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吻如刀割

内尔明·伊尔迪里姆

(1)嗨,我是萨米。不用冥思苦想我们在哪里遇见过。我们素未谋面。

(2)我是萨米,今年16岁。童年的我渴望长大后成为一名船长。我常常梦见旗子、桅杆,还有救生艇入海的咯吱声等,我梦见自己身着雪白制服站在桥上。暴风雨会不时袭来,大海会愤怒地咆哮,那汹涌的波涛如同挥舞斧头的强盗般冲击甲板。船上一片狼藉,我自然会快速上去查看。听起来甚是自负,但我就是充满英雄气概,我就是有能力让最狂热最暴躁的大海卑躬屈膝。

(3)为了缓解乘客的恐惧,我会漫步在甲板上,抚摸孩子们的头发,询问老人们的健康,为年轻女士点燃香烟。我会伏在船的栏杆上和鱼儿对话,看着城市灯光照亮了远方的海岸,憧憬着把船泊在前方等待我的福地。港口城市热切地召唤着我,把隐藏在其闪烁灯光下的财富放在我的脚前。我会向着灯光满速前进。就在我即将抵达甜蜜梦境中的海岸时,耳旁传来母亲温柔的声音,“醒醒,早上了。”

(4)我会起床祈祷:亲爱的上帝,即便我永远成不了一个船长,至少赐予我一次乘船远航的机会吧。当我能在大海上航行的时候,我会抱怨上学仅仅为了去解决“浴缸里有多少升水……”这样的问题。我会在早餐时把梦境复述给母亲听。她一边笑意盈盈地倾听,一边在面包上涂上橘子酱。那样的年代里我们餐桌上有橘子酱,母亲的呼吸温暖着我们的壁炉,真是一段快乐的日子。

(5)然后我长大了,那个名曰战争的东西在我的小镇爆发。它改变了城市之光的颜色。闪烁着对生活热情的那些灯光一个又一个地熄灭了,让位于葬礼上的悲伤油灯。夜晚落在我们身上的是炸弹雨,而不是流星。一场大火让我家的房子被夷为平地。火焰吞噬了很多人,我母亲是其中一个。如同地狱的火焰烧毁我的家人、我们的房子、我们的过去和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一个接着一个。

(6)我风烛残年的父亲决定带我离开。终于有一天他宣布:“我们明天离开。”那天晚上是我最后一次在长大的城市睡觉,也是多年来第一次又梦见了童年的梦。海浪拍打着轮船,我在桥上微笑着。地中海像一个地图横亘在我面前。在地平线上,一个小小的被冲刷得很白的房子在那个新城市充满希望的灯光里向我眨眼。

(7)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来到土耳其边境,到了一个他们称之为难民营的地方。“别担心,”我父亲会说,“我们不会待很久。”父亲和很多人一样打算离开难民营去寻找更好的地方。所有人都指向同一个救世主——阿卜杜拉,他会告诉我们出路。但他说旅途费用昂贵,要到达灯火通明的城市并开始新的生活,每人要4000美元。父亲先是凝视我,又看看阿卜杜拉,然后又望了望脚下那裂开的土地。几天后,他做出了决定。有天晚上,他靠过来在我耳边低语:“你明天离开。”

(8)“你呢?”

(9)“你先走,我随后就到。”

(10)撒谎从来都不是父亲的强项,这次仍然不是。

(11)我鼓足勇气才说出来:“没有你,我哪里都不去。”但他示意让我闭嘴,仿佛我说了最亵渎神灵的话。那天晚上夜空没有星星,我无法许愿。我只是紧紧攥住父亲的手。

(12)第二天父亲陪我到难民营出口处,那里有辆红色卡车在等我。他数了4000美元,放到阿卜杜拉张开的双手上。父亲站在司机旁边,把我用力地推出去。我弯下腰,亲吻了他那疲惫的双手。它们刺痛了我的嘴唇。当离开就意味着永别时,吻如刀割……

