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美国利用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超过其他国家的实力,借助自己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方面的垄断地位,在经贸谈判中恣意反复,对国际经贸规则任意破坏,目的是谋求更大的暴利。美国为什么会如此我行我素?不少人把缘由归于执掌美国政府的某一个人的执政风格和人生理念,这或许不无道理。但如果我们把美国相关贸易历史做一番简单的梳理,或许对当前这一轮贸易战中美国恣意妄为的贸易霸凌主义能有更多的认识。

历史上,美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就一直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促进其经济发展。从1776年到19世纪20年代,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美国采用了全面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巩固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南北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工业发展程度较高,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但仍然继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助推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开始推进多边贸易自由化,但仍将贸易保护主义作为缓解自身经济下行压力、应对主要经济对手竞争以及对战略竞争国进行战略打击的重要政策手段。

为维护霸权,美国曾大肆利用经济贸易手段打压眼中的对手。美国为服务于称霸世界的政治需要,对苏联、俄罗斯、伊朗和古巴等国,屡屡采取经贸霸凌,利用贸易禁运和投资限制等手段,打压对手,实现其战略利益。1946年,美国相关特别委员会提出实施范围广泛的出口管制,以对苏联进行限制。美国政府于1975年设立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可能涉及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收购、兼并业务进行审查。直至今天,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经历了几次主要的立法及调整过程,每一次法律调整背后都有重点触发案例和相应的战略目标国。当前,特朗普政府基于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作为未来战略竞争对手,正在通过进一步改革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加强出口管制,增加外资安全审查,以此对中国未来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进行战略打击。

实际上,为了维持其经济霸权,就是对盟友,美国历来都采取扶植和打压并举的策略。以日本为例,1950年日本出口额为8.2亿美元,到1981年则增加到1514亿美元。日本、欧盟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对美国制造业所构成的挑战和压力也相应逐步增加。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丧失使美国从贸易顺差国转为贸易逆差国。到了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快速增加到1687.4亿美元。作为应对之策,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强制自愿出口限制等数量限制,加征反倾销税和惩罚性关税等价格调整措施,发动汇率战等综合性手段,通过打压日本产品出口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限制作用。

不难看出,贸易一直被美国用作推进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工具。表面上,美国是在用所谓公平合理的规则体系来对国际政治经济进行重构,实质上,美国是为了维护和推进美国的霸权理念与价值观。美国所谓的贸易规则和秩序主张不过是一套双重的标准,极具虚伪性。当然,美国政府毫无顾忌地推行贸易霸凌政策,必然招致其他经济体的对等反击,局势的最终走向也未必完全会按照美国政府的逻辑和预期发展。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30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美国来看,只要自已有多方面的实力,就可以对国际经贸规则任意破坏。
B.美国当前如此我行我素,就因为它在历史上在相关贸易上的做法一贯如此。
C.美国无论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是世界强国,直在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美国曾大肆利用经济贸易手段打压眼中的对手,如俄罗斯伊朗、中国等。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针对一些人对美国恣意推行贸易霸凌原因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本文论证的重点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在历史上一直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文中举出美国对盟友也曾采用综合性打压措施的例子,更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末论证局势走向未必能如美国所愿,是因它使用的双重标准极具虚伪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发起当前新一轮中美贸易战,不仅基于经济利益,更是想对中国未来高新技术等产业进行战略打击。
B.二百多年来,美国在经济贸易上就没想过规规矩矩地公平地与别的国家进行贸易,这让他们屡屡获得利益。
C.美国人维护和推进美国的霸权理念与价值观的目的,是在他们所谓的贸易规则和秩序上更好地使用双重标准。
D.美国一经济学家曾提出霸权国的存在利于世界经济稳定,这种“霸权稳定论”是更赤裸的贸易霸凌主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4 11:0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历了连续几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趋缓的“冷静期”,2017年,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栗房301.04亿元,占栗房总额的53.84%;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这些成绩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步向稳健,电影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据专业人士分析,2017年票房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与电影院及银幕数的不断增加。另外,观众的成熟度在提高,非理性和粉丝消费在减退,电影的口碑在票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材料二

《红海行动》这部以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影片,在最初排片、票房双双低开的情况下,凭借惊人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今年舂节档最大的黑马,票房突破35亿元,荣登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红海行动》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工业美学的提升,“没有电影产业的工业实力、专业化的电影团队,很难想象能拍出这样的大片”。

人民日报社记者刘阳表示,《红海行动》“观影热潮”背后体现了观众对于生命和个体认知理解的进步:“电影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动用军力去拯救一个公民的生命?电影表达的内在感情是中国当代社会对公民权益的珍视,这种进步体现了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的不断贴近。”

(摘编自《<红海行动>“红”在哪儿?》)

