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且相如贱人(___________) ②相如车避匿(___________)
吾念之,强秦……(________) ④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B.大王必欲
C.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而相如叱之
【小题3】翻译句子。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4】在“将相和”的故事中,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绘人物?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7 12:4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成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 羽岀/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侯,古代爵位的一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最高为彻侯,后改称列侯。
B.朕,第一人称代词,解释为“我”。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本纪,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D.太史公,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为汉武帝所设,第一任太史公就是司马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B.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C.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舜的后代,虽有与舜一样的双瞳子,但可惜为人过于残暴。
D.司马迁辩证看待项羽,既肯定他灭秦的功业,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2)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
【小题5】根据所选语段,概括项羽失败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啮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雕:画。②胹(ér)熊蹯(fán):煮熊掌。其肉难熟。③首山:即雷首山,又名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 ④宦:为臣隶。 ⑤毋及难:不会遭难。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赵盾、随会前
(2)灵公
(3)欲以赵盾
(4)伏士不能进而脱盾
【小题2】找出与“未知母存不”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盾义之,益与之饭肉。
【小题4】选文表现了赵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小题5】请概述示眯明知恩图报的行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① 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② 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平民百姓。②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小题1】下列对画横线文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B.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C.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D.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类似的词语还有“践祚”。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是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到隋朝才科举取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
C.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
D.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2)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枣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C.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接近,沾染
D.欲诛有功之人    诛:惩罚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樊哙覆其盾于地 得复见将军于此
B.以待大王来     请以剑舞
C.与之同命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劳苦而功高如此 立而饮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  (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按剑而跻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得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小题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