(13)我在卡车后备厢中待了7个小时才到达穆拉。暮色降临,华灯初上。我看着车子驶过的窗户:金黄色的灯光从窗帘后面流出。晚上我们驱车到港口。看到停靠的船舶让我想哭……卡车司机载着我,要把我快递到船上,这轮船和我梦境中的船毫无相似之处。雨水疯狂扑打在我的脸上,一个胡子长得像厕所刷子、有着一张凶悍脸的男人,把我带上船,抬起甲板上的一层盖子,把我推下楼梯。这时我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封闭的地下室,这里挤满了数百的男男女女和儿童。我心怀恐惧,睁大眼睛,而他们已经缩在船舱阴影中,然后我挤进了人群。

(14)储藏室密不透气,我们挣扎着呼吸。接近黎明时分,船开始翻腾,像一个翻滚作呕的胃。甲板上面传来跑步声和咔嗒声。我们敲击着头顶的盖子,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大喊,但无人应答。突然人群中有个女人大叫起来:“船沉了!”然后尖叫声、祈祷声、低语声,还有孩子们的哭泣声响成一片。

(15)当我们的船沉入地中海时,我听见母亲温柔的声音在我耳旁低语,就像一首摇篮曲:“睡吧,夜晚到了。睡吧,夜晚到了。”

(16)我是萨米。若是让你感到抓狂,我很抱歉,但这是我们认识的重要时刻。因为当我寻找一个透出金黄色灯光并且能让我得以休息的小房子时,我和小船下沉到地中海深处。但是你们的世界正常运转。

(17)我是萨米,我悄悄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悄悄地走。你们继续生活,仿佛我从未死过,也看不到我的存在。我把它写下来,因为不论我在你的星球上有多么渺小,我必须留下证据。如今,我趴上地中海深处的坟堆,飞驰的海星在脚下穿梭,而我的身体上,海浪翻飞。

(节选自《文汇报》2015年10月22日)

【小题1】第(2)(3)两段描写“我”童年的梦境有何用意?
【小题2】第(7)段黑体字分别表现出父亲怎样复杂的心理?
【小题3】分析第(12)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4】对文中多处提到“灯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灯光”反复出现,前后呼应,使文章意脉贯通,布局绵密精巧。
B.“灯光”有虚有实,虚实交迭,使文章内蕴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C.“灯光”温馨美好,映衬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深化了文章主题。
D.“灯光”明灭变化,暗示萨米梦想幻灭,表明他对现实彻底绝望。
【小题5】第(3)(15)段,都写到母亲温柔的声音,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第(3)段:
第(15)段:
【小题6】赏析文章结尾两段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0 12:4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打完这盘台球

(法国)都德

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情况怎样了呢?

那些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像在窥视什么东西。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为什么不进攻呢?还等待什么呢?

原来是等候命令,而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可是总司令部并不远。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一直伸展到正房的阶前。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这就是军队为什么在那里等待命令的缘故。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

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这盘球打得真精彩。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

看!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副官们都奔到窗口。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

“让他们攻吧!”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大家都要求见元帅。可元帅是见不着的。我不是对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

“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到底还是年纪太轻!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这回,元帅可怒不可遏了,脸上显出惊奇和愤怒。正在这时,一匹跑得四蹄翻飞的马奔到了院子里。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不顾卫兵的拦阻,一跳闯上了石阶:“元帅!元帅!……”

元帅无名火有八丈高,脸红得跟鸡冠一样,出现在窗口,手里还拿着球杆:“有什么事?……这成何体统?……难道这儿没有卫兵了?”“可是,元帅啊……”“好吧……回头再说……等我的命令,真他妈的!”窗子又使劲地关上了。等他的命令!

那些可怜人,正是在等候啊!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待在那里毫无动作。一点办法没有。他们在等候命令……不过,死是无须等候命令的,于是这些人就整百整百地死去。从他们张开的伤口里,不声不响地流着法国的忠贞之血……台球室里,也异常紧张:元帅又领了先;可是那个小个儿大尉象狮子似地抵抗着。

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

几乎来不及记分了。战争的声音越来越近。元帅只差一分了。炮弹已打到花园里。有一颗竟在水池上空爆炸了。镜面似的水四分五裂,一只天鹅在卷成漩涡的一大堆带血的羽毛里慌慌张张地游着。这是最后一声炮。

