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才德出众,为人所赏识。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其中徐稚被认为是这几个人中最优秀的。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小题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0 12:4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焉。王莽末,四方溃畔,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鲂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迁郏令。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资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鲂乃遁去。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鲂诣行在所。帝案行斗处,知鲂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当讨击,勿拘州郡。”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帝且赦之,使鲂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之。鲂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今日受诛,死无所恨。鲂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中元二年,帝崩,使鲂持节起原陵。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

(选自《后汉书·冯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B.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C.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D.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则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B.车驾,指帝王出行的工具,即所乘的马车。文中为帝王的代称。
C.帝崩,对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这种说法从周代开始。
D.乞身,旧时视任官为委身于国君,因此将官员自请离职称为“乞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鲂为人仗义,营救受难之人。虞都尉造反,想趁机灭了仇家申屠季家族,申屠季只好逃亡去归附冯鲂,冯鲂怒斥欲捉拿申屠季的虞长卿,带着申屠季回到营垒。
B.冯鲂很有谋略,受到光武帝赞赏。当时拥兵称帝的特别多,冯鲂极具谋略,拥护光武帝,光武帝听说后很赞赏,征召他来自己的临时住地,任命他为虞县县令。
C.冯鲂遭受围困,英勇奋战而出。冯鲂任郏县县令时,郟县强盗延褒等带领三千人围攻县府,冯鲂带领官吏随从们七十多人力战多日,直至城池丢失才跑了出来。
D.冯鲂宽宏大量,赦免造反之人。光武帝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各聚落,并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冯鲂严厉斥责他们后全部赦免,让他们去种田务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
(2)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__其傍,以就学焉。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后征,四迁为侍中。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遗赖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选自《后汉书·张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B.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C.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D.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狄》是中国现存最旱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家典箱之一,它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很多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
B.处士又称为“隐士”“高士”,是古代对有德有才而又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的称谓,后也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C.老氏指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著有《南华真经》。
D.五更是古代的荣誉称号,相传周天子为提倡孝悌,设“三老五页”以父兄之礼尊养年老德高、阅事深的退休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霸熟知礼仪,深受众人敬重,他幼年即懂得孝顺礼让,讲究合乎礼仪,从人认为他可以与古代贤人比肩。
B.张霸勤于学习,精通儒家经典,他自幼熟读经书,修订《严氏春秋》,自成一家,同乡学子因此慕名而来。
C.张霸为官有道,治下百姓安宁。他任职地方推荐人才,倡导儒学,收服盗贱,民众和乐,他有很高的声望。
D.张霸道法自然,淡泊虚名微利。他主动辞官归乡,不屑巴结权贵,临死前要求儿子就地安葬,深受后人景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
(2)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②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送殡用的绳索)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③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①圹:墓穴。②窆:下葬。③移时:过了一会儿。④茂才:秀才。⑤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⑥牧伯:州郡长官。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乃共期日(__________) ⑵巨卿士,必不乖违(__________)
为挥涕(__________) ⑷式见而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子怀道隐身”
A.尽欢而别B.屣履而呼曰
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D.号哭而来
【小题3】下列各项与“子未我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C.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D.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⑵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小题5】用“/”为第③段划线句断句。
式 行 部 到 新 野 而 县 选 嵩 为 导 骑 迎 式 式 见 而 识 之 呼 嵩。
【小题6】细读全文,概述范式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各题。

冯勤字伟伯,魏郡繁阳人也。长八尺三寸。八岁善计。初为太守铫期功曹,有高能称。期常从光武征伐,政事一以勤。勤同县冯巡等举兵应光武,谋未成而为豪右焦廉等所反,勤乃率将老母兄弟及宗亲归期,期以为腹心,荐于光武。初未被用,后乃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帝以为能,尚书众事,皆令总录之。司徒侯霸荐前梁令阎杨。杨素有讥议,帝常嫌之,既见霸奏,疑其有奸,大怒,赐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以成仁邪?”使勤奉策至司徒府。勤还,霸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拜勤尚书仆射。职事十五年,以勤劳赐爵关内侯。迁尚书令,拜大司农,三岁迁司徒。先是三公多见罪退,帝勤,欲令以善自终,乃因宴见从容戒之曰:“朱浮上不忠于君,下陵轹同列,竟以中伤至今,死生吉凶未可知,岂不惜哉!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诫。能尽忠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勤愈恭约尽忠,号称任职。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中元元年,,帝悼惜之,使者吊祠,赐东园秘器,賵赠有加。

(节选自《后汉书·冯勤传》)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人能道  弘:阔大、广大。 ②政事一以勤  委:托付
③莫不服焉  厌:满足
B.①无也,无莫也  適:专主。 ②期以为腹心  悉:全部、都。
霸本意    陈:陈述。
C.①躬自厚而薄于人 责:责备。 ②举直诸枉    错:放置。
③帝勤 贤:贤德。
D.①美目兮  盼:盼望 ②不过 贰:两次。
③帝以为能   益:越发、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封建社会的富豪大族、世家大户,古代曾以右为尊上,故称“豪右”。
B.“宗亲”指同宗的亲属,它与姻亲有同有异,是姻亲中受古人重视的一部分。
C.“玺书”原指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皇帝的诏书也称“制书”。
D.“薨”是古时对“死”的一种讳称,一般称诸侯王公之死,也可称皇帝的嫔妃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勤颇有才能。他八岁就擅长算术,初入仕途时担任太守铫期的功曹,展示过人的才能,被铫期推荐给光武帝。
B.冯勤聪明能干。他起初没有被光武帝重用,后来他因筹划军粮时处理事情精明勤勉而受到光武帝的亲近和赏识。
C.冯勤处事稳妥。掌管封赏事宜时,他综合衡量受封者的功劳大小、封地的远近、土地的肥沃贫瘠等因素,受封者都很信服。
D.冯勤忠心耿耿。因以前重臣多获罪被免,光武帝担心大臣们重蹈覆辙,便加以告诫,他自此便更加恭谨,尽职尽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后汉书·冯勤传》)
(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离娄下》)
(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 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 ,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 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

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
A.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B.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C.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D.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少保。
B.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C.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其职掌为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
D.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后汉至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制纺织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寔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出仕期间,为葬父而卖掉田产,竭尽资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钱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
(2)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