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
①旅居海外时,我住的公寓楼后紧挨着一个无名的小公园,四月份了,却还是一片枯枯的。没有一点颜色。因为到大学去上课,天天从公园穿过,公园便成了我新结识的朋友,它的草地、树丛、山坡、网球场,还有一个小小的植物园,都成为我每天的必经之地,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逃不出我的眼睛。
②最先让我惊喜的是,有一天清早,我忽然看到公园的草地突然绿了,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却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前一天的夜里刚刚下了一场春雨,如丝似缕的春雨是叫醒它们的信使。
③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变绿,渐渐铺成了茵茵的地毯。蒲公英夹杂在草叶间渐渐冒出了小黄花骨朵。但树都还没有任何动静,还是在风中摇动着枯涩的枝条,任草地上的草旺绿旺绿聚拢着浓郁的人气,真是够沉得住气的。一直快到了“五一”,才见网球场后面的一片桃花探出了粉缸色的小花,没几天,公园边上的一排排梨花也不甘示弱地开出了小白花。然后,看着它们的花蕾一天天绽放饱满,绯红色的云一样,月白色的雾一样,飘落在公园的半空中了。小公园一下子焕然一新,春意盎然起来。
④然后,金色的连翘花也开了,紫色的丁香花也开了,每一朵,每一簇,我都能看得出来它们的变化。变化最快的是连翘,昨天才看见枝条上冒出几星小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变化最慢的是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很高,开出的花米粒一般,很小,总也见它长不大。近处看,几乎看不到它们,远远地望,一片朦胧的玫瑰红,在风中摇曳,如同姑娘头上透明的纱巾。这种树,在大学的图书馆前的甬道旁铺铺展展的一大片,那玫瑰红便显得分外有阵势,仿佛咱们的安塞腰鼓一样腾起遮天蔽日的云雾,映得校园弥漫在玫瑰色的雾霭之中。
⑤变化最慢的是树的叶子,几乎所有的花都开了,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无论是柳树、梧桐,还是银杏树或是杨树。一直到大学教学楼墙上的爬山虎都绿了,公园里草地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都落了,长出伞状的蓬松而毛茸茸的种子,它们才很不情愿地长出了树叶。我看见它们一点点冒出小芽,一天天长大,把满树染绿,在风中摇响飒飒的回声。
⑥我知道,这时候才是这里的春天真正地到来了。
⑦我忽然想起在北大荒插队的时候,因为那时常常要打夜班脱谷或收大豆、收小麦,在无边的田野上,坐在驮满麦子和豆荚的马车上回生产队的时候,能够看到夜色是怎样退去,鱼肚白是怎样露出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晨曦又是怎样一点点染红天空,最后,太阳是怎样跳上半空中。生平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到天是怎样亮的,就是在北大荒。回到北京之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这样天亮的全过程了。
⑧同样,在北京,我也从来没有看过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全过程。也许,不该怪罪我们的城市,也不该怪罪人生的匆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我们顾及的东西太多,便错过了仔细感受春天到来的全过程。只因为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便徒让我们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了!
【小题1】赏析文中划线句子。A.本文作者旅居海外,“住在芝加哥的时候”,居然惊喜地发现“草是怎样一点点绿,花是怎样一点点开,树叶是怎样一点点长出来,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全过程”。 |
B.作者独具慧眼,敏锐捕捉主体和喻体的“质”的相似点,多次设喻,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 |
C.本文大量运用叠词,使文章生动有趣,读来琅琅上口,活泼跳动,韵味无穷,有余音绕梁之感。 |
D.本文用“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作题目,表现出草绿的过程就是春天的过程,这样拟题比“春天是怎样一步步来的”显得更有韵味。 |
E.本文作者意在告诫我们,要重建自己的自然感性,就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天籁之声。不要狂妄地企图超越自然来实现人类的一切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