现在是一片沉寂。没有别的声响,只有雨点落在灌木上的声音,小土山下隐约的鼓声;在渗透雨水的路上还有一种有如羊群狂奔的踏步声……军队是完全垮了。

元帅打赢了他那盘球。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大炮机枪,让我们看到法军兵士们的严阵以待,“窥视”和“瞄”这两个动词,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可他们却不能发起进攻,因为在打台球的元帅还未下达命令。
B.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了法军元帅贪图享乐、没有责任感,打台球上瘾成癖,一旦玩起来便如痴如醉,敌人开始进攻也不管不顾的形象。
C.作品把故事时间安排在敌人疯狂进攻、法军急待指挥的这一刻,揭示出法军的失败就是因为元帅在打台球。此外,台球不是在休息场所打,而是在前线的司令部里,其揭露鞭挞的意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突出和强化。
D.一边是满腔爱国热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士兵,另一边是深宅别墅内兴致勃勃打台球的元帅和奉陪的人们;一边是赢了比赛,一边是输了战争……小说用对比手法结构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题2】这篇小说中对司令部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小题3】小说的题目是“打完这盘台球”,以此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克·莫利 美国
①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②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③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④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⑤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⑥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者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⑦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⑧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B.作者笔下的门都是实实在在的,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C.作者笔法自然,信笔有感而发。如第二段说“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就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没有内在联系。
D.第四段对开门方式的描写,作者精选了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景,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不同心态,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小题2】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文Shai Oster 编译华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
“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
“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因此渔人都将它称做“长江女神”。
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渔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种传统中药药膏,逐渐使它恢复了健康。
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深深感染。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时光流逝。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
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鲸类物种。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预想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
(选自美国《华尔街日报》,获普利策奖,有删改)
【小题1】文章标题“‘长江女神’芳踪已逝?”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2】文章引用了东西方多国科学家对“拯救白鳍豚”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小题3】西方媒体一直有重视负面报道的传统。作为负有盛誉的普利策奖,更形成了鼓励“曝光”“揭丑”等题材的调查性报道的传统。新闻报道中“曝光”“揭丑”是否应该鼓励?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战争
美国·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小题2】关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选出错误的一项()
A.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
B.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C.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D.博学多才、能言善道,女主人公用她的才情和话语搭建了和“我”的桥梁。
【小题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撒网

苏联左琴科

俗话说什么世上有钱能使鬼推磨。扯淡,无稽之谈。世上,还有比钱更厉害的东西。这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得讲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才能明白。

故事是这样的。

我们厂有一个大红人,叫叶戈尔卡。此人专会招摇撞骗,留着一撇淡黄的小胡子,贼眉鼠眼的,鼻子活像一颗珠母压成的钮扣。

可他倒官运亨通。职务一升再升,尽分配给他一些轻松的工作,薪水还挺高。工长见了他要握手问好。一次,工长从叶戈尔卡身旁走过,还拿手指头胳肢了他一下,又彬彬有礼地冲他那么一笑。

工人们琢磨开了:怎么回事呀?这人有什么好的,能这么高升呢?想来想去,猜不透其中奥妙,就去找工程师弗尔斯。

我们说:“可敬的同志呀,我们有件事求您:工长头脑发热,该叫他煞煞车了。别让他老提拔自己的亲信叶戈尔卡,走过他身旁时,别去胳肢他。”

工程师一听吓了一跳,心想,这是不是在试探他,后来他又高兴了,说:“同志们放心好了。工长头脑发热,我去说他。叶戈尔卡我给他调动一下工作。”

就过了一个月,天气晴朗,南风习习,河水不像要泛滥。大红人叶戈尔卡越发走运了。这会儿不光是工长,连人人尊敬的工程师也同他嘻嘻哈哈,握手问好。

工人们惊讶之极。我也惊讶不已。我们寻思:世上真没有公道了?请问工长,凭哪一条提拔他,胳肢他呢?

我们一些人便去找党员厂长伊万·巴夫洛维奇。

我们说,您看,某某人如此这般,为什么如此不公平?

