀害已经投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被他想方法阻止。
B.范百禄拾遗补阙,完善相关法令。大旱之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受贿的官吏,在他的反对下才打消念头。
C.范百禄恪尽职守,不愿宜扬功绩。任翰林学士时,他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的方法;有人想把在他治理下没有囚犯一事汇报给朝廷,被他阻止。
D.范百禄思虑周全,有眼光。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三座城,全都被范百禄否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更领兵,以辖边界,从之。
(2)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