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戴,字仁夫,延津人。隆庆二年进士。除兴化知县,有惠政。擢户科给事中。广东以军兴故,增民间税。至万历初乱定,戴奏正之。累迁礼科都给事中。出为陕西右参政,进按察使。张居正尚名法,四方大吏承风刻核,戴独行之以宽。由山西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岁凶,累请蠲振。入为刑部侍郎。累进南京户部尚书,召拜工部尚书,以继母忧去。二十六年,吏部尚书蔡国珍罢。廷推代者七人,戴居末,帝特擢用之。当是时,赵志皋、沈一贯辅政,虽不敢挠部权,然大僚缺人,九卿及科道掌印者成得自举听上裁,而吏部诸曹郎亦由九卿推举,尚书不得自择其属,在外府佐及州县正、佐官则尽用掣签法,部权日轻。戴视事,谨守新令。明年,京察。编修刘纲、中书舍人丁元荐、南京评事龙起雷尝以言事忤当路,成置察中。而是时国本未定,皇长子冠婚久稽,戴每倡延臣直谏。及矿税害剧,戴率九卿言:“陈增开矿山东,知县昊宗尧逮。李道抽分湖口,知府吴宝秀等又逮。天下为增、道者何限,有司安所措手足?且今水旱频仍,田里萧耗,重以东征增兵益饷,而西事又见告矣。民不聊生,奸宄方窃发,奈何反为发其机,速其变哉!”不报。明年冬,妖书事起。锦衣官王之桢等与同官周嘉庆有隙,言妖书嘉庆所为,下诏狱穷治。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戴引罪,而疏纸误用印,复被谯让,罪其司属。戴疏谢。戴秉铨六年,温然长者。卒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B.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C.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D.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凶”在本文的意思是指凶年、饥荒之年,此处“凶”指的是庄稼收成不好。
B.“冠婚”指冠礼与婚礼。其中冠礼,是我国古代男子到了十八岁举行的成年礼。
C.“诏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
D.“少保”为东富官职名,是太保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戴减轻赋税,心系百姓疾苦。在战乱期间,广东曾经增加了民问的赋税;而在战乱结束之后,李戴上奏朝廷,纠正了广东增加百姓赋税的这一做法。
B.李戴施政宽厚,不去盲从他人。在张居正崇尚名法、各地大官纷纷遵从这种作风施政苛刻的情况之下,李戴没有跟风,唯独他一人能够做到施政宽缓。
C.李戴深受皇恩,谨慎遵守法令。蔡围珍罢官后,朝臣推举接替之人.李戴当时名次并不靠前,而他却获得皇帝特别提拔;上任之后,他谨慎地遵守新的法令。
D.李戴关心国事,积极进言朝廷。面对矿税祸害严重的情况,他率领九卿针对官员、水旱 灾、农村、增兵、增饷等情况进言,可惜中途停止,未能将此事上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不聊生,奸宄方窃发,奈何反为发其机,速其变哉!
(2)戴引罪,而疏纸误用印,复被谯让,罪其司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05 08:4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应轸,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宇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其言切中于令。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
教习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缲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骚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逆寝。
世宗践作,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流入裝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威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病卒。
(选自《明史。汪应轸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弭盗与御寇不同    弭:安抚。
B.欲倚以自助 自助:协助自己。
C.应轸与议不合 合:一致。
D.教习竣,拟投给事中 竣:完成,完毕。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官/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B.谓/陛下庆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C.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西夫之卑字/数离深官/挺身展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千戈而守空宫
D.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于戈而守空官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汪应轸以民生为重的一组是
①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   ②夫谷永,谐谀之臣
③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   ④土療民情,不知农桑
