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是不买账

李晓隽

我是一名电话推销员,推销的是中老年人的保健品。上岗不久,一个要好的同事把一个客户给了我,他指着一个电话号码对我说:“这位老人姓许,人特别和气,别人一般都讨厌我们打电话推销产品,可他每次接起电话却不愿放下。”我呵呵笑道:“只要他愿意掏钱买咱们的产品,陪他多聊聊有啥关系,这个客户我要了。”

第二天,我就给许大爷打去了电话,他果然十分热情。我本想多介绍些新上市的保健品,可是许大爷似乎对我的产品并不感兴趣,相反老是问我的个人情况,比如最近工作是否忙,有没有交女朋友。

我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一一回答了许大爷的问题。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多小时,我觉得差不多了,就说道:“今天跟您聊得很开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产品,祝您健康长寿!”听得出来,许大爷仍然意犹未尽,但我还是果断地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不禁有些心酸:这个老人太寂寞,太可怜了!这一刻,我忽然想起了退休多年的爷爷,心里不由一阵愧疚:因为平时都在忙工作,下班那点业余时间又留给了女朋友,我已经很久没给爷爷打电话了。

想到这儿,我赶紧翻出爷爷的手机号码,拨打了过去。爷爷听到我的声音,自然很开心,可说了没几句,就质问道:“听人家说,你下班后经常跟同事玩斗地主,年轻人不能不务正业啊。还有,听说你新交的女朋友也不咋的,花钱大手大脚的!”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赶紧找了个借口,挂断了电话。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很多客户都在我的动员下买了新产品,可这位许大爷却光动嘴皮子,就是不花钱买产品。不但如此,他还隔三岔五地打电话找我闲聊,搞得我一听到他的声音就觉得很厌烦!

这天,我跟同事小张讲起许大爷不买产品的事,小张嘿嘿一笑,信心十足地说:“让我来搞定这个许大爷!”不知小张用了什么法子,许大爷果然很买账,乖乖掏钱买了很多产品。看着小张得意的样子,我郁闷极了:自己辛苦发展起来的客户,到最后却便宜了别人!这么一来,我更鄙视许大爷了:他能买小张的产品,还不是因为小张是个大姑娘!

可是没过几天,小张又把许大爷像踢皮球似的扔给我了,我心里明白,这个小张一定是在许大爷那捞不到什么便宜,不再掏钱买产品了。

我当然也不会要,就干脆把这个客户送给了小刘,没想到小刘不费吹灰之力,也让许大爷买了产品。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小刘是个男同志,许大爷怎么也买了他的产品?

我决定亲自问问许大爷。同样是推销员,他为啥偏偏对我不买账?电话一通,还没等我问,许大爷就急吼吼地说:“前一段时间打你的电话,怎么是个姓张的女孩子接的?我向她打听你去了哪里,女孩子说你们公司采取的是‘轮休制’,说我必须买了她的产品,才会轮到你;可我买了她的产品后,又来了个姓刘的小伙子,小伙子也要我买产品,说买了之后就会轮到你,这不,好不容易才和你说上话了!你能不能和公司说说,以后这个电话归你专用。”我这才明白,小张和小刘能卖出产品的原因。同时,对许大爷的特别关注,我又感到有些诧异,问他:“您为什么这么喜欢和我聊天呢?”许大爷激动地说:“你说话的语气太像我那孙子了,他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是语气婉转,客客气气的。”

我听了更是一头雾水:“您为什么不直接打给您的孙子啊?”许大爷叹了口气说:“别看他和别人说话时客客气气的,可是,我们爷孙俩一通电话,肯定会吵个没完没了。后来,他干脆换了号码,也不肯告诉我了!”说到这儿,许大爷哽咽了。

听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汗颜,过了半晌,才对许大爷说:“大爷,您以后可以随时打来,我不用您买产品。”

许大爷支吾道:“那些产品不、不是我花的钱。”我一听愣住了:“那是谁花的钱?”许大爷叹了口气,说:“傻孩子,是一个几天听不到你声音就吃不下睡不着的人!那就是你的爷爷啊!”

