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玉 楼 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心态毕现,欲语未语,而对方已是春容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B.“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
C.末二句虚写,设想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去的春风一起,向朋友道别。
D.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做到首尾关合,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别之现实,这正是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
(2)简要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21 07: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号“闲子”,京兆尹甫下车,辄杀尤者以怖其余。巢入京师,人多避难宝鸡,闲子掠之,吏不能制。仁厚素知状,下约入邑闾纵击,军入,闲子聚观嗤侮,于是杀数千人,自是里乃安。会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列壁数十,倍州刺史韩秀升等乱峡中,诸将不能定。仁厚督兵四讨,电水安。阡能遣谍者入军中,吏执以献,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哀之,日“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纵谍去。贼设伏诈降,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仁厚还,天子御楼劳军,敬碹与仁厚谋曰:“秀升未禽,公能破贼,当以东川待公,”仁厚许之,仁厚使游军逼贼,久不战,则夜以千卒持短刀、强弩直薄营,火而噪之。秀升率舟兵救火,仁厚遣人鹜没凿舟,皆沈,众惧,多溃。秀升斩溃兵,欲胁止之,众怒,执秀升以降。仁厚槛车送行在,斩于市,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初隶神策军,闻敬碹以仁厚代己,有望言,移檄言敬碹十罪,杀监军田绘,遣兵攻绵州,不克,帝乃下诏削宫爵、敬碹即表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之。师立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守鹿头关,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播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伏发,击走之。师立自督土,十战皆北,仁厚约城中斩首恶者赏,君雄呼于军曰:“天子所讨,反者耳,吾等何与?”乃与土安哗而进,以仁厚书示师立曰:“请以死谢众。”自沉于池死。君雄悉诛其家,献首天子,诏拜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中,追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仁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B.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C.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D.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里指乡里、民间,“闾左”泛指百姓,《媵王阁序》中“闾阎扑地”形容房屋遍地。
B.刺史在文中指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中“刺史”指益州刺史荣。
C.移檄在文中指的是发布檄文,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D.行在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在文中具体指皇帝避乱的成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厚惩恶制暴,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到宝鸡避难,到不良子弟抢掠,官吏不能制止,他约定军队进城后可击杀不良子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B.仁厚善于用兵,作战足智多谋。他派士兵骚扰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袭击韩秀升军营,在韩秀升率舟兵救火时,派人凿沉敌人的船只。
C.仁厚仁善待敌,真诚劝敌归降。他审问探听情报的间谍,得知间谍的家人被叛军绑架,十分同情:敌人设伏诈降时,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
D.仁厚平叛有方,重在惩治首恶。杨师立发动叛乱,他率军讨伐,多次取胜,并许诺斩杀首恶的人受到奖赏,得到郑君雄等响应,迫使师立投池自杀。
【小题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兆尹甫下车,辄杀尤者以怖其余。
(2)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多生瞋。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闻人善,若在己。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B.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C.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D.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褐:汉服的一种,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是对古代寻常百姓所穿的一种服装的称呼,又称"竖褐"、"裋褐"。
B.忘言之交: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朋友。古代表示不同的朋友之间的交情的称呼还有“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布衣之交”等。
C.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民、礼、 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D.解衣推食: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比喻对人极为关怀,慷慨帮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羽多才善辩,率性而为。他精通古调歌诗,著书很多;虽然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不说一声就离开。
B.陆羽勤奋苦学,喜好交友。曾在苕溪边,筑房居住,闭门读书;结交了许多有名的高僧和隐士,与僧人皎然是忘言之交。
C.陆羽嗜好喝茶,精于茶道。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御史大夫李季卿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他煮茶交流。
D.陆羽长于寺庙,身世凄凉。自幼被弃在水滨,不知父母是谁,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按照《易经》上的卦而起名和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2)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认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活捉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在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司空。

(注)①五原:地名。辖区在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②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月不  解:解围B.昌密遣曾神表潜僧惠 说:劝说
C.励士卒  躬:亲自D.其要冲 遏:制止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救军至,贼宵溃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希烈率五万众阵城下 其身也,则耻师焉
C.扼弹筝峡口 作《师说》贻之
D.旬余毕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曙希烈/退保蔡州
B.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围数月,危在旦夕,他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辱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士兵耕作,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
(2)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
(3)举例说明“之”的三种用法。(易混易错题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表示授予官职;“迁”“谪”表示贬官降职;“陟”“徙”表示提升官职。
C.“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2)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