材料三

2016年,中国银幕总数超过美国,中国成为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

如果说票房只是衡量产业发展的一个数字指标,还不足以说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那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则可以看出,2018年春节档期满意度得分为83.4分,是迄今为止春节档调查中的最高分。这一切,离不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它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国家支持创作、摄制各类优秀国产影片,地方政府对电影创作、摄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对电影产业采取优惠措施,激励资本投入,降低运作成本……电影从业者们一致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那一天开始,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电影产业视为重点,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部门都开始积极配合电影产业发展。

(摘编自《中国电影,势头正劲》)

材料四

3月5日,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矾举行。创造56.8亿票房奇迹的《战狼2》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名单。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电影难以攻陷奥斯卡,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对好菜坞规则的不熟悉。而资本的力量对中国电影在这两方面的提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从文化融合角度而言,随着中国资本的深度介入,中外合作越来越多,双方在文化领城的相互了解与尊重也会越来越多, 这无疑会让海外主流社会以及奥斯卡的评委们更进一步接受中国文化,为未来中国电影进军奥斯卡铺平道路。

从制作体系来看,资本的介入将促使中国电影人和好莱坞更深度合作,从以往简单翻拍、模仿,老外担任制片人,发展到切入核心制作,深度学习好莱坞工业化, 甚至是全球发行体系等完整产业链的合作。这种合作将促使中国电影人系统学习好菜坞的全球化视野和工业化操作流程,为中国电影最终赢得奥斯卡,乃至于借助电影为中国文化海外输出奠定基础。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中国电影迟早会走向世界市场。而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也将会十分有助于中国电影“走出去”,“硬实力”对“软实力”的支撑,必然会一步步地彰显。另外,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影的发展最忌讳的是完全以市场来衡量的功利主义,拒绝单一、培养真善、推动电影艺术和技术观念的更新,才是电影发展的真谛。