⑤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   ⑥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轸敢于直言进谏。他曾以古代贼臣昏君的故事当面劝止皇帝南巡,但因讽喻失当,招引圣怒,维而被罚跪宫门,遭受杖责几乎丧命。
B.汪应轸担任地方官能造福当地百姓。出任泗州知州时,针对土地贫瘠、百姓懒情、不懂农桑的具体民情,采取买桑劝农、募工教织的措施,使得泗州百姓丰衣足食。
C.汪应轸为了维护百姓利益不惜违抗皇命。他曾断然拒绝皇帝的旨意,还用请蚕妇入宫的话提醒皇帝要以百姓利益为重。
D.汪应轸能够认清当时社会弊端。他要求地方官严惩盗贼的主张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他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
(2)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忠彻,字静思。从父袁珙谒燕王,王宴北平诸文武,使忠彻相之。谓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拥肿蚤肥而气短,佥都御史景清身短声雄,于法皆当刑死。王大喜,起兵意益决。及为帝,即召授鸿胪寺序班,赐赍甚厚。迁尚宝寺丞,已,改中书舍人,扈驾北巡。驾旋,仁宗监国,为谗言所中,帝怒,榜午门,凡东宫所处分事,悉不行。太子忧惧成疾,帝命蹇义、金忠偕忠彻视之。还奏,东宫面色青蓝,惊忧象也,收午门榜可愈。帝从之,太子疾果已。帝尝屏左右,密问武臣朱福、朱能、张辅,文臣姚广孝、蹇义、金忠等祸福,后皆验。九载秩满,复为尚宝司丞,进少卿。礼部郎周讷自福建还,言闽人祀南唐徐知谔、知诲,其神最灵。帝命往迎其像及庙祝以来,遂建灵济宫于都城,祀之。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忠彻一日入侍,进谏曰:“此痰火虚逆之症,实灵济宫符药所致。”帝怒曰:“仙药不服,服凡药耶?”忠彻叩首哭,内侍二人亦哭。帝益怒,命曳二内侍杖之,且曰:“忠彻哭我,我遂死耶?”忠彻惶惧,趋伏阶下,良久始解。帝识忠彻于藩邸,故待之异于外臣。忠彻亦以帝遇己厚,敢进谠言,尝谏外国取宝之非,闻之韪之。宣德初,睹帝容色曰:“七日内,宗室当有谋叛者。”汉王果反。尝坐事下吏罚赎。正统中,复坐事下吏休致。二十余年卒,年八十有三。
(节选自《明史·袁忠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B.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C.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D.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平,北京在历史上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之一,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燕国。
B.帝,即“皇帝”的简称,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由秦王赢政首创。
C.内侍,指的是宫廷内部侍奉皇帝的人,相当于《荆轲刺秦王》“左右乃曰”中的“左右”。
D.休致,意思是将职位还给朝廷,这里指官员因犯罪而被迫退休,故与“致仕”不完全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忠彻受命相人,坚定燕王决心。他在参加燕王举行的宴会时,受指派给宋忠、张昺、谢贵、景清等官员看相,看相后的结论坚定了燕王造反的心意。
B.袁忠彻深受恩宠,洞察太子心疾。他曾跟随皇帝巡视北方,还曾和蹇义、金忠一起前往看视太子,使太子遭到惊恐忧惧,最终建议午门收榜,太子的病即治愈。
C.袁忠彻敢于进谏,导致皇帝大怒。皇帝曾经服药不当,他利用入宫奉侍的时机,向皇帝直言其病症的原因,惹得皇帝震怒,过了很久皇帝才消气。
D.袁忠彻预测准确,自我约束不严。他预测到了朱福、朱能、姚广孝、蹇义等文武官员的祸福和汉王的造反,自己却两次因为犯罪被交给司法官吏审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榜午门,凡东宫所处分事,悉不行。
(2)忠彻亦以帝遇己厚,敢进谠言,尝谏外国取宝之非,闻之韪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子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衣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首疏请通章奏、缓聚敛。俄言:“如郭子章、戴耀、沈子木,宜舍不舍,公论乖违,辅臣安得不任其咎?”无何,劾左都督王之桢久掌锦衣,为内阁爪牙。
有诏起废,列上二百余人。阅三年,止用顾宪成等四人。士晋请大起废籍。瑞王将婚,诏典礼视福王,费当十九万。初,帝弟潞王婚费不及其半,士晋请视潞王。帝将崇奉太后,诏建灵应宫,士晋以非礼力争,帝皆不省。
有张差梃击之事。王之寀钩得差供,帝迁延不决,士晋三上疏趣之。当是时,变起非常,中外咸疑谋出郑国泰,然无敢直犯其锋者。郎中陆大受稍及之,国泰大惧,急出揭自明,人言益籍籍。士晋乃抗疏。疏入,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迹,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晋为东林党,拟出为浙江佥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帝怒,切责尚书,夺郎中以下俸。
天启四年,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明年四月,魏忠贤大炽,争梃击者率获罪。御史田景新诬叛臣安邦彦贿士晋十万金,阻援兵。遂除士晋名,征贿助饷。士晋愤郁而卒。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会庄烈帝立,获免,复官赐恤。
(选自《明史・何士晋传》,有删改)
