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乙)太史公曰:“先人①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焉!

上大夫壶遂②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③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④。孔子知言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先人: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②壶遂:曾和司马迁一起参加太初改历,官至詹事。③董生:汉代儒学大师董仲儒④司寇:掌管刑狱的官,公元前500年孔子任鲁国大司寇。害:妒忌。雍:阻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空文以自见 垂:流传
B.亦欲以天人之际   究:探求
C.小子何敢焉 让:责备
D.以为天下仪表 仪表:准则、规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得通道 吾还也
B.然此可智者道  其惑也,终不解矣
C.孔子知言不用  寡人于国也
D.达王事而已矣  臣具表闻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甲)首段运用典故,引用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来表明作者隐忍发奋,著书传世的坚定信念。
B.选文(甲)介绍了《史记》的编写体例,强调了自己隐忍负重著书立说的宏大抱负,同时流露出难以言说的孤愤之情。
C.选文(乙)借评述孔子作《春秋》一事,表明作者通过记述历史、褒善惩恶来树立批判是非的标准。
D.选文(乙)用孔子作《春秋》与自己编纂《史记》作对比,表达了作者承续先贤,成就一家之言的愿望。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韩愈。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2 11:4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宴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 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只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椎桴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固境而引兵归。

【小题1】用斜线“/”为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小题2】将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最比其羸弱者
【小题3】将下列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子卿曰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子美曰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庾信曰落
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梁简文
曰湿花枝觉重宿鸟羽飞迟韦苏州曰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三者虽有所祖然青
愈於蓝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秦二世三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B.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C.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D.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18岁时行冠礼,表明男子成年了,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旧时女子也是18岁成年。
B.季父:最小的叔叔。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C.《史记》全书分为五部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项羽本纪》属于“本纪”的内容,“本纪”是以王朝的更替为据,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D.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左司马曹无伤”中“左司马”就是掌管军事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英勇无畏。在钜鹿之战中,他焚舟破釜、自绝退路以激励将士,最终成功扭转战局。
B.项羽虚荣残暴。他执意衣锦还乡,有人因所提定都关中之说拂逆其意而惨遭烹煮之大祸。
C.项羽自尊仁爱。他自觉无颜还乡而拒绝船夫以图再起的建议,不忍杀其爱驹而赐予他人。
D.项羽执迷不悟。面对惨败,他至死不愿省察自我过错,而将一切归咎为上天的刻意安排。
【小题4】把第二题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用兵。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用兵 好:________________
(2)吴起不 悦:________________
(3)三军 将:________________
(4)是之时 方: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为边郡太守,徒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广 走:走回
B.三人马步行 亡:通“无”,没有
C.是时暮 会:适逢
D.单于闻广贤    素:向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虏多近,即有急 年九十
B.而广良家子从军击胡    其无礼于晋
C.大军不知广所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广陇西都尉    臣韩王送沛公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B.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D.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属国: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拜”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D.平旦: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平旦即即每天清晨的 3~5 时。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时精准射杀。
B.李广骁勇善战,深受青睐。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李广立下战功,朝廷对他大加赞赏,并赏赐将军印。
C.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成功吓退敌兵。
D.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