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女儿匹配)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吾生因绪馀,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如斯之事,颇为时悉。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四年,丁母忧去职。末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因而出拜荆州总管。

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

注①绪馀:后代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B.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C.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D.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小题2】下面全不属于韦世康“寡嗜欲”的一组是(   )
①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②夙沾璎弁,驱驰不已
③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
④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⑤禄岂须多,防满则退
⑥恐先朝露,无以塞责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时韦世康封为汉安县公被授为仪同三司之职,并随周武帝平定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得到周文帝女儿襄乐公主的赏识。
B.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授予韦世康重任,做绛州刺史,镇守汾州、绛州,因为汾、绛为周、齐分界,常有暴乱,会动摇国家稳定。
C.韦世康曾写信对他的子弟们说,他的家族在朝廷为官,到现在已经有四代之久了,皆以不贪为宝,身处富庶之地而一无所取。
D.韦世康在任多年,政治清明,奏请和赋税政绩都是最好,他不仰慕权贵,也不以显示他人的过失来求取名誉,后来因为母亲年老而离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7 11:4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虞绰,字士裕,会稽余姚人也。绰身长八尺,姿仪甚伟,博学有俊才,尤工草隶。陈左卫将军傅縡有盛名于世,见绰词赋,叹谓人曰:“虞郎之文,无以尚也!”仕陈为太学博士,迁永阳王记室。及陈亡,晋王广引为学士。大业初,转为秘书学士,奉诏与虞世南、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初为校书郎,以籓邸左右,加宣惠尉。迁著作佐郎,与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居禁中,以文翰待诏,恩盼隆洽。从征辽东,帝舍临海顿,见大鸟,异之,诏绰为铭。帝览而善之,命有司勒于海上。以渡辽功,授建节尉。
绰恃才任气,无所降下。诸葛颍以学业幸于帝,绰每轻侮之,由是有隙。帝尝问绰于颍,颍曰:“虞绰粗人也。”帝颔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称为贵倨,虚襟礼之,与结布衣之友。绰数从之游。其族人虞世南诫之曰:“上性猜忌,而君过厚玄感。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绰不从。寻有告绰以禁内兵书借玄感,帝甚衔之。及玄感败后,籍没其家,妓妾并入宫。帝因问之曰:“玄感平常时与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绰对。帝令大理卿郑善果穷治其事,绰曰:“羁旅薄游,与玄感文酒谈款,实无他谋。”帝怒不解,徙绰且末。绰至长安而亡,吏逮之急,于是潜渡江,变姓名,自称吴卓。游东阳,抵信安令天水辛大德,大德舍之。岁余,绰与人争田相讼,因有识绰者而告之,竟为吏所执,坐斩江都,时年五十四。所有词赋,并行于世。
大德为令,诛翦群盗,甚得民和。与绰俱为使者所执,其妻泣曰:“每谏君无匿学士,今日之事,岂不哀哉!”大德笑曰:“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之,吾罪也。当死以谢绰。”会有诏,死罪得以击贼自效。信安吏民诣使者叩头曰:“辛君人命所悬,辛君若去,亦无信安矣。”使者留之以讨贼。帝怒,斩使者,大德获全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以尚也     尚:超过。
B.命有司勒于海上。 勒:整理。
C.帝颔之 颔:点头(赞同)。
D.帝甚衔之     衔:恨。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虞绰为自己与杨玄感的关系向皇上作了解释,但皇上还是怒气不消,要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B.虞绰恃才傲物和师心自用的个性,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他最后逃亡和被斩的结局都与此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C.虞绰仪表堂堂,博学多才,文采出众,得到许多人的赏识;但因性格上的原因,始终得不到皇上的重用。
D.虞绰不仅落得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还连累到了力图拯救他的信安令天水辛大德,使辛大德差点丢了性命。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
(2)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之,吾罪也。当死以谢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阙 ,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仇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 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 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高祖从之。

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 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B.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C.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D.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颁有至孝之心。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
B.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周明帝征召他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初年,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
C.王颁一意报父仇。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
D.王颁谦逊有礼。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
(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祖金殿,魏征南大将军,仕历五州刺史、安吉侯。父显和,夏州刺史。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寻以行军总管击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总管。俄转宁州总管。高祖为丞相,复以行军总管南征江表。师次白帝,征还,以劳进位上大将军。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寻加柱国。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数年,出除凉州总管。岁余,征还,不任以职。

初,上潜龙时,尝 从 容 与 庆 言 及 天 下 事 未 几 上 言 皆 验 及 此 庆 恐 上 遗 忘 不 复 收 用 欲 见 旧 蒙 恩 顾 具 录 前 言 为 表 而 奏 之 上 省 表 大 悦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

