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各题。

冯勤字伟伯,魏郡繁阳人也。长八尺三寸。八岁善计。初为太守铫期功曹,有高能称。期常从光武征伐,政事一以勤。勤同县冯巡等举兵应光武,谋未成而为豪右焦廉等所反,勤乃率将老母兄弟及宗亲归期,期以为腹心,荐于光武。初未被用,后乃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帝以为能,尚书众事,皆令总录之。司徒侯霸荐前梁令阎杨。杨素有讥议,帝常嫌之,既见霸奏,疑其有奸,大怒,赐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以成仁邪?”使勤奉策至司徒府。勤还,霸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拜勤尚书仆射。职事十五年,以勤劳赐爵关内侯。迁尚书令,拜大司农,三岁迁司徒。先是三公多见罪退,帝勤,欲令以善自终,乃因宴见从容戒之曰:“朱浮上不忠于君,下陵轹同列,竟以中伤至今,死生吉凶未可知,岂不惜哉!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诫。能尽忠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勤愈恭约尽忠,号称任职。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中元元年,,帝悼惜之,使者吊祠,赐东园秘器,賵赠有加。

(节选自《后汉书·冯勤传》)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人能道  弘:阔大、广大。 ②政事一以勤  委:托付
③莫不服焉  厌:满足
B.①无也,无莫也  適:专主。 ②期以为腹心  悉:全部、都。
霸本意    陈:陈述。
C.①躬自厚而薄于人 责:责备。 ②举直诸枉    错:放置。
③帝勤 贤:贤德。
D.①美目兮  盼:盼望 ②不过 贰:两次。
③帝以为能   益:越发、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封建社会的富豪大族、世家大户,古代曾以右为尊上,故称“豪右”。
B.“宗亲”指同宗的亲属,它与姻亲有同有异,是姻亲中受古人重视的一部分。
C.“玺书”原指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皇帝的诏书也称“制书”。
D.“薨”是古时对“死”的一种讳称,一般称诸侯王公之死,也可称皇帝的嫔妃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勤颇有才能。他八岁就擅长算术,初入仕途时担任太守铫期的功曹,展示过人的才能,被铫期推荐给光武帝。
B.冯勤聪明能干。他起初没有被光武帝重用,后来他因筹划军粮时处理事情精明勤勉而受到光武帝的亲近和赏识。
C.冯勤处事稳妥。掌管封赏事宜时,他综合衡量受封者的功劳大小、封地的远近、土地的肥沃贫瘠等因素,受封者都很信服。
D.冯勤忠心耿耿。因以前重臣多获罪被免,光武帝担心大臣们重蹈覆辙,便加以告诫,他自此便更加恭谨,尽职尽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后汉书·冯勤传》)
(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离娄下》)
(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孟子·梁惠王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0 11: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祐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 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 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 吴祐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 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 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2)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也。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妻窃谓充曰:“今贫居如此,难以久安,妾有私财,愿思分异。”充伪酬之曰:“如欲别居,当酝酒具会,请呼乡里内外,共议其事。”妇从充置酒晏客。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坐中惊肃,因遂罢散。充后遭母丧,行服墓次,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服阕立精舍讲授。
太守鲁平请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以捐沟中,因谪署县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后和帝公车征,不行。延平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特征充为博士。时鲁平亦为博士,每与集会,常叹服焉。
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尝置酒请充,宾客满堂,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说,以肉啖之。充抵肉于地,曰:“说士犹甘于肉!”遂出,径去。骘甚望之。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说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责,非所以光祚子孙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由是见非于贵戚。
迁左中郎将,年八十八,为国三老。安帝常特进见,赐以几杖。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椒房:后妃的代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B.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C.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D.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B.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诏、迁等。
C.“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足下”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充家境贫寒。虽已娶妻成家,但仍与母亲兄弟居住在一起。妻子不堪忍受贫困,主动分家,自立门户,遭到李充的数落和休弃。
B.鲁平很佩服李充,曾经强令李充出来做官。朝廷征召天下名士,鲁平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
每有集会,鲁平便要赞赏李充。
C.李充遭遇母亲离逝的不幸,十分哀伤。服丧期间,李充住在母亲墓旁守丧;有人偷盗母亲墓上的树,他怒不可遏,竟然亲手将其杀死。
D.李充曾为大将军邓骘列数天下高士,因为其中有人不合邓骘口味,邓骘不想让他再说,拿肉给他吃,李充将肉扔到地上,扬长而去。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zhì)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B.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C.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D.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2)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①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于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三而后至。舍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④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选自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注)①齐国:山东一带的官府。②玄纁:黑色和浅赤色的布帛,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礼物。③北军:城北军队的驻地。④君房:侯霸字君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B.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C.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D.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而后至 反: 反对
B.司徒侯霸与光素 旧: 老交情
C.乃张目视 熟: 仔细
D.帝从容问光曰     从容: 随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光武帝对严光的才干和品质非常了解,所以对于严光的不拘礼节和恃才傲物,他丝毫也不计较,可见他的宽宏大量。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严光用“巢父洗耳”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杨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元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肃宗即位,以为长乐少府。建初二年,迁宗正。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B.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C.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D.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文中指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表示敬意奉赠的礼物。
B.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
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后来,刺史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谷贱时增其价而来之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般有志于学,常读不辍。他年少时就立志修养品行,讲诵不怠;河西与内地沟通后,他将家属东迁到洛阳,又拜师修经学。
B.刘般德才兼备,受人好评。建武十九年,皇帝在沛诏问郡中诸侯,太守推荐刘般可为诸侯师表;扬州刺史观恂认为他什么话都敢说,行为不受人怨恶。
C.刘般心怀百姓,体恤民情。皇帝想设常平仓,刘般据理反对;朝廷禁民二业,他认为打鱼捕猎不妨害农事,有助谷食。
D.刘般据实言事,深受信任。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官吏检查结果多与实际不符,他认为务必要让刺史、二千石去核实,皇帝都采纳了他的进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分,不宜苦精若此。
(2)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