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处指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敢,不惧危险。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匹马击退敌军。
B.元行钦忠心为君,深受宠信。庄宗曾抱着元行钦哭着说:“富贵和你共享!”赵在礼在邺城谋反,元行钦没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责。
C.元行钦颇有谋略,眼光长远。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讨伐赵在礼时,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率军撤退至卫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谋反一事。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形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发誓,以死报主;唐庄宗遇害后,他却仓皇出逃,后被捉拿,斩于洛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6 11:0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圈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货,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倬,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B.“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官员俸禄等。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D.“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任圜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
B.任圜重诺守信。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任圜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刚直不阿。对不合礼法之事,任圜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看淡生死。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
(2)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此处“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从后文评价看,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瑰,字光远,濮阳人也。曾祖延,以瑰贵,赠左监门上将军。祖华,赠左散骑常侍。父仲元,赠刑部尚书。瑰少倜傥,雄勇之志,遇世乱入军,事郓州朱王宣为都指挥使。梁太祖攻朱瑾于兖州,宣遣瑰与何怀宝、柳存等以兵万人救兖州,瑰趋待宾馆,欲绝梁饷道。梁太祖略地至中都,得降卒,言瑰等兵趋待宾馆矣!以六壬占之,得“斩关”,以为吉,乃选精兵夜疾驰百里,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瑰窜于棘冢之上,大呼曰:“我是郓州都将贺瑰,愿就擒,勿伤也!”太祖闻之,驰骑至冢前,遂擒之。并获何怀宝及将吏数十人,于兖壁之下,悉命戮之,唯留瑰一人。瑰感太祖不杀,誓以身自效。天复中,预平青州王师范,以功授曹州刺史兼先锋都指挥使,加检校司空。天佑二年,与杨师厚从太祖平荆、襄,授荆南两使留后,未几,征还,为行营左厢步军都指挥使。末帝时,迁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贞明二年,庆州叛,为李继陟所据,瑰以本官充西面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兼诸军都虞侯,与张筠破泾、风之众三万,下宁、衍二州。三年秋,庆州平。十二月,瑰以功授滑州宣义军节度使,依前检校太傅,加同平章事,寻授北面行营招讨使。四年春,晋人取杨刘城据之。八月,瑰与许州节度使谢彦章领大军营于濮州之行台村,对垒数月。一日,晋王以轻骑挑战,瑰与彦章发伏兵奋击,晋王仅以身免。先是,瑰与彦章不协,是岁冬十二月,复为诸军都虞侯未珪所构,瑰乃伏甲士,杀彦章及濮州刺史孟审澄、别将侯温裕等于军,以谋叛闻。是月,瑰与晋人大战子胡柳陂,晋人败绩,临阵斩晋将周阳五。申时,瑰军亦败。五年春正月,晋人城德胜。夹河为栅。四月,瑰率大军攻其南栅,以艨艟战舰其中流。晋人断我艨艟,济军以援南栅,瑰退,军于行台。以疾卒,时年六十二。诏赠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史》《旧五代史•梁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雄勇之志 负:具有
B.勿伤也 幸:幸亏
C.于兖壁之下 徇:示众
D.以疾卒 寻:不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B.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C.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D.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隋代始分六部尚书,唐代确定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兖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区域之一,根据《尚书·禹贡》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C.六壬,指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是古人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太乙、通甲合称为三式。
D.天估,年号纪年法,多认为由汉武帝首创,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变年号。一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瑰气概雄勇,光耀门楣。先侍奉朱宜担任都指挥使,后侍奉梁私下发誓以身相报,多次参与战争并颇有建树,其曾祖父贺延因其而尊贵。
B.贺瑰骁勇善战,深受器重。先后参与平定青州、荆州、庆州等战役,梁太祖授与他曹州刺史、行营左厢步军都指挥使、北面行营招讨使等职。
C.贺瑰讨晋无果,功过参半。晋人攻占了杨刘城,贺瑰虽有败晋王轻骑、斩晋将周阳五之功,随即有败绩,未击退来犯之敌,被迫退守行台。
D.贺瑰心胸狭隘,睚毗必报。其与谢彦章不和,受他人挑拨后就埋伏甲士,在军中杀害谢彦章以及孟审澄、侯温裕等人,诚报说他们谋反被诛。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太祖略地至中都,得降卒,言瑰等兵趋待宾馆矣!
(2)申时,瑰军亦败。五年春正月,晋人城德胜,夹河为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也。唐乾符中,江、淮群盗起,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后应募为州兵,戍朔方,迁队长。岁满戍还,而军吏恶之,复使出戍。行密将行,过军吏舍,军吏阳为好言,问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奋然曰:“惟少公头尔!”即斩其首,携之而出,因起兵为乱,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
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高骈为毕师铎所攻,行密率兵数千赴之。至天长,师铎已囚骈,行密不得入,屯于蜀冈。师铎兵众数万击行密,行密阳败,弃营走,师铎兵饥,乘胜争入营收军实,行密反兵击之,师铎大败,单骑走入城,遂杀高骈。行密闻骈死,缟军向城哭三日,攻其西门,遂入扬州。
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行密不能守,欲走。其客袁袭曰:“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敌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瑞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行密乃以军令召霸,霸率其兵人广陵,行密欲使霸守天长,袭曰:“吾以疑霸而召之,其可复用乎?不如杀之,以并其众。”行密因犒军擒霸族之,得其兵数千。
龙纪元年,行密攻浙西,取苏、常、润州。景福元年,叛将孙儒自逐行密,入广陵,驱其众渡江,号五十万,以攻行密。众畏其势,劝其退走铜官。行密曰:“儒来气锐而兵多,盖其锋不可当而可以挫,其众不可敌而可久以敝之。若避而走,是就擒也。”久之,儒兵果饥,又大疫,行密悉兵击之,儒败被擒。
天佑二年十一月,行密卒,年五十四,谥曰武忠。子渥立。溥僭号,追尊行密为太祖武皇帝陵曰兴陵。
(选自《新五代史·杨行密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B.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C.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D.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方,北方的寒气常称朔气,北方很冷,又可称朔方。因此文中的朔方泛指北方。
B.缟军,缟是一种未经染色的绢,常用作丧服,缟军即全军穿上白色丧服,表示哀悼。
C.僭号,冒用皇帝的称号,暗示杨渥只是继承了杨行密的职位,杨溥称帝超越本分。
D.追尊,就是给生前有很大贡献的人加个尊号,尊称。因死后给,所以用个“追”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行密英勇果敢,有仇必报。对假意示好,实则刁难自己的军吏果断斩杀,并乘机起兵造反,在乱世中发迹。
B.杨行密用兵有谋略。毕师铎虽然拥兵数万,杨行密只有数千人,但他假装战败,故意丢弃物资,趁对方收拾物资之学大举反击,大获全胜。
C.杨行密善于听取谋士意见。他想让高霸守天长,客卿袁袭认为他是高骈的旧将,不能重用,行密采纳,袁袭建议擒杀高霸。
D.杨行密临危不乱,善于把握机会。他面对叛将孙儒五十万大军,他认真分析形势,等待对方兵力疲竭,加上饥疫发生,一举击溃孙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
(2)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