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垓下之围

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③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②绐:欺骗。③檥:使船靠岸。④吾为若德:我就给你这个好处吧。
【小题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平明,汉军觉之
(2)项王自不得脱
(3)赤泉侯人马俱惊,易数里
(4)汉军至,无以
(5)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6)吾闻汉我头千金
【小题2】把下列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小题3】下列句子省略成分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C.田父绐曰:“左。”
D.左,乃陷大泽中
【小题4】以上文本主要由哪三个场面组成?
【小题5】司马迁为什么要写“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羽这一个情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27 11:4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羽在戏下①,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②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戏下,戏水之下。戏水在陕西临潼东,源出骊山,北流经古戏亭东,又北入渭。②谯(qiào)让:谴责,责备。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 飨:用酒食款待
B.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暴(pù):指(军队)露宿。
C.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麾:挥手(示意)
D.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暗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B.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C.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D.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的君臣之谊。
B.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心生喜爱,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C.刘邦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樊哙功不可没。
D.在司马迁的笔下,樊哙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智者。表达了作者对樊哙的赞美赞叹之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B.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C.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D.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即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之下,在伯爵、子爵、男爵之上,享有封地,可世袭。颍阴侯以颍阴为封地。
B.舍人, 初为春秋战国时期豪富权贵家主人的左右亲信或门客、宾客的通称,后因太子舍人而成为国君、太子的属官,发展到中书舍人后成为朝廷有品级的高官。
C.建元,本为夏历每年纪历的开始。后被西汉武帝刘彻用作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以后就指历朝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并泛指建国。
D.史记,是西汉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的父亲因为得到颍阴侯家的恩幸而改姓灌,后来七国之乱时灌何不顾其年老强行推荐他,所以灌孟心情抑郁,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强阵地,最后战死在吴军中。
B.灌夫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身上有十余处重伤,幸亏当时有极为贵重的好药,才保住了性命,但是伤好一些后他又要请求出战,被太尉坚决阻止了。
C.灌夫有次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灌夫喝醉后出手打了窦甫,景帝爱惜灌夫,担心他被窦太后报复,就让他离开长安。
D.司马迁对灌夫的战功和他那种鲠直倔强的性格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对其酒后发酒疯和放纵宗族宾客横行于颍川的行为也进行了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2)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公孙弘传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馀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子度嗣为平津侯。度为山阳太守十馀岁,法失侯。
(选自《史记》,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让国人曰 谢:拒绝
B.天子弘对为第一 擢:提拔
C.皆其约以顺上旨 倍:加倍
D.法失侯     坐:因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二)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之卒十万    可:大约
B.淮阴先,不利    合:交战
C.遂定楚地 略:攻占
D.陛下而侮人 慢:缓慢
【小题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臣等死守之 常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C.项羽仁爱人 因人之力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D.有功者害 填然鼓(《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再三推辞皇位的原因,汉王自己假惺惺地解释为以国家利益为重。
B.文中刘邦高度评价了张良、萧何和韩信,突出了他们不凡的才能,其实,他更是在炫耀自己的英明。
C.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高祖看来,其主要原因是项羽不会使用人才。
D.汉王一方认为,刘邦虽对人轻侮傲慢,却能与天下同利;项羽虽仁义爱人,却缺乏宽广的胸怀。
【小题4】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史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鲁迅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项王、项伯坐”,“东向”即“向东”,项羽坐在西边的主座,说明顽强刘弱。
C.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的;有称籍贯的。有称封号加姓名的,如“留侯张良”,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有称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左尹项伯”等。
D.称谓中还有尊称、谦称、贱称等,如刘邦对张良说的“君安与项伯有故?”句中的“君”,是刘邦对张良的尊称。谦称,表谦虚,如张良说,“项伯杀人,臣活之”,称自己为“臣”,表示谦虚。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项伯时说,“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小题5】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④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