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许谦,字远逊,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建国时,将家归附,昭成嘉之,擢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从征卫辰,以功赐僮隶三十户。昭成后,谦徙长安。苻坚从弟行唐公洛镇和龙,请谦之镇。未几,以继母老辞还。

登国初,遂归太祖。太祖悦,以为右司马,与张衮等参赞初基。慕容宝来寇也,太祖使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嵩率众来援,而佛嵩稽缓。太祖命谦为书以遗佛嵩曰:“夫杖顺以翦遗,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将军据方邵之任,总熊虎之师,事与机会,今其时也。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乎!”佛嵩乃倍道兼行。太祖大悦,赐谦爵关内侯。重遣谦与佛嵩盟曰:“昔殷汤有鸣条之誓,周武有河阳之盟,所以藉神灵,昭忠信。夫亲仁善邻,古之令轨,歃血割牲,以敦永穆。今既盟之后,言归其好,分灾恤患,休戚是同。有违此盟,神祗斯殛。”宝败,佛嵩乃还。

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及闻垂死,谦上书劝进,太祖善之。

并州平,以谦为阳曲护军,赐爵平舒侯、安远将军。皇始元年卒官,时年六十三。赠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曰文。

(选自《魏书·许谦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B.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C.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D.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儒经之首。
B.“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
D.“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看着等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谦年轻时就因才华出众而受器重。许谦年轻时就有文学才能,擅长天象图谶方面的学问,归附昭成帝后,执掌文书记录,并与燕风一起给献明帝传授经书。
B.许谦秉正刚直,不愿攀附权贵。苻坚的堂弟行唐公苻镇守和龙期间,亲自前往许谦的住地请来了许谦,但没过多久,许谦就以继母年迈而推辞返回。
C.许谦富有智慧,劝说佛嵩有功。慕容宝来犯,太祖派许谦请姚兴前来援助,但姚兴属将杨佛嵩却行动迟缓,许谦奉命劝说杨佛嵩获得成功,击退敌寇。
D.许谦功绩显赫,位显生前身后。许谦在辅助太祖建立基业,平定慕容宝来犯之敌等方面均有一定功劳,生前被封官赐爵,死后也得到朝廷的追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
(2)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6 12:0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荀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崩,大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日:“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肤欲大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日:“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敖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族,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职调动可用“迁”,“左迁”指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太祖,文中指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立的名号。
C.古代“郡”和“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所以二者并称,也用来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玄伯学识渊博。他对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和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都能够陈述。
B.崔玄伯受人信任。太祖、太宗都有事就向他询问,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还让他坐在朝堂,决断刑罚。
C.崔玄伯不贪钱财。太祖逝世时,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就拿出大量财物赏给朝廷官员,但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后为此赏赐了他。
D.崔玄伯生活节俭。虽然他身居高位,但生活很节俭,家里没什么财产,出门、上朝都无车子,有人认为他过度节约,而他却更加节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②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以为何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允,伯恭,勃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世祖曰:“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竟族灭,余皆身死。
高宗践祚,司徒等皆受重赏,允既不蒙褒异,又终身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类也。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礼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积日居中。有上事陈得失者,高宗省而谓群臣曰:“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侧,曾不闻一正言,不自愧乎?”遂拜允中书令。有司曰:“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妻子不立。”高宗怒曰:“盍先言?今见用,方言其贫。”是日幸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令公”之号,播于四远矣。高宗崩,显祖居谅暗,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允以老疾,频表乞骸骨,诏不许。卒,年九十八,“文”。
(选自《魏书•高允传》,有删改)
注①“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
B.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
C.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
D.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取名与字,很有讲究。名与字一般意义相连。高允,字伯恭。允,信也,恭,谦逊有礼貌,为人诚信又谦逊。伯恭,意为其家中排行老大。
B.布衣,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故称。
C.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往往是官员主动请求皇帝允诺自己回家乡去。而退休归家的是致仕、休致、归老等。
D.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谥号均由朝廷赐予,有褒贬之意。高允谥号“文”,义为忠信接礼,给予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为人正直,耿介忠厚。如除了司徒崔浩《国史》案敢于进谏外,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即使是皇帝不乐意听的事情,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
B.高允尽职忠君,受帝礼敬。高允忠诚而不自我夸耀,很多情形都如此,并且得到皇帝高级别礼遇和尊敬,甚至所有皇帝都不直呼他的名,而呼之为“令公”。
C.高允一心为公,清贫廉洁。高允身为高官,可家里贫穷得如同百姓一样,妻儿都无以为生,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被子和破旧棉袍,厨房中只有咸菜。
D.高允以国为重,注重教育。特别强调博士与学生的品行,这是录用的标准,至此郡府才有了正规的学校教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
(2)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出入不疑,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指示:指使,给……下指示
B.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    陈:通“阵”,战阵
D.吾政如此杀也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你们”
【小题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D.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2)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勰,字彦和,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勰生而母潘氏卒,其年显祖崩。及有所知,启求追服。高祖大奇之。社稷革创,拜光禄大夫。万机之事,无不预焉。南讨汉阳,假勰中军大将军,加鼓吹一部。勰以宠受频烦,乃面陈曰:“昔陈思王求而不允,今愚臣不请而得。 岂但今古云殊,鼓否大异?”高祖大笑,执勰手曰:“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无惭前烈,汝但克己复礼,更何多及?”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 滨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昼夜不离于侧,饮食必先尝之,而后手自进御。及高祖于壬城王澄奉迁高祖于安车中,勰等出入如平常,视疾进膳,可决外奏。六军内外莫有知者。世宗践极,勰政崇宽裕,淮南士庶,追其余惠,至今思之。初,勰之定寿春也,获萧宝卷、汝阴太吹果等数人,勰倾检礼之。果承间进曰:“果等契阔生平,皓首播越,顾瞻西夕,余光几何。今遭圣化,方应力兹愚老,申展尺寸,但在南百口, 生死分张,乞还江外,以申德泽。”勰矜而许之。小心谨慎,初无过失,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心礼待。清正俭素,门无私谓。永平元年九月,召勰入,时勰妃方产, 勰乃固辞不赴。中使相继,不得已乃令命驾,使者责勰来迟,俄而武士赍毒酒而至。曰: “吾忠于朝廷,何罪见杀! 一见至尊,死无恨也!”武士以刀鐶筑之。乃饮毒酒,武士就杀 之。勰有大功于国,无罪见害,百姓冤之。时年三十五岁,追谨武宣。

