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②赊:语气词。③绷:布幅
【小题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
B.颔联描绘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幽冷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酒旗飘飘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D.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人不禁想画一幅《水村闲望》画,表明他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E. 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上,跳跃变化大,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小题2】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呢?请简要阐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2 12:1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贈盖邦式序

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  “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  “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于长平生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鸣,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乌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信矣!”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紉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幕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以书求之 每:常常
B.南浮长淮,大江 溯:逆流而上
C.悼妃子之     恨:怨恨
D.今于其书观之,岂不矣 信:确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名”是成人后由自己或请名人取的,“字”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文中用“子长”表达对司马迁的尊敬。
B.楚汉,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为争夺政权而发动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文中借助楚汉相争的描写凸显史记文风的雄健。
C.操觚,原指执简写字,后指作文。其中的“觚”指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文中强调通过游历观察探求新奇后方可下笔写文章。
D.庖丁,名为丁的厨师。古代称以某种技艺为业的人,常在其名前加上表其职业的词。文中说庄子从庖丁运刀中悟出了养生之道。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直为最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估,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3)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小题4】作者对盖那式提出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機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