许大爷接着说道:“尽管你爷爷说不上一句话,但这个电话每次都能听上十几分钟,他已经很满足了!”

我一下子愣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6年第6期,文章有删改)

【小题1】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小张嘿嘿一笑,信心十.足地说:“让我来搞定这个许大爷!”
②可是没过几天,小张又把许大爷像踢皮球似的扔给我了。
【小题2】结合文本,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小题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小题4】联系小说的情节,作者采用了“欧•亨利式笔法”,试做简要分析。
【小题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就是不买账”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9 07:4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乌篷船的前世今生

①江南有多少条流水?不知道;江南有多少只乌篷船?也不知道。只知道无数落叶一样的乌篷船密布在南方流水之上,轻灵而小巧,载不动乡思也载不动愁怨,我坐着它游太湖,也坐着它访西湖,感觉自己就是归乡的俞平伯或辞官的张季鹰。

②乌篷船就应该停泊在绍兴水码头或周庄双桥下,配上水泡般的拱桥、布满青苔的石级,还有古镇老街,那就是最写意的中国水墨。乌篷船就是中国画中的水墨小品,它离不开芦花飞白的河滩、月下凝霜的板桥——它与蓑翁独钓、鱼鸦孤立、夜雪晨霜、寒山瘦水最相宜,它离不开它们,或者说它们离不开它,江南的河流、月夜、江村,有一只停泊的乌篷船,一切就全活起来,你仔细倾听,会隐隐听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还是用琵琶弹拨,乌篷船出场不能缺少二胡与琵琶的伴奏——当然,风景区的乌篷船更多是一种表演道具,缠头帕的船娘在摇橹,还会唱一些古老的吴歌。但在我故乡芜湖,有一个地方叫万春圩,那里的乌篷船仍与生活不可或缺。

③万春圩的河流纵横如棋盘,乌篷船多如过江之鲫,河两岸遍植桑与柳,桑叶青嫩,柳絮儿纷飞如雪,油菜花一地金,豌豆花一片雪,路上除牧童外不见行人,行人皆划一乌篷船下地干活,小船就系在田头柳阴下,舱里码着将插的新秧,新秧碧青可人,也放着刚摘的菜蔬,韭菜带白花,新蚕豆嫩如碧玉,还有鲜藕、鲤鱼、菱角与莲蓬。乌篷船贴着水面疾飞去赶早市,晨雾如纱蛙声似雨,一盏马灯红在船头,照着舱里鹅鸭呷呷鱼虾蹦跳;还有半篮出售的野荷花,野荷不白,红如胭脂,装在六边花眼小竹篮里,一路幽幽香过去。

④乌篷船最适宜乘坐中国女子,打油纸伞的苏小小,浣纱的西施,还有写词的李清照。乌篷船有一种宋词意韵,与南方的戏曲最贴切。黄梅戏、越剧或锡剧,让人联想到青衣长长甩起来的水袖、白面书生单薄的对襟与青衫——乌篷船的性格就是书生式的羸弱,一种女性的阴柔,它静静停泊在月光下桥洞里,与农耕时代乡村女人在身段与气质上浑然一体,她们放在一起是如此和谐,她们本来就如此和谐地厮守了一代又一代,她们人生中几个柔情片断,都与乌篷船紧密相连,中国式的文人情感,大多也就寄托在乌篷船的剪影里,这便是一叶扁舟遁隐江湖。

⑤很多都市男子都梦想拥有一辆宝马,我却只有一个小小心愿,购置一条乌篷船,就停泊在后门口的水埠上,月夜寂寞时带上童年的阿娇,摇着它一路穿过左一道右一道外婆桥,前面等待我的,肯定是一个最优美最古典的中国梦。