(选自《隋书·卷五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B.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C.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D.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
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D.“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庆广涉经史,弃文从武。他认为读书用来记个姓名就行了,自己不愿意长久从事文字工作,后来便应召入伍,随军打仗。
B.宇文庆有勇有谋,很受器重。攻打文州民夷时,他束马而进,大破敌兵;在卫王宇文直处时,宇文直认为他很有勇力。
C.宇文庆勇气过人,受到武帝称赞。跟从武帝攻打河阴时,他率先登城,和敌人短兵相接,被城上石头击中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
D.宇文庆屡立战功,因功升迁。他平定了延安反叛的胡人,被授予延州总管的官职,后转任宁州总管,历任丞相、上大将军等职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2)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抚纳降附,得二千户,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俄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后为司会,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复出为淅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②高祖为丞相,尉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见亲委,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③子元恪嗣,官至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
【注】①强济:精明干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镇洛阳  (2)左迁候卫长史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
A.延长B.率领C.引导D.推荐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拜尚书左仆射
A.拜见B.拜服C.授予官职D.拜谢
【小题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B.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C.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D.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小题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
【小题6】第②段一再写朝廷对赵芬丰厚的赏赐,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
【小题7】最能体现“芬性强济”的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沈光,字总持,吴兴人也。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常慕立功名,不拘小节。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适遇绳绝,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光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 光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观者骇悦,莫不嗟异。
大业中,炀帝征天下骁果之士以伐辽左,光预焉。光将诣行在所,宾客送至灞上者百余骑。光酹酒而誓曰:“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及从帝攻辽东,以冲梯击城,竿长十五丈,光升其端,临城与贼战,短兵接,杀十数人。帝望见,壮之,驰召与语,大说,即日拜朝请大夫,恒致左右。
光自以荷恩深重,思怀竭节。及江都之难,潜构义勇,将为帝复仇。先是,帝宠昵官奴,名为给使,宇文化及以光骁勇,方任之,令其总统,营于禁内。时孟才、钱杰等阴图化及,因谓光曰:“我等荷国厚恩,不能死难以卫社稷,斯则古人之所耻也。今又俯首事仇,受其驱率,有熏面目,何用生为?吾必欲杀之,死无所恨,公义士也,肯从我乎?”光泣下沾衿,曰:“是所望于将军也。领给使数百人,并荷先帝恩遇,今在化及内营。以此复仇,如鹰鹯之逐鸟雀。万世之功,在此一举,愿将军勉之。”孟才为将军,领江淮之众数千人,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光语泄,陈谦告其事。化及大惧曰:“沈光者,勇决不可当,须避其锋。”是夜即与腹心走出营外,留人告司马德戡等,遣领兵马,逮捕孟才。光闻营内喧声,知事发,不及被甲,即袭化及营,空无所获。遇德戡兵入,四面围合。光大呼溃围,斩首数十级,贼皆披靡。德戡辄复遣骑,持弓弩,翼而射之。光身无介胄,遂为所害。麾下数百人皆感奋用力,斗而死,一无降者。时年二十八。壮士闻之,莫不为之陨涕。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注)①江都之难:指宇文化及缢杀炀帝。
【小题1】(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B.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C.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D.家甚贫窭/父兄并以佣书为事/光独跅弛/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炀帝,指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是其帝号。“隋炀帝”含有贬抑的意思。
B.辽左,指辽东。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称江东为江左、称江西为江右。
C.总统,在文中是总管、统率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指国家元首。
D.仆,古时男子谦称,古时经常用来谦称的还有“臣、某、小人、微臣”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光骁勇敏捷,作战勇敢。他曾经爬到高处帮助僧人系好绳索,使人嗟叹惊异;跟随炀帝征讨辽东时,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了十多个敌人。
B.沈光志在功业,慷慨激昂。他辞别众宾客时立下“如果不能建功立业,就死在高丽”誓言,后因作战勇猛受到隋炀帝赏识,被授予官职。
C.沈光知恩图报,为人所害。为报知遇之恩,在隋炀帝被害之后,沈光联络孟才、钱杰等人图谋杀死宇文化及,不料事情败露,自己反而被害。
D.沈光事迹感人,可歌可泣。沈光的部下为沈光的勇猛善战、义重如山所感动,在沈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望见,壮之,驰召与语,大说,即日拜朝请大夫,恒致左右。
(2)孟才为将军,领江淮之众数千人,期以营将发时,晨起袭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