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墨池记

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①,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    

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③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④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①张芝: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
【小题1】第①段方框内应该填入的虚词是( )。
A.乎B.也C.哉D.邪
【小题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隐然而高:________ 虽一能不以废:___________
【小题3】对“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后世人书法不如王羲之,难道是学习比不上他么?
B.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的,难道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吗?
C.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哪里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D.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怎能使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小题4】“教授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间的目的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7 12:4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1)非于钩戟长铩也(   ) (2)非于九国之师(   )
(3)度长大(   )    (4)八州而朝同列(   )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小学而大遗B.以为桂林、象郡
C.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小题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小题4】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不可食也胜:尽
B.罟不入洿池数:细密的
C.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负:背负
D.王无岁罪:罪恶
【小题2】选出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申以孝悌之义/邻国民不加多
B.涂有饿莩不知发/今人有大功击之
C.是何异刺人而杀之/寡人之国也
D.天下之民至焉/用兵之效也
【小题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B.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C.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D.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扫石坐    弃甲曳兵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  盘盘焉囷囷
C.乐无已乎    孰能讥之乎
D.遂李及道士别 今君廉颇同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3)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1分)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也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偷乐而后穷。圣人权其轻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学者之言,皆曰轻刑,此乱亡之术也。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夫欲利者必恶害,害者利之反也,反于所欲,焉得无恶。欲治者必恶乱,乱者治之反也。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甚者,其罚必重矣。今取于轻刑者,其恶乱不甚也,其欲治又不甚也,此非特无术也,又乃无行。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也。刑盗,非治所刑也;治所刑也者,是治胥靡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欲治者何疑于厚赏!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伤民,轻刑可以止奸,何必于重哉?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奸尽止则此奚伤于民也?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奸必止者也。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故先圣有谚曰:“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是故轻罪者,民之垤也。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非乱国也则设民陷也,此则可谓伤民矣!
(节选自《韩非子·六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军旅之难犯:侵犯
B.明主之法,也揆:准则
C.又一国劝:劝勉
D.故人之也易:轻视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相忍饥寒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B.是故欲治甚吾妻之美我
C.欲治者疑于重刑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此不察治者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B.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C.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D.明主之法揆/也治贼/非治所揆也/所揆也者是/治死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天饥岁荒, 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4分)
(2)是故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4分)
(3)所谓轻刑者,奸之所利者大,上之所加焉者小也;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止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