【小题1】请对第①段中的划线句进行鉴赏。
【小题2】第②段中的“写意”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②③④段分别从______、______和______方面来描写乌篷船的。
【小题4】根据第④段中中国文人遁隐江湖的意识,举出典型的一例,加以印证。
【小题5】文章虽是写乌篷船,却颇富文化内蕴。请对此加以简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傍晩时分,林才手脚发僵地从驾驶舱里爬下来,穿过黑暗中的停机坪,沿着那条看不清的沥青跑道,步态摇晃地往宿舍楼方向走去。在他的身后,在那些空旷而黑暗的地方,仍有引擎转动发出的轰隆声,炸弹的爆炸声,以及人世间的各种声响,持续不断地发酵着,无意识地推搡着他,似永不会终止。

他的记忆和头脑一片空白。——有一瞬间,他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感觉不到。

几乎用尽所有气力,他才靠近那树影下的宿舍楼。尽管疲惫不堪,他的身形仍是直挺挺的,好像在他体内有一根支撑物,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他松垮和懈怠。他走进那个房间,屋舍里的摆设照,被褥齐整地叠放着,似在等待他的归来。他走过去,走到那张椅凳边,战栗着坐下。衣物早已湿透,靴子里也全是水,如往常那样,他有条不紊地处理完这一切,就在那狭窄的床板上静静地躺了会儿。好似,那过去的三个小时里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那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闷热,酷暑,浓烟滚滚。刺鼻的硫黄味,无名的呐喊声,在所有尘世的空间里回荡。飞行员林在那天的日记里如此写道:

……今天,Y驾驶着他的飞机朝敌机俯冲而去。他的身体和那架霍克式驱逐机,如今都成了碎片。他死了。尽管我们都已做好死的准备,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我还是不能接受。如果死的人是我,他大概也会这么想的吧。明天一早,我就要把遗嘱和照片交给获小姐。这是Y生前嘱咐我的。我一定要办到。如果她要我回想Y生前的最后一幕,我不知该怎么说,没有人可以体验那种感觉那些地面上的人是不可能体验到的。他们会痛哭流涕,可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

林和Y是从北方校园一起过来的。有天黄昏,他们在灯光昏暗的大礼堂里遇见了。演讲者个个走上台去,带着悲愤和热血。那些悲愤和热血在扩散,形成一股冲击波,使得更多的人从角落里走出来,走到那舞台上去。

礼堂很大,灯光永远不够明亮。年轻的声音在回荡,在消散。几乎是一夜之间,学校里变得空荡。很多人离开了。没过多久那些牺牲者的消息像风一样吹来。他们感受到了某种变化,但并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不知道那些消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天清晨,未名湖结了冰,湖畔的草丛里落满霜花。在湖边,他们再次相遇了。

Y望着他说,我们要去吗?

他点了点头。

那我们去吧。

于是,他们就这样“去”了。杭州东郊,一个叫笕桥的小镇,中央航空学校的所在地。第一次看见那么多飞机,那么多轰炸机和战斗机。他们的生活严肃而刻板,训练场、宿舍楼、食堂,三点一线后来,他们就开始飞天。在接受飞行训练的同时,他们也接受了死亡训练。只要需要,他们随时可以奉献出自己的身体,让它成为炸弹,成为武器,与敌人的飞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一起变成碎片。

没有人能够解释他们为什么去,为什么如此义无反顾,没有什么语言可以解释那个真理,而引导他们前往的正是那个真理。

现在,Y为这个真理率先牺牲了。

林熟悉Y所去的那个地方,那是一个弥漫着云彩、充斥着无边的寂静的地方。那个地方不在地上,而是在空中,在云朵之上,一个永不会坠落的地方。

他牺牲了,叫我把这些东西留给你。”这话像是台词,是他在脑海中排练过无数次的。可当见了面,他什么话也说不出,那个叫获的姑娘早已哭成了泪人。

在“宣布”完Y的死讯后,他匆忙逃走了。盛夏的午后,整个河上镇俨如一座空城。那位哭泣的姑娘站在桥上、整个人浸泡在泪水和汗水之中。

他甚至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说……

黑夜里,他在云层的内部飞,引擎的声音在耳边轰响,不知道那些积云到底有多厚,要飞多久才能飞出去。他让飞机上升到两千五百米的天空,又下降到一千米的地方。黑暗中,只有机翼上那盏灯,闪烁着微弱而湿漉的光芒,始终陪伴和照耀着他。

