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祖廉之,治书侍御史。父翼之,州辟.不就。谐之初辟州从事主簿,临贺王国常侍,抚军行参军,晋熙王安西中兵参军,南梁郡大守。以器局见称。邵陵王南中郎中兵,领汝南太守,不拜。左军将军,不拜。

世祖屯盆城,使谐之守寻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文惠太子镇襄阳,世祖以谐之心腹,出为北中郎征虏司马,爵关内侯。在镇毗赞,甚有心力。建元二年,还为骁骑将军,转黄门郎,领羽林监。永明元年,转守卫尉。明年,加给事中。三年,迁.散骑常侍。

谐之风形瑰润,善自居处,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六年,迁都官尚书。上欲迁谐之,尝从容谓谐之曰:“江州有几侍中邪?”谐之答曰:“近世唯有程道惠一人而已。”上曰:“当令有二。”后以语尚书令王俭,俭意更异,乃以为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谐之兄谟之亡,谐之上表曰:“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何图一旦奄见弃放,吉凶分违,不获临奉,乞解所职。”诏不许。

八年,上遣谐之率禁兵讨巴东王子响于江陵,兼长史行事。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复为卫尉,领中庶子。谐之有识计,每朝廷官缺及应迁代,密量上所用人,皆如其言,虞悰以此称服之。十年,转度支尚书。明年,卒,年五十一。赠右将军、豫州刺史。曰肃。

(节选自《南齐书•胡谐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B.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C.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D.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元二年”,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除”指君主召见并授予其官职,它与文中的“徙”“辟”“迁”等意思相同。
C.“给事中”,古代官名,给事中因侍从皇帝左右,参议政事,执事于殿中得名。
D.“谥”,指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谐之才识气度卓越。他曾被任命为邵陵王南中郎中兵、汝南太守,又被任命为左军将军,但他都没有接受任命。
B.胡谐之亲情观念很重。胡谐之兄弟之间情感深厚,他的哥哥胡谟之去世之后,他向皇帝提出辞职,皇帝没有准许。
C.胡谐之受世祖器重。文惠太子镇守襄阳时,世祖把胡谐之当心腹看待;后还将胡谐之提拔为散骑常侍及江州侍中。
D.胡谐之对政事有见地。每当朝廷官员缺额应提拔或替代时,他都能暗中预测出皇上想要任用的人,虞悰很佩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屯盆城,使谐之守寻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
(2)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9 09:4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父秀之,黄门郎。悰少而谨敕,有至性。秀之于都亡,悰东出奔丧,水浆不入口。初,世祖始从官,家尚贫薄。悰推国士之眷,数相分与;每行,必呼上同载。上甚德之。升明中,世祖为中军,引悰为谘议参军,遣吏部郎江谧持手书谓悰曰:“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悰治家富殖,奴婢无游手,虽在南土,而会稽海味无不毕致焉。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悰曰:“恨无黄颔臛,何曾《食疏》所载也。”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永明八年,大水,百官戎服救太庙,悰朱衣乘车卤簿①,于宣阳门外行马②。内驱打人,为有司所奏,见原。上以悰布衣之旧,从容谓悰曰:“我当令卿复祖业。”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字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與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郁林立,兼大匠卿。起体安陵,于陵所受局下牛酒,坐免官。隆昌元年,以白衣领职。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袴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明帝立,悰称疾不陪位。帝使尚书令王晏赍废立事示悰,以悰旧人,引参佐命。悰谓晏曰:“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不敢闻命。”朝议欲纠之,仆射徐孝嗣曰:“此亦古之遗直。”众议乃止。惊称疾笃还东,诏赐假百日。永元元年,卒。时年六十五。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南齐书·虞悰传》)