[注]梃击:指梃击案,一场有关刺杀太子的政治阴谋事件。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己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B.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C.至是/帝急简部硫/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土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D.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锦衣卫,明朝侍卫兼特务机构,其职责主要是掌管皇帝侍卫和监督官员。
B.瑞王,王爵名,王爵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皇帝的直系亲属才能封王。
C.东林党,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党”,意为“朋党”。
D.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士晋忍辱负重,为父申冤,他的父亲被人害死,继母用血衣激励他读书,他跟别人说话没有笑容;后来他将父亲冤情上告,恶人被法办。
B.何士晋格尽职守,关心国事。他请求起用被贬的人员;瑞王要结婚,费用巨大,他请求比照潞王减少费用;他以不合礼仪为由反对建灵应宫。
C.何士晋敢于进谏,冒犯皇帝。朝廷发生重大政治事件,大家怀疑这事和郑国泰有关,但没有人敢正面触犯他,何士晋于是上书直言,惹怒皇帝。
D.何士晋遭人陷害,后被平反,魏忠贤权势炙手可热,诬陷何士晋接受叛臣安邦彦的贿赂,将何士晋革职;何士晋含恨而终,后被庄烈帝平反。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舍不舍,公论乖违,辅臣安得不任其咎?
(2)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大理评事。擢监察御史,巡按贵州。乖西苗阿杂等倡乱,偕巡抚魏英讨之,破寨六百三十。玺书奖劳。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系诏狱,文华抗疏救曰:“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顾又置世宁重法,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招意外之变,皆自今日始矣。”不纳。
帝遣中官刘允迎佛乌斯藏,文华力谏。不报。文华既数进直言,帝及诸近幸皆衔之。会文华条上宗庙礼仪,祧庙、神袷、特享、出主、祔食,凡五事,考证经义,悉可施行。帝怒,责其出位妄言,章下所司。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命下诏狱,黜为民。时正德十一年十月也。
世宗即位,起故官,历河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大理右少卿,寻转左。时方议兴献帝“大礼”,文华数偕诸大臣力争。明年七月复倡廷臣伏阙哭谏,坐停俸四月。已,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会廷臣大议,文华与汪伟、郑岳犹力争。武定侯郭勋遽曰:“祖训如是,古礼如是,璁等言当。书曰大臣事君,当将顺其美。”议乃定。及改题庙主,文华谏曰:“孝宗有祖道焉,不可以伯考称。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称。不若直称曰‘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犹两全无害也。”疏入,命再夺俸。
六年秋,李福达狱起。主狱者璁、萼、献夫,以议礼故憾文华等,乃尽反狱词,下文华与诸法官狱。狱具,责文华阿附御史杀人,遣戍辽阳。遇赦,卒于道。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
自大学士毛纪、侍郎何孟春去位,诸大臣前争“大礼”者,或依违顺旨,文华顾坚守前议不变。其被谴不以罪,士论深惜之。
(《明史•徐文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B.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C.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D.世宁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纪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玺,亦玉玺,即皇帝的印章,玺书,是加盖皇帝印章的诏书。
B.诏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伏阙,阙,宫阙伏阙,拜伏于宫阙之下,多指向皇帝上书奏事。
D.中官,朝廷中品级较高的重要官员,负责皇帝生活、诏书起草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华平叛有功,得到嘉奖。乖西的苗民发起叛乱,文华和巡抚魏英进行讨伐,攻破敌人六百三十个营寨,皇帝为此发布诏书,奖励、慰劳了他。
B.徐文华屡进忠言,不被采纳。宁王打击检举自己的官员,徐文华直言上书;宦官刘允到乌斯藏迎佛,徐文华又极力谏阻,世宗均未听取他的意见。
C.徐文华遭人记恨,受到陷害。李福达一案再审时,主审的官员因为前事记恨他,就借机把徐文华关进监狱,文华被指责包庇御史杀人充军辽阳。
D.徐文华刚正不阿,坚持正义。他因谏争兴献帝“大礼”一事被罚俸,自毛纪等人罢官后,有的大臣违心顺从世宗的意思,文华仍坚持反对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势,启宗藩之心。
(2)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遂奏文华言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