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史记·列传》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代为了选拔人才,有察举制度,考察和推举人才。秀才自汉代成立以来又称茂才,秀才就是优秀的人才。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征,征召,特指君召臣。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拜,授予官职,“拜官”为旧时的常用语。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D.九卿:秦汉时的中央行政长官,像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管宫廷总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年少时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二十多岁时被文帝征召,担任博士,成为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B.贾谊到长沙四年后,被汉文帝召见,文帝因感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C.贾谊多次上疏,说诸侯的封地太多,有的诸侯的封地甚至广连几个郡,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D.贾谊谪居长沙时,因梁怀王骑马时堕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作为老师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一年多,也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3 08:0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②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③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子始与苏秦 (2)因而数
(3)吾恐其乐小利而不 (4)使人随张仪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B.念莫可使用于秦者
C.与同宿舍D.方且报德
【小题3】把文中的画直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分别反映了张仪当时□□□□和□□□□的心理状态。
【小题5】苏秦先召辱张仪后“暗中”相助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日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油,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烯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日“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日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絮。”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裤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节选《史记·五帝本纪》
【注】①妫讷(guī ruì):水名,在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今首阳山)。②苦窳(yǔ):粗糙质劣。③樨(zhì)子:贵族子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 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B.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C.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D.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行,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代、署、权、判、摄、假、暂。“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D.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日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的父亲瞽叟续弦之后,生了一个儿子象,瞽叟非常喜欢象,常常想杀死舜。有一次瞽叟与象放火烧仓库,还有一次往井里倒土石,但舜都逃过了。即使如此,舜依旧非常孝顺地侍奉父母。
B.舜以孝顺出名后,四岳向尧帝推荐舜治理天下,尧帝为了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让9个儿子和舜共处。结果舜顺利通过了尧帝的考察,为尧帝治理天下。
C.尧帝年纪大了之后,舜代行天子之职,在尧帝逝世后,舜就马上成为了天子,舜于是让四岳推荐人才来治理国家。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大家都互相谦让着为舜办事。
D.舜任命典乐的官员,要求官员教育贵族弟子,要正直温和,宽厚严厉,刚正不暴虐, 简捷不傲慢,达到八音协调一致,不互相错乱侵扰,神人相和的境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2)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有删改)

(二)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屈平曰:“怀王以不知患臣之分,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三)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儿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通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

(《宋史·沈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B.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D.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六艺“与“六艺经传”中的“六艺”均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乞骸骨”是指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C.”令尹”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楚武王时设置令尹,入则领政,出则统军。
D.“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较大的事件。本文中是上表的意思。【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不慕名利、淡泊恬然。用“不行“不就”“不应”等不事雕琢的语言,展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性格特点。
B.张衡讲究政治策略,政绩卓然。他出任河间相时,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然后把他们逮捕、拘押起来,官民都很敬畏他。
C.屈原对楚国忠心耿耿,矢志不渝。他在作品中再三表达了报国兴邦的愿望,终因子兰在顷襄王面前的诋毁而再遭流放。
D.沈括在与辽国谈判的过程中,据理力争、毫不让步。先是去枢密院查找关于边界商定的文件;谈判时,又让随行人员背诵相关文件加以应对,【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2)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B.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C.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D.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小题2】对文中文化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孝景帝的称呼都是称谥号。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父子二人的功绩。为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B.“都揖丞相”的“揖”,指作揖,指行简单的礼节。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C.宗庙: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文中“郎”“中郎将”“中尉”“两千石”“条侯”“临江王”等词语都是指大小不一的官职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贾姬遇到危难的时候,郅都不但自己没有去救贾姬,还劝阻欲救遇险贾姬的景帝以国家大局为重。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此事深得景帝、太后赏识。
B.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严厉打击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的瞷氏家族,诛杀头号恶人,使这一带路不拾遗,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C.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本文中“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D.郅都忠君爱国,公正廉洁,勇武过人,是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栋梁之才。文帝景帝对他很信任。因不畏强权,执法不阿,列侯宗室,都对他侧目而视。
【小题4】翻译。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2)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君窃符救赵》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垓下之战》
(5)光造太子,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荆轲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