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水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盜。
B.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D.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07 08:4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①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的生员,中者称为“贡生”。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之一。
C.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税等。
D.谥,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陶谐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B.陶谐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工事。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
(2)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多贴,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②巨盗卢十八剩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笑曰:“盗适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③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④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张淳传》)
(注)①片晷(guǐ):片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吏民多黠(______________)
(2)淳笑曰(______________)
(3)淳验无实即之(______________)
(4)汰则测(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呼为“张一包”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B.淳令他役诈告吏负金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C.辄人命讼     不敢兴兵拒大王(《荆轲刺秦王》)
D.可我缚来     旦日维士卒,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盗遁久矣,安从捕?”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沛公安在(《鸿门宴》)
D.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
【小题5】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淳 劝 诚 备 至 贫 无 力 者 捐 俸 量 给 全 活 无 数
【小题6】综观全文,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淳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
元师徐州,徐帅彭大、赵均用帅余众奔濠。德崖等以其故盗魁有名,乃共推奉之,使居己上。大有智数,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曰:“子兴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均用怒,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太祖自他部归,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大曰:“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元师围濠州,乃释故憾,共城守五月。围解,大、均用皆自称王,而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未几,大死,子早住领其众。均用专狠益甚,挟子兴攻盱眙、泗州,将害之。太祖已取滁,乃遣人说均用曰:“大王穷迫时,郭公开门延纳,德至厚也。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其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子兴为人枭悍善斗,而性悻直少容。方事急,辄从太祖谋议,亲信如左右手。事解,即信谗疏太祖。太祖左右任事者悉召之去,稍夺太祖兵柄。太祖事子兴愈谨。将士有所献,孝慈皇后辄以贻子兴妻。子兴至滁,欲据以自王。太祖曰:“滁四面皆山,舟楫商旅不通,非可旦夕安者也。”子兴乃已。及取和州,子兴命太祖统诸将守其地。德崖饥,就食和境,求驻军城中,太祖纳之。子兴憾德崖甚,将甘心焉,以太祖故强释之,邑邑不乐。未几,发病卒,归葬滁州。
(节选自《明史·郭子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其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
B.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其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 /
C.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其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 /
D.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其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正”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
B.“太祖”是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地位较高的人物死后,朝廷给予他们的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C.“破”在文中指攻破、攻下的意思。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下江陵”中的“下”、“函谷举”中“举”等。
D.“部曲”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文中指军队、部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子兴有侠义之风,喜结交朋友。元朝朝政腐败,动荡不安,郭子兴倾其家财,杀牛备酒,广结壮士豪杰。
B.郭子兴为人骁勇强悍,善于作战。曾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作为十夫长,更是参加多次战争,立下功劳。
C.郭子兴待人厚薄有别。元军破徐州,徐州守帅彭大、赵均用率领余部投奔他时,他厚待彭大而轻视赵均用。
D.郭子兴易怒而多疑。事情紧急时,听从朱元璋的计谋;但事情解决之后,又听信谗言疏远且剥夺他的兵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
(2)德崖饥,就食和境,求驻军城中,太祖纳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B.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C.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D.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母忧,文中是指遭遇继母的丧事,表达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丁内艰”。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做官。也指进士及第授予官职。
C.顿首是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即举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光禄寺是和“大理寺”等并列的五寺主要掌管祭祀朝会宴席酒醴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刚正不阿。他并没有因为皇上信任李贤而阿谀奉承反而与他直言争辩,有时甚至变了脸色。
B.彭时唯才是用。在选拔官吏时,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土,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C.彭时心系百姓。京城附近、山东、河南遭遇旱灾,京城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平价卖粮。
D.彭时持正修身。他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2)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犯境,乡民携妻子趋城,时来悉纳之。贼攻城,骤雨,城坏数丈。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皆严嵩私人,嵩疾之甚。会将遣使琉球,遂以命时来。时来尝抗章劾嵩曰:“嵩辅政二十年,文武迁除,悉出其手。潜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虚官帑以实权门,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时张翀、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而翀及时来皆徐阶门生,传策则阶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阶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诏狱,严鞫主谋者。三人濒死不承,第言“此高庙神灵教臣为此言耳。”主狱者乃以三人相为主使谳上。诏皆戍烟瘴,时来得横州。隆庆初,召复故官。进工科给事中。条上治河事宜,又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苏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帝皆从之。隆庆二年,给事中光懋等劾其滥举。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万历十二年,始起。十五年拜左都御史。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数抗朝令,时来劾之,下所司讯治。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逶迤执政间。连为饶伸、薛敷教等所劾,时来亦连乞休归。未出都,卒。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寻为礼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
(节选自《明史·吴时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B.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C.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D.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出身:第三名探花,赐同进士出身。
B.高庙即宗庙。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帝王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君主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C.太保,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明史中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D.夺谥,把已给予死者的谥号削去。古代的谥号有的与死者生前的行为不相称,常有溢美或加恶之词,甚至颠倒是非,会出现改谥和夺谥的情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时来耿介中直,敢于弹劾权贵。他认真履行言官职责,上疏弹劾罢免了严嵩的羽翼,并力劾严嵩父子,列其数罪;任左都御史时,弹劾作恶不改的诚意伯刘世延,刘世延被治罪。
B.时来为官尽职,一心为国为民。他在松江接纳因倭寇犯境而逃难的乡民;任工部给事中,筹划多处治河事宜,又上疏推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做好边关军备,建议被皇帝接受。
C.时来重情重义,不屈服于严嵩。他曾与董传策、张榊三人在徐阶授意下,相约同日上书弹劾严嵩,反被严嵩以“畏惧出使琉球”为由,打入大牢,受尽折磨也未供认出自己的老师。
D.时来几经起落,人生颇为传奇。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谏官,曾抗疏弹劾严嵩,为严嵩暗算,谪戍横州;后被高拱门生论劾,落职闲住:再次起用后,接连被弹劾, 病死异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
(2)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逶迤执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