(节选自草白《歌声》)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主人公林在这场战斗中身心俱疲,趋于麻木,而好友Y却壮烈牺牲。
B.林和Y跟随时代的洪流加入战斗中,他们虽然知道有很多牺牲者的消息,也知道战争是极其惨烈的,但依然满怀壮志,义无反顾。
C.于是,他们就这样“去”了。此处的“去”字一语双关,既指林和Y一起奔赴中央航空学校,又指他们义无反顾地朝着真理牺牲而去。
D.“盛夏的午后,整个河上镇俨如一座空城”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与姜夔的《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写法异曲同工
【小题2】作品是怎样叙述林和Y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林在黑夜里飞上天空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试作探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布。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共同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但书店毕竟与其他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还承载了一些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陷入困境的原因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化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如果数字化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化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偏少,阅读率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化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地发挥培养阅读习惯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之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加快全民阅读的配套设施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改善地区间阅读资源不平衡的状况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书店的消失不应成为阅读的挽歌》)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摘编自互联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超过图书阅读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上升幅度较大,图书阅读率上升幅度较小。
B.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使整体阅读人群增加,但也使图书阅读率增长趋势放缓。
C.除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外,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这说明数字化阅读大幅增长并不意味着传统阅读会被挤压得没有空间。
D.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2014至2016年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共图书馆数量少,阅读率持续偏低,阅读的功利性太强,阅读内容低俗,解决这些数字化阅读带来的问题迫在眉睫。
B.数字化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实体书店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实体书店运营由传统模式向新兴业态的转变。
C.相较于传统阅读,数字化阅读缺乏足够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我们对待数字化阅读始终要保持一份冷静与思考。