党员厂长拧紧了眉头回答说:“我知道了。某某人如此这般。我要管教工长和工程师。叶戈尔卡这个废物我要把他轰出去。弟兄们,你们回去吧,别影响了生产。”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叶戈尔卡简直红得发紫,像红色的罂粟花,又像园子里的菊花。谁都捧着,护着,四面八方争先恐后同他握手,厂长握手,工程师也握手,工长碰到他还要胳肢一下。

工人们叫了起来,就成群结队去找工人通讯员纳斯金。人们抱怨说:“你是我们工人的通讯员,是我们的主心骨,求求你把叶戈尔卡的事弄个水落石出吧。”

纳斯金说:“好吧,这个我能办到,马上帮你们的忙。只不过给我点时间,让我观察下,为什么这人青云直上。我非把他尾巴揪下来不可,你们瞧着吧。”

又过了个把月的光景,南风习习,河里不像会发水。鸟儿在空中飞翔,蝴蝶也翩翩起舞。

叶戈尔卡如今开得像茉莉花了,甚至像五颜六色的翠菊了。就连工人通讯员纳斯金,有次路过也胳肢了一下叶戈尔卡,冲他亲热地一笑。

于是工人们聚到一起讨论起来。说呀,说呀,舌头都磨破了,却毫无结果。

这时,我就插嘴了。我说:“弟兄们,既然蛇是我头一个发现的,还是让我来把他收拾了吧。只是宽限我些时候。”

第二天我突然来到叶戈尔卡那个科,悄悄地在门口站着。我往里一瞧,工长正准备回家,叶戈尔卡在他面前献殷勤,像是给他递外套。

叶戈尔卡说:“您可别感冒了,伊万·萨维奇。天气实在不怎么样。”

工长呢,拍着叶戈尔卡肩膀哈哈笑。他说:“叶戈尔卡,你这狗崽子,还真疼我啊!

叶戈尔卡毕恭毕敬地报告说:“伊万·萨维奇,对我来说,您就和我亲爹一个样。技术上您也呱呱叫。论长相,您太像我死去的妈了,就差她没长胡子。”

工长和叶戈尔卡握握手就走了。我打算从门口走开去,才迈出一步,看见工人通讯员纳斯金摇摇晃晃地来了。他说:“啊,叶戈尔卡,我的好朋友!你知道吗,这两天我写了篇报导,够意思。”

叶戈尔卡嘿嘿一笑。他说:“说实在的,你是多产作家。普希金、果戈理和你比起来,算个屁。”

工人通讯员说:“谢谢你夸奖,一辈子也忘不了你这话。愿意听吗,我把这篇报导念念。”

叶戈尔卡说:“何必念呢,没听我就五体投地了。”

俩人握握手,一起走出来。我跟在后面。

迎面走来了党员厂长。他说:“啊,叶戈尔卡,你好呀……你现在再看看我的肌肉。”

厂长挽起袖子给叶戈尔卡看胳膊。叶戈尔卡拿指头按了按,说:“嘿,结实多了。”

厂长说:“谢谢你,叶戈尔卡,这要感谢你呀。”

说着厂长和工人通讯员同叶戈尔卡告别,各自走了。

在街上我追上叶戈尔卡,抓住这坏蛋的胳膊说:“亲爱的,原来如此呀!你倒真会撒网抓鱼啊!”

叶戈尔卡却挽住我的胳膊,哈哈大笑。他说:“得了吧,亲爱的……你千吗管那么宽……还是讲讲你怎么样,儿子长得好吗?”

我说:“我家是姑娘,叶戈尔卡,不是儿子。孩子挺好,满地跑了…”

叶戈尔卡说:“我喜欢女孩儿。我从来就爱看女孩儿玩,爱给她们买玩具……”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南风习习,不像要发水。那个叶戈尔卡还那么红,活像鲜红的罂粟,又像园里的菊花。

昨天,我走过叶戈尔卡身旁,也胳肢了他一下。随他去吧。我寻思,他虽说是个坏蛋,倒还满招人喜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工人之口讲述故事,将琐碎事件和庸常人物作为关注对象,展现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怪现象。
B.小说用“罂粟花”“菊花”“茉莉花”的比喻,意在用花的盛放来凸显叶戈尔卡在工厂的特殊地位。
C.小说标题“撒网”,体现出作者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媚上欺下等不良社会现象的抨击。
D.小说中出现的一些俗词脏话,是作者有意以这样的方式力求语言的个性化,使之契合人物身份。
【小题2】小说中三次出现“南风习习”的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题3】为达到讽刺效果,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