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永初二年,除殿中员外将军。檀道济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元嘉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及北讨,玄谟围滑台,庆之与萧斌留碻磝。玄谟攻滑台,积旬不拔。虏主拓跛焘率大众南向,斌遣庆之率五千人救玄谟。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萧斌以前驱败绩,欲死国碻磝。庆之曰:“夫深入寇境,规求所欲,退败如此,何可久住。”会诏使至,不许退,诸将并谓宜留,斌复问计于庆之。庆之曰:“阃外之事,将所得专,诏从远来,事势已异。节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空议何施。”太祖后谓之曰:“河上处分,皆合事宜,惟恨不弃碻磝耳。卿在左右久,偏解我意,正复违诏济事,亦无嫌也。”世祖践阼,以庆之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前废帝即位,狂悖无道,凶暴日甚,庆之犹尽言谏争,帝意稍不说。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庆之果往,不得度而还。帝乃遣庆之从子攸之赍药赐庆之死,时年八十。太宗即位,曰襄公。
(节选自《宋书·沈庆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此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阃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③节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④偏:特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B.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C.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D.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小军轻往/必无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B.吏部,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这个意思还可用践极、登基、禅位、即位、嗣位等词来表示。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庆之少时胸怀大志。孙恩作乱时,他随同乡族人抗击贼寇,灾荒兵乱之后,亲自在田间耕种,靠辛勤劳苦来养活自己。
B.沈庆之知晓军事。在太祖将要北伐时,他极力劝阻。后来北伐失利,他认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劝萧斌放弃碻磝。
C.沈庆之深受太祖器重。他长期在太祖身边,很了解太祖的心意,但因违背诏令行事,放弃碻磝,也曾受到太祖的批评。
D.沈庆之直言敢谏。废帝凶残暴虐,庆之仍然竭力进谏,渐渐招致废帝的不满,后来废帝派人送毒药将他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2)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4:5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B.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C.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D.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B.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
C.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刺史总军戎者。
D.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宣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后面。”
C.王僧达出身高费,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刘浚起兵平叛,他加人了刘浚的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王僧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达求人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2)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言文二: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于是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事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B.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移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竟之地/
C.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D.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日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
B.“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桃。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
C.“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
D.“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植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算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为政长于清淡,短于操作。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
C.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回家的纪录。有事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3)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思话年十许岁,未知书,以博诞游遨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教年中,逐有令誉。好书史,善弹琴,能骑射。高祖一见,使以因器许之。年十八,父忧去职。服阙,袭爵封阳县侯。八年,索虏南寇,檀道济北伐,既而回师,思话惧虏大至,乃弃镇奔平昌。思话先使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思话奔,亦委城走。虏定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由是征下延尉,仍系尚方。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覆在药厨下,得二死雀,思话曰“斗覆而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二十九年,统扬武将军、冀州刺史张永众军国确磝。七月,思话及众军并至确磝,治三攻道。张永、胡景世当东攻道,申坦、任仲仁西攻道,崔训南攻道。贼夜地道出,烧崔训楼注及蟆车,又烧胡景世楼及攻具,寻又毁崔训攻道,域不可拔。思话驰来,退师。攻域凡十八日,解围还历下。崔训以楼见烧,又不能固攻道,被诛于确磝;永、坦并系狱。诏曰:“得抚军将军思话启事,确磝不拔,士卒疲劳,且班师清济,更图进讨。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思话可解徐州为冀洲,余如故。彭域文武,复量分配,即镇历域。”孝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六。谥曰穆侯。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节选自《宋书·萧思话传》,有删改)
【注】楼:战车。
【小题1】下列对文末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B.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C.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D.思话宗戚令望/蚤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黩之累/爱才好士/人多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子,在文中并非学生或徒弟的意思,指弟弟的儿子。萧思话是孝懿皇后弟弟的儿子,那就意味着他当属阜亲国亲戚。
B.父忧,指父亲去世,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双亲(或一方)死去,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并有一定期限。服阕即守丧期满。
C.爵,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可以世袭。南朝封爵沿袭东晋。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逢与品德修养,给予其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思话遭众人鄙弃,痛改前非,思话幼时顽劣,还侵扰乡亲,被乡亲们怨恨,于是改过自新,并成就美誉。
B.萧思话能文能武,得逢明主。思话喜爱书史,精通音律,能骑善射,高祖一见到他,便赞许他是栋梁之材。
C.萧思话畏敌逃跑,被拘治罪。思话害怕敌人大举入侵,弃守逃跑,老百姓趁机纵火抢劫,思话因此被治罪。
D.萧思话分兵围攻确磝,无功而返。思话率军分三路围攻确磝,被敌各个击破,损失惨重,不得已撤回历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话曰“斗覆面双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2)此镇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恬,字公休,魏郡魏人也。高祖平广固,恬父宣、宣从父兄永皆得归国,并以干用见知。永历青、兖二州刺史。高祖践祚,拜太中大夫。宣,太祖元嘉初,亦历兖、青二州刺史。恬初为骠骑道怜长兼行参军。高祖践祚,拜东宫殿中将军。直省十载,不请休息。转员外散骑侍郎,出为绥远将军、下邳太守。转在北海,加宁远将军。所至皆有政绩。又为北谯、梁二郡太守,将军如故。郡境边接任榛,屡被寇抄。恬到,密知贼来,仍伏兵要害,出其不意,悉皆禽殄。元嘉十二年,迁督鲁、东平、济北三郡军事、泰山太守,将军如故。惠威兼著,吏民便之。母忧去职。北虏入寇,恬摧击之,为虏所破,被征还都。二十七年,起为通直常侍。是岁,索虏南寇,其武昌王向青州。遣恬援东阳,因与辅国司马、齐郡太守庞秀之保城固守。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停五日,东过抄略清河郡及驿道南数千家,从东安、东莞出下邳。下邳太守垣阆闭城距守,保全二千余家。虏退,以恬为宁朔将军、山阳太守。善于治民,所莅有绩。世祖践阼,迁青州刺史,将军如故。明年,又督冀州。齐地连岁兴兵,百姓凋弊,恬初防卫边境,劝课农桑,二三年间,遂皆优实。性清约,频处州郡,妻子不免饥寒,世以此称之。孝建二年,迁督豫州军事、宁朔将军、豫州刺史。明年,疾病征还,于道卒,时年六十九。死之日,家无遗财。子实,南谯郡太守,早卒。
(节选自《宋书·申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
B.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
C.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
D.萧斌遣青州别驾解荣之率垣护之还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贼朝来胁城/日晚辄退城内/乃出车北门外/环堑为营/欲挑战/贼不敢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B.元嘉:指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有新君即位,可以继用年号纪年。
C.青州:指古九州之一,也指州府名。古代分中国为九州。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益、雍九州。
D.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意为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亦叫 “践祚”﹑“践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恬父兄有才干,受到赏识。高祖平定广固,申恬的父亲申宣、堂兄申永,都得以返回本朝。他们都凭才干而受到赏识。
B.申恬勤于职务,颇有政绩。他在殿中省值勤十年,不请假休息;他恩德和威势兼用,下属官吏和百姓感到安宁和便利。
C.申恬历任职位,将军如故。在任北谯、梁二郡太守,督鲁、东平、济北三郡军事、泰山太守,青州刺史,都有任将军职位。
D.申恬性格清廉,生活简约。申恬多次担任州郡长官,但他的妻子和儿女有时仍不免有忍饥受冻之苦,世人因此赞扬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恬到,密知贼来,仍伏兵要害,出其不意,悉皆禽殄。
(2)恬初防卫边境,劝课农桑,二三年间,遂皆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