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玉 楼 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心态毕现,欲语未语,而对方已是春容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B.“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
C.末二句虚写,设想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去的春风一起,向朋友道别。
D.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做到首尾关合,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别之现实,这正是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
(2)简要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21 07: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监北边。易直以不职,薄其遇。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脱有寇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权不归有司也。监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④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财政收支事务。②和籴: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脱有寇城   (__________)    (2)权不归有司也  (__________)
(3)郾已得其人 (__________)    (4)事流永州 (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待宾友 请息交绝游
B.无逾月积 秦师轻无礼
C.出袖中书搢笏    留沛公与饮
D.杜牧所赋阿房宫  遣武以中郎将使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尔,宜以赋见还。
(2)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
【小题4】“武陵不答”和“武陵勃然”等细节分别表现出吴武陵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小题5】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的补充叙述对刻画吴武陵形象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是由京城至地方做官,也称为京官外调。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一般使用“孟、仲、季”来表示。
C.“赠”古代朝廷对已死的功臣本人进行追封官爵,一般追封官职都比他生前所任的官职高。
D.《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合称“五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徐二人的方式与来、侯二人的方式不同。
B.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非益州司马。为此,益州百姓属吏专门编了顺口溜,称赞杜景俭的心意与上天(天子)相通,料事如神。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可能是因皇帝施政“有亏礼典”,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为司刑少卿,外调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病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2)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注:①狃,因袭,拘泥。②酰,同“耽”,沉溺,此处指毒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此处采用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C.“节度使”是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此处指宣武军节度使,广德之后改称汴宋节度使。
D.“谥”是对死去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此处“壮武”属贬斥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少不更事,因战成名。他少时不能事自立为业,捕捉盗贼,却犯了法;后因偷袭李灵耀叛军,夺取了宋州,建立功业。
B.刘玄佐多次平叛,晋升获宠。平定李纳叛乱,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平定李希烈叛乱,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功成名就,日益骄纵。他放纵部下,致使将帅被杀,财物被抢;他对待下官,不以礼相待,经过母亲教育才醒悟过来。
D.刘玄佐权术诡诈,死于非命。他借相国寺佛体流汗的流言,筹集军资;义子乐士朝与宠妾私通,最终事情败露,他被毒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掞,密州安丘人也。少事青州王敬武。敬武卒,子师范立。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师范表掞登州刺史,以为行军司马。梁太祖西攻凤翔,师范乘梁虚,阴遣人分袭梁诸州县,它遣者谋多漏泄,事不成。独掞素好兵书,有机略。是时,梁已破朱瑾等,悉有兖、郓,以葛从周为兖州节度使,从周将兵在外,掞乃使人负油鬻城中,悉视城中虚实出入之所。油者得罗城下水窦可入,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徙从周家属外第,亲拜其母,抚之甚有恩礼。太祖已出昭宗于凤翔,引兵东还,遣朱友宁攻师范、从周攻掞。掞以版舆置从周母城上,母呼从周曰:“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从周为之缓攻。掞乃悉简妇人及民之老疾不足当敌者出之,独与少壮者同辛苦,分衣食,坚守以待。外援不至,人心颇离,守陴者多逸。师范兵已屈,从周以祸福谕掞,掞报曰:“俟吾主降,即以城还梁。”师范败,降梁,掞乃亦降。太祖即位,累迁左龙武统军。刘知俊叛,陷长安,太祖遣掞与牛存节讨之,知俊走凤翔,太祖乃以长安为永平军,拜掞节度使。末帝即位,领镇南军节度使,为开封尹。兖州张万进反,拜掞兖州安抚制置使。万进败死,乃拜掞泰宁军节度使。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掞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掞,乃谮之,以为掞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以养贼。已而掞兵数败,乃罢掞归洛阳,鸩杀之,年六十四,赠中书令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书·刘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B.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C.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D.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第,指大户人家正宅外的宅邸,也指帝王后妃家住宅。文中取后者之意。
B.版舆,古代老年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
C.末帝,亡国之君的称号,与“废帝、先主、后主”等同为俗称,不是谥号。
D.中书令,汉武帝时始置,至五代时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掞有勇有谋,屡屡建有大功。先后追随王敬武、王师范父子两代人,在与梁国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兖州之战,巧用谋略找到破城之法。
B.刘掞宅心仁厚,体恤周围之人。夺取兖州之后,礼遇葛从周的母亲,缓解了葛从周的猛攻;防守兖州时,能够与士兵同甘苦,让老弱者逃亡。
C.刘掞知时达变,仕途屡有升迁。生逢乱世,刘掞先事唐朝,杀张蟾,取兖州,升任刺史;后事梁,为梁国征讨刘知俊、张万进等,终升任开封府尹。
D.刘掞忠心事主,后为政敌所害。葛从周劝其投降,刘掞直到王师范兵败投降后才降梁;征讨亲家朱友谦时,被政敌诬陷,后被毒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
(2)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