(摘编自《中国电影冲奥又一年 资本力量或能打开突破口》)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两个图表可以看出,2012-2017年我国影院数与银幕数不断增加,虽增长率有所波动,但数量上均持递增趋势。
B.2016年我国成为了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银幕总数超过4万块,“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C.中国电影是否健康发展不能单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电影资料馆的春节档期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依据。
D.《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不仅让我国电影产业的地位得以凸显,也让我国电影产业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实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数据客观说明了我国电影事业处于健康稳定发展阶段,国产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电影票房一直保持高速上扬的态势。
B.《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事实,至少证明了我国的电影观众渐趋成熟,理性消费意识增强。
C.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贴近,充分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这是中国电影能够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重要原因。
D.只有借助资本力量,中国电影才能够走向奥斯卡,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外电影的深度合作,才能为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奠定基础。
【小题3】如何让我国电影产业持续稳健发展?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五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五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力在不同文化问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连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被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夸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遗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小题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国际化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  )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棼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传奇童星——秀兰·邓波儿
秀兰·邓波儿的一生堪称传奇,是一个多年不老的神话。因为她,才使儿童演员真正成为明星,受到众人的关注。无论男女老少,不论国籍语言,他们爱她,爱她蜷曲的头发、甜甜的小酒窝、亮晶晶的大眼睛、欢快的歌舞。她像天使一样给人们带来了欢笑,驱散了人们心中的忧愁,让人感受到世间最真最纯最美的东西。
1928年4月23日,邓波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邓波儿之所以能成为明星,她的母亲功不可没,因为年轻时曾向往银幕生活未能如愿,她便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培养女儿上。婴儿时的邓波儿就已经显露出天使般的甜美模样,并且遗传了父母的才华,不但有着出色的嗓音,而且表现出惊人的动作协调性。母亲喜欢跳舞,就教她跳舞,3岁时,还安排她进入米格林幼儿舞蹈学校接受训练,这是好莱坞星探经常出入的地方。4岁时,她被导演看中,拍摄了系列片《小听差》。5岁的她签约了世纪福克斯公司。6岁时,她因在《起立欢呼》中出色的歌舞表演崭露头角。仅在这一年,她就为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了10余部影片,其中《亮眼睛》一片使秀兰·邓波儿一跃成为众人皆知的小明星,她的歌声也家喻户晓。1935年2月,年仅7岁的秀兰·邓波儿接过奥斯卡特别金像奖。并成为有史以来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孩子。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邓波儿也许是最符合这个标准的。但成名过早是要付出代价的。成年以后,邓波儿回忆起她的童年时曾说,我只过了两年懒惰的婴儿生活,以后就一直在工作了。6岁那年我就不相信真的有圣诞老人了,那天,妈妈带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看圣诞老人,可圣诞老人却让我给他签名。小小年纪的她,每天必须工作5个小时,周末通常在8个小时以上,此外还要每天跟私人老师学习3个小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银幕上的小天使除了小小年纪就创造了演艺事业的辉煌之外,在成年之后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华彩篇章。
20世纪60年代起,秀兰·邓波儿开始活跃在美国的政治舞台。1969年,尼克松任命她为第24届联合国大会代表。1974年福特总统当政期间,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加纳女大使,两年后又担任国务院礼宾司司长。对于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此要职的女性,福特总统的评价是“一流”。
70年代,邓波儿患上了乳腺癌,她勇敢面对,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乳腺癌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还是一种难防难治的疾病,特别是要切除乳房,这是令很多女患者最不能接受的。但是邓波儿不仅做了手术,还在电视节目中向公众袒露了病史,她成为第一个勇于公开病情并倡议防治乳腺癌的名人。当人们问她如何与乳腺癌作斗争时,她答道:如果什么也不做,情况只能变得更坏,我相信上帝和我的医生。对患有同样疾病的妇女,她的忠告是:不要害怕,不要坐在家里等,要去医院积极治疗。正是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使她战胜了病魔,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患乳腺癌的妇女也转变了看法,不再羞于谈及病情,也不再不敢接受手术治疗了。
2006年1月29日晚,第12届美国演员公会奖在洛杉矶圣殿礼堂揭晓,秀兰·邓波儿被美国演员公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她在演艺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在人道主义事业方面作出的贡献。美国演员工会主席梅莉莎·吉伯特在致辞中说,我想不出有谁比秀兰·邓波儿更适合接受今年的终身成就奖了。她对美国娱乐事业作出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她对全世界的贡献更是鼓舞人心。她的生活是如此不平凡,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作为一个演员而家喻户晓。此后她又作为一名外交官为***对她做出了极高评价。D.文章说成名太早是要付出代价的。邓波儿的代价就是减少了童年的天真与快乐,也因为劳累过度而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她中年患上乳腺癌。E.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正面描写表现了传主成名的过程,侧面描写多是借助他人评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小题2】(小题2)邓波儿在演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题3)在作者笔下,邓波儿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小题4)邓波儿被誉为传奇人物,她的传奇之处有哪些?她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攻城略地”,丰富及时的資讯、花样繁多的游戏、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人们在畅快享受的同时,也遭受着某种情感“病毒”的入侵,有些“低头族”把孩子搞丢了都没有发觉。
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心酸”已经表明,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
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是亲情与友情,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感情饥渴症”,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敌视,对自己厌弃。因此,“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世界多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烫手的手机”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智能手机烫手”的本质命题,是我们的内心,怎样葆有爱的能力,怎样葆有爱的品质。
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爱的能力。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交达人,却是真实生活里的冷漠者;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基于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时代病”,肆无忌惮地传递给下一代。
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人的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工具的奴隶。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进而有改变的行动。这是智能科技时代必须有的“文化配件”与心理程序,也是一个健康心智的成年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人民时评》(有删节)
材料二:
据专家介绍,长期低头玩手机,容易使颈椎关节发生错位,患上腕管综合征、腱鞘炎等,除了视力受到影响,容易引发白内障外,还因长时间前倾盯着手机屏幕,缩短脖子肌肉,增加脸颊部位受到的地心引力,导致下颌松垂直至脸颊下垂。
----《百度百科》
材料三:
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等,客观上令私人时间碎片化,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和人的面对面交流减少,社交网络的普及,也是“低头族”出现的重要原因。
另外,业余生活贫乏也是中国人对手机着迷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运动健身、旅游观光、艺术体验、读书学习等“线下”活动的普及程度差,与之相比,中国网民却与日俱增。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各式各样的游戏软件、抓人眼球的视频节目、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网络购物……人们用这些多姿多彩的网络生活来消磨时光、填补内心的空虚。
2017年中国网民手机上网人口属性分析

---艾瑞咨询
【小题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攻城略地”。人们在手机上看资讯、玩游戏、享受各种服务花费了大量时间,从而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
B.作为工具的手机,拽走了人们当下的注意力。沉迷于手机的背后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和爱的能力。
C.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会患上“感情饥渴症”,因此,作者呼吁:“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
D.据专家介绍,长期低头玩手机,容易引发颈椎关节错位、白内障、下颌松垂等多种疾病,从而影响人的健康。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人们把老人、孩子甚至另一半撤在一旁,也不顾朋友、同事而把时间花在玩手机上,伤害的是亲情和友情,可见沉迷手机这种“新时代病”已经到了需要医治的地步了。
B.一个心智健康的成年人,只要具备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放下手中的手机,融入到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来。
C.业余生活贫乏是中国人对手机着迷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丰富业余生活是把人们从手机中解脱出来的重要途径。
D.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因此,手机再智能也只是一个工具,它只能让人变得冷漠和孤独。
E. 从材料三的图表可知,用手机上网的人主要集中在10-40岁,而60岁以上还玩手机的人就很少了。
【小题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让“低头族”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