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开头两句,交代时令是秋季,地点是山间小路,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被贬后的失落伤感。
B.第二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C.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意境凄凉萧瑟。
D.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树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E. 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小题2】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8 05:2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庄公与齐战于长勺,两军相望,此为何时!而“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彼曹刿遽一战许之,意者刿亦迂儒曲士之流欤?观从庄公战,以我之盈,乘齐之竭;以我之整,逐齐之乱。机权韬略,与孙武、吴起并驱争先。使庄公之言,诚迂阔而不切事情,岂足以动刿之听耶?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必有说也!

马之所以不敢足者,衔辔束之也;民之所以不敢肆意者,法制束之也。衔辔败,然后见马之真性;法制弛,然后见民之真情。困之不敢怨,虐之不敢叛者,于法制耳。大敌在前,抢攘骇惧,平日之所谓法制者,至是皆涣然解散矣。法制既散,真情出……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乱,子羔走郭门,刖者守门,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曰:“吾亲刖子之足,此子报怨之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君治臣也,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夫人在缧绁之中,锱铢之施,视若金石。子羔特一有司耳,徒有哀矜之意,无哀矜之实,人犹且报之若是,况庄公君临一国,小大之狱皆必以情,人思报,岂子羔比耶!狱,死地也;战,亦死地也。昔居死地尝受其赐,今安得不赴死地以答其赐哉?民既乐为之死,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吾尝论古人之言兵,与后人之言兵不同。盖有论战者,有论所以战者。军旅形势者,战也;民心者,所以战也!昔晋士蒍尝曰:“礼乐慈爱,战所也。”当时之论兵者,每如此。柳宗元论长勺之役,乃谓:“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吾未之信。”乃历举将臣士卒地形之属。宗元之所言,皆所谓战,而非所以战也。乌足以知之

(取材于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说也 殆:恐怕
B.马之所以不敢足者 肆:放纵,放开
C.于法制耳 劫:约束
D.礼乐慈爱,战所也 蓄:蓄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听讼用情”对曹刿之问战  彼曹刿遽一战许之
B.君治臣也 人思报
C.真情出   此子报怨之时也
D.观从庄公战 所以深赏而亟许之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其迂阔而远于事情耶
为什么他不合时宜而且离事实真情很远啊
B.先后臣以法,欲臣免之于法也
先后(都是)依法来(处置)我,希望我(能)免于法律的(制裁)
C.则陷坚却敌,特馀事耳
那么攻陷坚强的防卫打退敌人,只不过是小事罢了
D.乌足以知之
怎么能够明白这事呢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②徒以断狱为战之具。
【小题5】鲁庄公的哪条理由让曹刿认为“可以一战”?请用《曹刿论战》中的原句回答。
【小题6】文中举子羔为卫政的例子,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①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 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②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③未遇,傅岩④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 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⑤,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注)①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过长江,在杭州建都。②中流击楫:《晋书·祖逖传》中载,逖统兵北伐,渡 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磻(pán)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而拜 相的故事。④傅岩:相传傅说原是傅岩地方的一个筑墙的奴隶,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⑤林处士:林逋, 北宋人,隐居西湖孤山三十年,养鹤种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西湖范围之小,容量之浅。可就是这么一弯湖水,南渡以来,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安乐窝。
B.该词为游览西湖时所作,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词人自身的愤慨之情和对国事的深深忧愁。整首词的风格婉约,含蓄隽永。
C.在表现手法上,上片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慨淋漓的情怀;下片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议论国事。
D.这首词既绘眼前实景,亦有词人的遥想,通过近乎议论散文的笔法,以一系列的设问、感叹将主旨一层递进一层地表现出来。
【小题2】后人评价此词道出了南宋灭亡的原因,请结合全词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