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左图),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历史上人类大规模开垦和破坏,塞罕坝由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皇家猎苑之地变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为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年我国在塞罕坝设立林场。林场建设初期,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当地优质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之后,林场改平床育苗为高床育苗(右图),使树苗成活率大幅提高。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并建成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森林旅游胜地,林场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平床指床面与步道在同一水平面,一般步道较窄。)

(1)分析塞罕坝原始植被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
(2)推测塞罕坝林场建立之初造林成活率低的可能原因。
(3)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坝采取高床育苗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