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端木赐,卫人,子贡,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谓门弟子曰:“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至齐,说田常曰:“君之鲁过矣,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吴王曰:“善。虽然,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辱而临之?”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如此,破越必矣。今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许诺。于贡报吴王。吴王遂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修兵休卒以待之。”吴王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吴王去晋而归,三战不胜,越遂杀夫差。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图,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B.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C.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D.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或反义,或同义,如:韩愈,字退之。
B.二三子,敬称,指诸位。古人敬称对方的词还有“子”、“君”、“吾属”、“足下”、“殿下”“阁下”等。
C.乘,古时指四匹马拉的一辆车。春秋时代习惯用车辆的数目来衡量国家的强弱,千乘之国,即指中等诸侯国。
D.泗,泗水,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曲阜孔庙杏坛对联曰:“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洞彻时局,目光长远。在他出使齐国之前,他就清楚了田常伐鲁的根本目的,所以他的游说关键点放在伐吴将会对田常有利的方面。
B.子贡富有谋略,豪迈慷慨。子贡在田常犹豫时,慨然赴吴游说吴王,让吴王知道攻打齐国的好处,从而解决了田常的顾虑。
C.子贡头脑灵活,随机应变。在游说越王时,先恐吓后利诱,建议越国派出军队攻打吴国,越王同意他的建议。
D.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与纵横家苏秦、张仪一样纵横捭阖。子贡的这次出使,堪称“上兵伐谋”的典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2)越王除道郊迎,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辱而临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2 11:25: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随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接纳。
C.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王:让……做王。
D.遂五诸侯灭秦   将:率领
【小题2】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B.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C.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D.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项羽,名羽,字籍。古人自称时往往称其字,而在称别人时往往称其名。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C.谨诺:遵命。谨,表恭敬。如“谨启”,表示恭敬地陈述,是书信的常用语。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写了鸿门宴的部分内容,既反映了刘邦、项羽双方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B.作者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或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樊哙吃生彘肩这行为,刻画了他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C.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既有弃关中的战略错误,又有自立为王的政策错误,还有恃勇骄横、刚愎自用的性格原因。
D.司马迁对项羽的一生作了客观评价,既赞扬了他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失败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态度。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听之。赵尉文(1)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2)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取材于《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1)尉文:地名。(2)乐乘:燕将乐毅族人,先为燕将,伐赵,为廉颇所擒,遂为赵将,后来赵封他为武襄君。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军固不战 壁:驻守
B.妾得无随坐乎 随坐:连坐
C.败走     详:假装
D.令之     毁:诽谤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赵王以括为将 括母
B.得解邯郸之围 燕割五城请和,听之
C.赵以数困秦兵 廉颇亦思复用
D.赵王亦括母先言    赵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
【小题3】将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小题4】蔺相如、赵奢、赵括母都认为赵括不适合做统帅,请根据选文内容分别概括他们这样认为的原因。
【小题5】《廉颇蔺相如列传》结尾处,司马迁高度评价蔺相如:“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请你也用一句话来评价廉颇,并结合选文相关内容陈说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貕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①晏驾: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群众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禁宫,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
C.在我国古代,“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相,指的是降官。
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让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土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①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梁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B.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C.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D.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秦汉时掌管宫廷侍卫的官员,隋代后为六部内各司的主管;后世也指医生。
B.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中的“陛”是指宫殿的台阶。
C.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矫诏”是指假托、假传或篡改皇帝的诏书、诏令。
D.卒,原指诸侯死亡,唐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文中的“以官卒”是指在官任上去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赵王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廷“罪三族”的诏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了长安。
B.田叔才能卓著,受到高祖称赞。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田叔得到召见,高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
C.田叔审查案件,替汉景帝着想。田叔调查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D.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还钱。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毁谤君主,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少时,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珣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逐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日:“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闲汝先古之有意者今暴得大名不样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日:“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和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项籍少时,学不成/适得府君,明日来迎汝
B.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无丝竹管弦之盛
C.闻陈王敬走,秦兵又至/不出,火
D.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B.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
C.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
D.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胸有大志。少时不学一人敌,要学万人敌: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羽看到后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B.项梁富有智慧。他来到吴中避祸,是中的贤士大夫都出自他的门下;而那些宾客和子弟也通过项梁操持主办的一些大事了解了他的才能。
C.项羽勇武有力。在项梁的眼色暗示下,他杀掉了会稽郡守殷通;又连续击杀了殷通的部下一百来人,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在地上。
D.陈婴行事谨镇,东阳县的年轻人推举他做首领,他推辞不过才接受年轻人又想让他称王,他听从母亲的建议不敢为王。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