(节选自《魏书•元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B.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C.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D.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是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后以“社稷”指代国家。
B.“鼓吹”原指汉魏六朝开始盛行的一种重要乐种,后来逐步转化为对乐队的称谓。
C.“崩”指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的讳称,清代,皇帝、皇后和皇太后身故皆可称崩。
D.“践极”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即天子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勰自幼丧母,长大履行孝道。元勰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世了,那一年显祖驾崩。 等到他懂事的时候,请求补行服丧。高祖认为他很奇特,与众不同。
B.元勰谦虚知足,深受高祖信任。元勰因频受皇恩,当面向高祖陈奏,并与陈思王对比,来言自身不才,高祖大笑,对他亲近有加卩,并给予安慰鼓励。
C.元勰忠而恭谨,侍奉病重君主。高祖病重时元勰向上天乞求一切病痛都由自己承受,而且每日侍候皇帝起居,饮食都由自己尝过之后再给高祖食用。
D.元勰为政宽容,对人推诚相待。汝阴太守王果等人虽被捕获,但元勰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感激元勰,愿意在皓首之年,回到江南,发挥老年人的余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无惭前烈,汝但克己复礼,更何多及?
(2)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以礼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甄琛,字思伯,中山毋极人,汉太保甄邯后也。父凝,州主簿。琛少敏悟,闺门之内,兄弟戏狎,不以礼法自居。颇学经史,称有刀笔,而形貌短陋,鲜风仪。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弈棋弃日,通夜不止。手下苍头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琛惕然惭感,遂从许睿、李彪假书研习,闻见益优

太和初,拜中书博士,迁谏议大夫,时有所陈,亦为高祖知赏。世宗践祚,以琛为中散大夫、御史中尉,转通直散骑常侍。数年,遭母忧。琛母服未阙,复丧父。琛于茔兆之内,手种松柏,隆冬之月,负掘水土。乡老哀之,咸助加力。十余年中,朝廷有大事,犹上表陈情。时兴复盐禁,伪弊相承,琢表曰:“乾坤所惠,天子顺之:山川秘利,天子通之。

是以《月令》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禽兽者皆野虞教导之其迭相侵夺者罪之无赦此明导民而弗禁通有无以相济也周礼》虽有川泽之禁,正所以防其残尽,必令取之有时。今者,天为黔首生盐,天子亦何苟禁一池也。诏曰:“民利在斯,深如所陈。付八座议可否以闻。”诏琛参八座议事。寻正中尉,常侍如故。迁侍中,领中尉。琛俯眉畏避,不能绳纠贵游,凡所劾治,率多下吏。于时赵修盛宠,琛倾身事之。至修奸诈事露,明当收考,今日乃举其罪。修死之明日,琛与黄门郎李凭以朋党被召诣尚书,兼尚书元英、邢峦穷其阿附之状。琛遂免,归本郡,左右相连死黜者三十余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月令》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禽兽者/皆野虞教导之/其迭相侵夺者罪之/无赦/此明导民而弗禁/通有无以相济也/
B.是以《月令》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禽兽者/皆野虞教导之/其迭相侵夺者/罪之无赦/此明导民而弗禁/通有无以相济也/
C.是以《月令》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禽兽者/皆野虞教导之/其迭相侵夺者罪之/无赦/此明导民而弗禁/通有无以相济也/
D.是以《月令》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禽兽者/皆野虞教导之/其迭相侵夺者/罪之无赦/此明导民而弗禁/通有无以相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亦作“践阼”,“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
B.兼,是兼任官职之意,文中甄琛兼任御史中尉。文言文中表“兼任”的词还有“领、判、摄”。
C.《周礼》,儒家经典,和《仪礼》、《礼记》合称“三礼”,都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
D.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黔,黑色,秦尚黑色,平民都用黑布来包头,故有此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甄琛聪颖博学,且能迷途知返。他通过秀才考试进京后,却一度整天流连棋局消磨时光,还殴打办事不力的仆人,但最终在仆人的质问中痛改前非。
B.甄琛守孝至诚,感动乡邻。父母去世后,甄琛在他们的墓地内亲手种下松柏,隆冬腊月,挖土挑水,坟墓修成,树木葱茂,乡邻十分同情并来帮忙。
C.甄琛心怀百姓,直言上书。在奏疏中,他认为天子应该以民为本,做事以老百姓利益为重,顺从天意,对盐池的开发利用应加以引导而非禁止。
D.甄琛关注国事,很受皇帝器重。太和年间,他陈述时事,得到高祖的赞赏;后来上书谈及盐禁措施时,提出利民建议,得到世宗的认可和允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琛惕然惭感,遂从许睿、李彪假书研习,闻见益优。
(2)琛遂免,归本郡,左右相连死黜者三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