注①卤簿: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②行马,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栅/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B.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C.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D.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郎,古代官职名,东汉时期设置,主管选举,又称吏部郎中,乃吏部最高职位。
B.太子,封建时代被确定继承君位的皇室子孙,通常册立嫡长子,其所居常在东宫。
C.太庙,最早只供奉历代皇帝,后亦供奉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称之为配享太庙。
D.白衣,本指古代平民服,借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此指受处分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悰淳朴至孝,交友不避贫贱。父亲在京城去世,他前去奔丧,连一口水都不喝;世祖家境贫穷,他出自对人才的推崇,多次分与家财,出行必要同乘。
B.虞悰治家有方,精于研制美食。他合理分派任务,使家中奴婢各司其职,无闲人;他擅长烹饪调制各种美味,且在豫章王举办的盛宴中,能够引经据典指出不足。
C.虞悰为人随性,为官行事恣意。世祖索要美食秘方,他拒不献出,只献出一个醒酒方子;因在宣阳门外驱打人及在休安陵接受属下的牛和酒,而两次被免官。
D.虞悰深受倚重,不肯趋承逢迎。世祖因与他是平民时的旧友,让他恢复祖上的职务;明帝宣召先朝旧臣辅助自己,他称病不愿就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
(2)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玡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以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节选自《南齐书•虞愿传》)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小题3】结合全文,你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郎,母丧去官。为司空太尉二府参军,安成王文学。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藏退语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矣。汝宜善自结。”善趋步,闲容止,与太宰褚渊相埒。世祖深加待遇。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转充御史中丞。世祖问俭曰:“谁可继卿者?”俭曰:“臣东都之日,其在徐孝嗣乎!”出为吴兴太守,在郡有能名。会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
明帝即位,加侍中、中军大将军。定策勋,进爵为公,增封二千户。北虏动,诏孝嗣假节顿新亭。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建武之世。恭己自保,朝野以此称之。是时连年虏动,军国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制,事上见纳。时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施行。帝疾甚,孝嗣入居禁中,临崩受遗托,重申开府之命。永元初辅政,自尚书下省出住宫城南宅,不得还家。帝失德稍彰,孝嗣不敢谏诤。始安王遥光反,众情遑惑,见孝嗣入,宫内乃安。然群小用事,亦不能制也。进位司空,固让。求解丹阳尹,不许。
孝嗣文人,不显同异,名位虽大,故得未及祸。虎贲中郎将许准有胆力,领军隶孝嗣,陈说事机,劝行废立。孝嗣迟疑久之,谓必无用干戈理,须少主出游,闭城门召百僚集议废之,虽有此怀,终不能决。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召百僚集议,因诛之。冬,召孝嗣入华林省,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少能饮酒,药至斗余,方卒。
(选自《南齐书·徐孝嗣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
B.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
C.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
D.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东汉末始置,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晋惠帝时起,改属秘书监,称大著作郎。南朝末期为贵族子弟初任之官。
B.“世祖”,一般指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谥号,也可指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的谥号。
C.“假节”,假以符节。是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
D.“屯田”,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孝嗣深受赏识,屡被重用。宋孝武帝将康乐公主许配给他并拜为驸马都尉,明帝即加任他侍中、中军大将军并进爵为公。
B.徐孝嗣举止安闲,为官有能。尚书令王俭很欣赏徐孝嗣,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做宰相;出任吴兴太守而被郡上称为贤能之人。
C.徐孝嗣恭敬自律,为国建言。他恭敬自律以求保身而受到朝廷和在野士人的称赞;他因军队、国家力乏财虚而上表请立屯田制。
D.徐孝嗣优柔寡断,终遭陷害。虎贲中郎将许准投奔徐孝嗣后劝他废掉皇帝另立新君,徐孝嗣犹豫不决而被许准用毒酒毒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孝嗣表立屯田制,事上见纳。时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施行。
(2) 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召百僚集议,因诛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景先少遭父丧,有至性,太祖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解褐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补建陵令,还为新安王国侍郎,桂阳国右常侍。太祖镇淮阴,景先以本官领军主自随,防卫城内,委以心腹。世祖为镇西长史,以景先为镇西长流参军,除宁朔将军,随府转抚军中兵参军,寻除谘议,领中兵如故。建元元年,迂太子左卫率,封新吴县伯,邑五百户。是冬,虏出淮、泗,增司部边戍兵。义阳人谢天盖与虏相构扇,景先言于督府,骠骑豫章王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萧惠朗二千人助景先。惠朗依山筑城,断塞关隘,讨天盖党与。景先严备待敌。虏退,进号辅国将军。景先启称上德化之美。上答曰:“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世祖即位,征为侍中,领左军将军,寻兼领军将军。永明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上以景先谙究司土,诏曰:“得雍州刺史张瑰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轶,宜时剿荡。可遣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但夙荷深恩,今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称,上惭慈旨。可为作启事,上谢至尊,粗申愚心。”卒,时年五十。景先丧还,诏曰:“故假节征虏将军丹阳尹新吴侯景先,器怀开亮,干局通敏。诚著夷险,绩茂所司。奄至丧逝,悲痛良深。可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假节、侯如故。谥曰忠侯。”

(选自《南齐书·萧景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B.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C.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D.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从子,古代较早指称父亲的兄弟的孙子,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B.解褐,常用来指脱去布衣换上官服,开始担任官职。也指新中进士被授予官职。
C.雍州,中国古九州之一。另外八州是兖州、冀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青州、梁州。
D.至尊,文中是皇帝的代称。此外,还可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殿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萧景先性情纯厚,深得主公信任。太祖在京城做官时,经常提携他;镇守淮阴时,以他为心腹,让他承担城内防卫;世祖做镇西长史时,任用他为镇西长流参军。
B.萧景先未雨绸缪,严备以待敌人。谢天盖与敌人串通煽动时,他做好周密准备,等待敌军来犯,又依山筑城,堵塞关隘,讨伐谢天盖的党羽,于是进号为辅国将军。
C.萧景先深感君恩,主张德义化人。他曾上奏赞颂皇上的德行,深得皇上肯定;在出征没来得及回军身患重病自觉不会再好起来的时候,仍然担心自己会愧对君王。
D.萧景先爱兵爱民,熟悉司部一带。桓天生等人在雍州边界上骚扰,司部以北地区人心骚动的时候,皇上派他总率步骑,直指义阳。也正是他的到来,让百姓安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2)但夙荷深恩,今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称,上惭慈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骤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秦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内,不能自拔。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善明为电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翔将军、巴西梓渡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沈做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做之暗于兵机,人情离怨。贼之根本既灭,枝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做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仍迁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证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曰:“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我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廊清朝盈济济部怀既中不敢昧于富责矣。”太祖践阼,以善明勤诚,封新途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B.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
B.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
C.持丧,护丧;服丧。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是严格按照亲疏远近来制定的。
D.践阼,指走上阵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昨”“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善明少有才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刘善明熟谙敌情,分析准确。刘善明对沈攸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C.刘善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哀,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D.刘善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屋舍很简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2)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