D.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可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是寻求政策扶持。
【小题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为什么要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蔚蓝的海,蔚蓝的天
尹全生
蔚蓝的海,蔚蓝的天,蔚蓝的海和天的尽头,耸立着白得发亮的云山;白得发亮的云山下面,泊着一叶蓝灰色的帆。
  海沉默着,船上的五个人也都沉默着。三个年迈的渔夫铁青着脸,在船舱里无声地抽烟;阿根和鸽子坐在船板上,互相用眼睛传递着惶惑。
   ──这次出海本来就不是打鱼,而是一场阴谋。
  主谋是鸽子爷。鸽子是他五十岁那年捡来的。捡来了鸽子就没了鳏夫的孤独,却也捡来了数不清的艰辛。他用老渔夫多咸味儿的血汗养育他的心肝。为了鸽子少一声啼哭多一个笑脸加一件新衣,他曾被雷电的金鞭抽下大海,曾被黑鲨的尾鳍砍断肋骨……
  鸽子十九岁了,是条美人鱼呢! 通风透亮的日子总荡漾着苍老的欢笑。可是,他渐渐发现鸽子再不像只小猫,整天围着他撒娇,却与阿根那小子粘乎上了!鸽子的变化使他目眩使他恐慌。十九年了,他还从没想到过鸽子是会飞的。鸽子要是飞了,日子还叫什么日子?
  他告诫,他恳求……然而一切都是徒劳,鸽子总是羞红着脸说:“爷爷,这事您别管。”
  !鸽子爷终于请来了老二、老三合计对策。
  “那狗崽子,要掏我的心那!”鸽子爷抹去两行浊泪。
  三个同胞兄弟捧着酒碗策化了一个险恶的阴谋:让阿根相帮出海捕鱼,到深海逼他中断与鸽子的往来;他若是不从,就对他不客气。
  ……宁静的海天,静穆的云帆。
  鸽子爷长长喷出一口浓烟,那烟仿佛是从正生火的炉灶里涌出来的:“阿根,你小子下来。”
  阿根仓皇不安地走进船舱,盯着鸽子爷的脚尖;鸽子轻手轻脚地跟进来,盯着阿根的脚跟。
海上骤然风起,船晃起来。
鸽子爷首先发话:“你,往后不准再勾引我的鸽子!”
  阿根脸一红:“可我们……”
  鸽子脚尖磨着脚尖:“……合得来。”
  “你们姓氏相克!”
  阿根、鸽子异口同声说:“我们不信命。”
  涛起云涌,满海烧起了黑色的火焰,满天烧起了黑色的火焰。船被浪烧急了,窜上云端,又被云烧怕了,缩进浪谷。鸽子爷稳住身子,只冲阿根道:“你休想!”
  仍是异口同声:“我们铁了心!”
  老二、老三一拍大腿:“铁了心也得散!”
  船猛地一栽,像要翻跟头。阿根一把抱住就要跌倒的鸽子。老渔夫们的眼被烤红了,跃身挺起,齐发一声喊:“不散就把你喂鱼!”
骤雨嚎着泼着倾过来,雷电咆着闪着抽过来,海天啸着旋着碾过来!帆经不住威吓,勾结风暴,背叛了渔人,把腰一弓,船尾便插进海里,船首便翘进云里……一排浪奸笑着撞进船舱。
  老渔夫们中断了已近尾声的胁迫,一齐扑出船舱,用斧头、牙齿和老命折断了桅杆。而木质船体上被砸被撞被碾裂的道道口子,却是不能堵塞了。
  阿根舍命从船舷上抢到仅剩的两个救生圈,一个塞给鸽子,一个递向鸽子爷。鸽子爷鼻子里喷出声恶气,夺过救生圈,递向老二、老三;老二、老三却推回来,风浪中喊:“哥呀,带鸽子──去吧──”鸽子爷牛眼圆瞪,把四个人看了个遍,最后牛眼套住了阿根,青筋布满了额头。云在向下压,浪在往上涌;船在往下沉,血在朝上冒……猛然,救生圈套到了阿根脖子上;猛然,鸽子爷的声音盖住了风暴雷霆:“狗崽子!你要好好待我的鸽子呀──”
  老二、老三也只是一刹那的惊愕。
  三双枯手一同抹去两张嫩脸上的泪,三双枯手一同把两个跪着的人掀进了暴虐的大海,再喊一声:“回去吧!孩子──”
  六道期望的光柱,把两个救生圈推向谁也看不见的生命的彼岸之后……一闭眼,随浪头跌进船舱,坦然封起舱门,在齐腰深的水里站着,打开酒葫芦……好来劲的老酒啊! 酒下了肚豪情就淹没了忧伤, 老二、老三道:“我们已经是儿女满堂的人了!”
  鸽子爷道:“我的鸽子,有甜甜蜜蜜的日子啦!”
  满足的笑,苍老的笑,豪迈的老渔夫的笑!──风暴掩不住,雷霆盖不住,海浪埋不住!虽然当风暴过后,这里只剩下那片蔚蓝的海、蔚蓝的天。
(选自2008年第9期《名作欣赏》,有改动)
(小题1)请按时间顺序简要概括小说叙说的故事。(6分)
(小题2)小说塑造的“鸽子爷”形象细腻而丰满,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6分)
(小题3)文中画线处的环境描写非常精彩,请你谈谈它的语言特色和作用。(5分)
骤雨嚎着泼着倾过来,雷电咆着闪着抽过来,海天啸着旋着碾过来!帆经不住威吓,勾结风暴,背叛了渔人,把腰一弓,船尾便插进海里,船首便翘进云里……一排浪奸笑着撞进船舱。
(小题4)巴尔扎克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的思想。”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见解的?试进行相关探究。(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