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圮上   从容:不慌不忙、舒缓
B.堕其履圮下     直:直接,不拐弯
C.良因之 怪:觉……奇怪
D.遂去,无言,不复见 他:别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褐,至良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帛矣
B.其老,强忍,下取履
是不也,非不能也。
C.旦日视其书,《太公兵法》也
当立者公子扶苏
D.父足受,笑而去
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2)与老人期,后,何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1 09:02: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史: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释:①诎( qū ):说话笨拙。  ②已:通“以”。  ③窋(kū):同“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B.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C.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D.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者”与 “而伤长者之意”的“长者”都可理解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
B.“惠帝”是汉朝皇帝刘盈的谥号。“谥号”不具有褒贬色彩。
C.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曹参要向皇上谢罪,故先“免冠”。后来可表示敬意。
D.“陛下” 的“陛”指殿前的台阶。后来“陛下”成为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地位低下时与萧何关系很好,二人做了将相后虽然有了隔阂,但是萧何临死前还是推荐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
B.萧何和曹参都是西汉时期的大臣,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丞相,为求行事稳妥,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
C.曹参担任丞相,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谨守职位,维持现状,与民休息,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
D.曹参主张“治道贵清静”,身为相国,整日整夜地喝酒,甚至和后园的官员一起饮酒唱歌,被惠帝当面谴责,回家后迁怒儿子曹窋,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2)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灊(qián):今作“潜”。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B.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C.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D.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B.“嗣”有接续、继承人、子孙等意思,“王嗣”指王位继承者。
C.“太子”一般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丙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3个。前一位是乙亥,后一位是丁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纯,因此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B.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吴王僚,吴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C.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专诸的功劳,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丘,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羖:公羊。③累绁:用绳索捆绑。④粥:卖。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名字:古代的“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由父母所命名:“字”一般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男子成人礼),女好十八岁举行笄礼(女子成人礼)时取字。“名”为同辈间尊称,“字”则由长辈称呼。
B.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
C.鲁定公十四年: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四种,像“鲁定公十四年”即为帝王年号纪年法。
D.摄:指古代官员升官,相同说法的还有“擢”“拔”“迁”“加”等;而降官则有“谪”“贬”“左迁”“罢”“黜”之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C.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承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D.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滑稽列传(节选)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功曹(注)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忠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与俱。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于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日:“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掾功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北海太守行在所   诣:往,到
B.是自誉自功   伐:征伐
C.王先生怀钱洁酒   徒:只,仅仅
D.有诏召王先生为水衡丞   拜:任命,授予官职
【小题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您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做事轻率随意。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 王 乃 使 使 斩 太 子 丹 欲 献 之 秦 秦 复 进 兵 攻 之 后 五 年 秦 卒 灭 燕 虏 燕 王 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注:①宋子,县名。②庸:做工的人。③矐:熏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益:增加
B.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亡:逃跑
C.使击筑而歌     歌:歌曲
D.闻于秦始皇     闻:报告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B.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C.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D.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等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
B.燕王喜认为,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得以祭祀。
C.高渐离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听到主人家有客人击筑,能听出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D.高渐离取出自己的筑和衣裳,穿戴整齐来到堂前,满座宾客都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把他尊为上宾。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