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时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注释)①扈从:跟从,随从。②喑:哑嗓,不能发声。③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于上座_____________ (2)当代词客,前身应画师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文意,“贼陷两京,驾出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历史事件有关。
【小题3】根据文中“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这句话,从本学期早读“王维专题”中选择一首诗,分析诗中的这个特点。
【小题4】翻译并回答相关问题
(1)翻译: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
(2)“独维得免”的原因,依照文意至少有以下两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维才能出众的一组是______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③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④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⑤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
A.①④B.②⑤C.③④D.④⑤
【小题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公主请王维上座,是因为王维独奏的《郁轮袍》正是公主所讽诵的,而《郁轮袍》又是王维自己的佳作。
B.安禄山逼王维到洛阳,把他拘留在普施寺,是因为安禄山非常嫉妒王维的才能。
C.曾经有人拿了按乐的图画给王维看,王维应答准确,说明王维对音乐非常精通。
D.王维除了善属辞,工草、隶,闲音律,通诗善画之外,还笃信佛教,吃蔬着素,足见其受佛教影响之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0 11: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时伦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B.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C.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D.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聚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主是古代帝王之女的称谓,始于战国。汉朝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公主,后代沿此制。
B.古代称公主的丈夫为驸马。汉朝设“驸马都尉”的官职,掌管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做这个官,简称驸马。
C.著作郎是古代文官的一种,三国时始置,后在不同的朝代其名称和职责也有所区别。著作郎下有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官。
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历代相沿不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君虚喜欢安静,看不惯喧闹。他父亲的爱牛掉到井里,父亲带人营救,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对此很反感,在室内放下帘子不看那种喧闹的场面。
B.李君虚体谅别人,宽容大度。门生王铁偷了他的衣服被他发现,他不但不追究,反而为王铁着想,后来王铁回来谢罪,他还像当初一样对待王铁。
C.李君虚不爱钱财,为官清廉。他父亲死后,家里的财产他全让给了弟弟,只要了几千卷书;任吏部尚书时,有人暗中要给他金子以谋求官职,他坚辞不收。
D.李君虚受到器重,辅佐幼主。明帝遗诏委李君虚以重任,让他和袁粲共同辅佐幼主,但托付袁粲等人是假,明帝的意思只在李君虚身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是知成败一也   是:这样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转:归家
【小题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都:大
B.京师李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
C.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视事主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课文中提到的“征” “辟”“举”反映了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中“举” 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征” 是皇帝征聘人才到朝廷任职,“辟”是高级官府征召人才任属官。
C.“时国王骄奢”中的“国王”指的是汉代实行封国制下的河间王刘政。这种封国的国王是刘姓宗室成员,封国的行政地位与郡同级,历史上亦称为“郡国制”。
D.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侯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真子也。嗣父官为都指挥使将父兵,转战有功,累进都督佥事。复以父死事故,封武义伯,禄千石,予券。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三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仁宗即位,命掌后府,加太子太保。时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前卒,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代镇,不协。黎利益张,数破郡邑,杀将吏。智出兵数败,宣宗削智爵,而命通佩征夷将军印,帅师往讨。黎利弟善攻交州城,都督陈濬等击却之。会通至,分道出击。参将马瑛破贼于石室县。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尚书陈洽与焉。通中伤还交州,利在义安闻之,自将精卒围东关。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按察使杨时习执不可,通厉声叱之。清化守罗通亦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朝廷遣柳升等助通,未至。二年二月,利攻城。通以劲兵五千出不意捣贼营,破之,斩其司空丁礼以下万余级。利惶惧欲走,诸将请乘胜急击。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复振。树栅掘濠堑,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谅江,而围交益急。通敛兵不出。利乞和通以闻。会柳升战殁,沐晟师至水尾县不得进。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其年十月,大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利盟,约退师。因宴利,利亦以重宝为谢。明年,通还京,群臣交劾,论死系狱,夺券,籍其家。正统四年特释为民。景帝立,起都督佥事,守京城。御也先有功,同知,守天寿山,还其家产。景泰三年卒。天顺元年诏通子琮嗣成山伯。

(节选自《明史·王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B.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C.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D.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大小不等。
B.太子太保: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多数情况下仅为一个荣誉称号加封给重臣。
C.交阯:又名“交趾”。秦后设“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其后地域范围历经演变。
D.景泰: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朱祁钰也就是上文中的“景帝”,“景帝”是他的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通出身显赫,蒙受父荫。作为金乡侯王真之子,他承袭父职任都指挥使;父死后又被封为武义伯,食禄一千石,并赐予世券。
B.王通失利之后,意气沮丧。他奉命讨伐黎利在宁桥中了埋伏,大败受伤后意志消沉,暗中接受黎利给他的封号,并割地求和。
C.王通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宣德二年,王通率兵出其不意,大败黎利,众将请求乘胜追击,而他犹豫不决,以致敌人卷土重来。
D.王通晚年立功,得以善终。正统四年,他被特释为民。景帝起用他为都督佥事守卫京城,因抵御也先有功而升官,并归还家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
(2)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