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语段阅读。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1】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相如去
秦王曰……   不如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小题2】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汤镬    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之 遇:招待
D.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表希望的语气。
【小题3】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③ 拜送书于庭
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⑤卒廷见相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
【小题4】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小题5】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词语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
A.大王必欲B.臣请璧归赵
C.毕礼而D.于是相如进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06 03:43: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之卒十万 可:大约
B.淮阴先,不利 合:交战
C.遂定楚地  略:攻占
D.陛下而侮人 慢: 缓慢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臣等死守之    常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C.项羽仁爱人    因人之力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D.有功者害 填然鼓(《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再三推辞皇位的原因,汉王自己假惺惺地解释为以国家利益为重。
B.文中刘邦高度评价了张良、萧何和韩信,突出了他们不凡的才能,其实,他更是在炫耀自己的英明。
C.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高祖看来,其主要原因是项羽不会使用人才。
D.汉王一方认为,刘邦虽对人轻侮傲慢,却能与天下同利;项羽虽仁义爱人,却缺乏宽广的胸怀。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右曹典属国。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使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B.霍光其奏,免武官 寝:睡觉
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故事:典章制度
D.子前坐事死,上之 闵:通“悯”,同情,怜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愿使者致金帛赎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数燕王所讼 复右曹典属国
【小题3】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燕王)上书告之
B.(武)数为燕王所讼
C.上以(通国)为郎
D.(昭帝)甚优宠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待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
(2)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节选自《鸿门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庐冢也。距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霸上 军:驻军
B.沛公欲关中 王:称王
C.旦日士卒 飨:犒劳
D.妇女无所幸:幸运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中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今入关”中的“关”,指的是函谷关。
B.“岁在癸丑”中的“癸丑”为古代干支纪年法,其中“癸”为地支,“丑”为天干。
C.“禊事”是指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华山之阳”中的“阳”指山的南面,古汉语中“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无礼于晋
B.褒庐冢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距院东五里 而余亦悔随之
D.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4】下列对以上三个语段中划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我(曾)派人观察他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因此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以极尽视听的乐趣,相信一定会令人快乐
D.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魏其 让:责备
B.孝景崩,即日太子 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丧事不办  坐:因为
D.武安者,貌,生贵甚 侵:相貌丑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其已大将军后 将军必太尉
B.武安侯王太后故 非痛折节礼屈之
C.武安侯微言太后风上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
D.天下吏士趋势利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田蚡骄横的一组是
①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 ②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③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 ④蚡以肺腑为京师相
⑤治宅甲诸第    ⑥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A.②③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B.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C.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D.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2)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B.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常把籍贯作为姓名称谓的一种形式,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再如刘邦,人称沛公。
B.秦以前印章均称玺,秦以后玺成皇帝专利
C.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
D.骑,一般指跨坐在某物(如畜生、大型玩乐设施等)身上,如骑马、骑射,也指四人一马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有的将领们说杀掉秦王,刘邦把秦王子婴交给主管官吏而不杀秦王,可以看出刘邦宽厚容人。
B.沛公入咸阳之后,想在秦宫休息,听了张良、亚父的计谋,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驻扎在霸上。
C.刘邦率先入关却最终又能“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可见刘邦从谏如流而有远见卓识。
D.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人心所向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②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