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叔父镜谓人曰:“此儿,今之乐广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寻加骁骑将军。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

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

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辨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南齐传》卷三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B.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C.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D.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泛指一般属官。
B.尚书: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隋唐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总长官,统管六部。
C.东宫:是我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来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祭酒:汉魏以后的官职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绪德行高尚,深受敬重。朝廷官员一致推崇他的风度,王俭认为他的德行只有东汉名臣陈仲弓、黄叔度能超过。
B.张绪不阿附顺从权贵。他曾经跟人说过自己一生都不懂得阿谀顺从人,后来长沙王萧晃想用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坚决不同意。
C.张绪对《周易》很有见解。他经常讲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所包含的时代意义。
D.张绪看淡利禄钱财。他平时很少谈及财物,常常一有钱财就分发给他人,有时自己一整天都不吃东西,就算饿了也不要门生弄吃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
(2)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0 04:4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勉学

《颜氏家训》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zhuō,梁上的短柱)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己,但能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 承颜:指能顺承(父母的)脸色
B.千户县    宰:主管
C.但能之也  说:议论
D.春其华    玩:观赏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就论述了学习的目的,人们读书,本来就是为了要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有利于行动。
B.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培养奉养父母的人,可以培养奉养国君的人,改变平时骄横奢侈的人,可以教育平时暴虐凶悍的人,可以教育平时胆小懦弱的人,从而说明了读书做学问的重要性。
C.作者认为人们各方面的行为都可以通过读书做学问来加以培养,这样就一定能使风气淳正,同时也可以去掉那些过分的行为。
D.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学习比作种树,又把春花比作讲论文章,把秋实比作修身利行,强调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决不可以向别人炫耀。
【小题3】用“/”给文中加框的部分断句(七处)。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上智不教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嫕,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亦非欲陷其罪恶;但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选自《颜氏家训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声滋味,以礼之 节:约束,限制
B.但于呵怒 重:难
C.骨肉之爱,不可以 简:简单
D.顽鲁者亦当矜怜     矜怜:怜悯,同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智不教成 则施施
B.失教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朝廷
C.竟言语不择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凡人不能教子女  塞源而欲流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他就能成才;智力迟钝的人,虽然教育他也没有用处;智力中常的人,不教育他就不会明白事理。
B.君子是不亲自教授自己孩子的。因为《诗》里面有讽刺骂人的诗句,《礼》里面有悖礼作乱的记载,《书》里面有不便言传的告诫,《春秋》里面有对行为的指责,《易》里面有备物致用的卦象。
C.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并对孩子要一视同仁。
D.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与反问句式、倒装句式等,把教育子女的重要性讲得浅显易懂,对今天的父母仍有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小题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用/断句。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2)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