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谱》(节选)

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②,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子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③。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子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注)①钟张:三国魏钟繇(yáo)和东汉张芝的并称。二人皆以善书名。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书圣”王羲之第七子。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③“胜母之里,曾参不入”:《孝经》上讲到曾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合人情拒绝进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B.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C.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D.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书即写,此处可理解为书法,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体。
B.草体即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有怀素、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
C.尺牍,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大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有尺素、尺函、尺笺等多种称谓。
D.题壁,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即将诗句题写在墙壁上。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题壁诗中的名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博采兼通,无愧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体现前人书写法则,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
B.书法风尚格调,随世而变。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C.书法继承传统,不背潮流。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
D.王献之狂妄自傲,自称胜父。献之的笔法继承于王羲之,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且从未感到惭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2)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8 10:48: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 (2)与为忘形交者( )
(3)则思厉节操 ( ) (4)若相磋以道,相以德 (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学广闻多   仰视,俯而思
B.夫如是,菊也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贤也吾爱   皆出于此乎?
D.有则必为先生之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小题3】用“/”为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
(2)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小题5】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亘,信威临贺王记室, 兼本郡五官掾,以儒学知名。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长而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著龟占候,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除太学博士。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募乡党,随义军援都。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哀。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京城陷,野王逃归会稽。寻往东阳,与刘归义合军据城拒贼。侯景平,太尉王僧辩深嘉之,使监海盐县。
高祖作宰,为金成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寻转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敕补撰史学士. 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迁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野王兼 东宫管记,本官如故。六年,除太子率更令,寻领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兼东宫通事舍人。时 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缚,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事,余官并如故。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诏赠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赠右卫将军。
野王少以笃学至性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貎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基。第三弟充国早卒,野王抚养孤幼,恩义甚厚。其所撰著《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 十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世。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
(选自《南史•本纪卷六十九》,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B.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C.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D.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又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烯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的科目。
B.丁父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徳礼仪制度,指拥有官吏身份之人在父母去世之 后须辞职,回家守制27个月,丁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回家守制。
C.乡党,按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五百家为一党。因此乡党泛称家乡。后来也指乡人、同乡。
D.蓍龟,古人以蓍草和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此指占卜;也指德髙望重的人。文中是前者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行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野王出身望族,少有才气。他的父亲精通儒术,野王从小就读《五经》,年长一点又遍观 经史。这些主客观条件都为顾野王的治学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 顾野王组建义军,忠于报国。侯景之乱时,野王恰好在家为父亲守丧,但他不忘国难,招募乡党,组建义军,毁家纾难,虽然京城还是陷落,但依然得到士大夫的肯定。
C. 顾野王履历丰富,才学卓伦。他经常兼任文武数个官职,辅佐太子,尤其擅长国史,才学卓著.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王体素清嬴,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
(2)野王少以笃学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