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余舫

(清)王又曾

闲身天地沙鸥似,借得溪堂畅远襟。白日尽吹残雨冷,碧梧高坐一蝉吟。

狂来飞动江湖思,懒极生疏礼法心。枕上红酣秋梦阔,窈然三十六陂深。

(注)①余舫:作者的书斋。此诗写于他在京城担任刑部主事时。②礼法:礼法律例。③红酣:指落日下犹自盛开的荷花。④三十六陂: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小题1】首句化用了杜甫《旅夜书怀》诗中“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
【小题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4 04: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欻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倩:请②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③洫:田间的水道。④欻:忽然。⑤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语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和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⑥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语出《孟子》。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是需要自己寻求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规之也(______)
(3)有土寇(______)
(2)自谓可十万(______)
(4)沟洫成(______)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块无与伍  (2)次日伺之,复  (3)几所擒  (4)人几
A.(1)(2)相同,(3)(4)相同
B.(1)(2)不同,(3)(4)不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相同,(3)(4)不同
【小题3】从厚斋公的《秋林读书》题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羽冲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4】用一个成语概括刘羽冲治兵和治水最终均告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
【小题5】“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在如何对待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问题上,这句话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

岑参①

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注)①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

江上阻风

宋琬②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②顺治年闻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被诬陷叛乱,后两次下狱,十二年后,年近花甲时才被重新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诗前四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诗人滞留,舟泊岸边,巨浪好似高大的山丘,水涡好似深深的洞穴。
B.宋诗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明写作者的行为,暗含作者的情绪,为后文做铺垫。
C.宋诗写瞿塘一语双关,表面写山势险要,长路漫漫,实际指仕途坎坷,终于峰回路转,来日可一展宏图。
D.宋诗后两句描写长江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新奇,将景色与心境巧妙结合,意蕴丰富。
【小题2】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梦愚堂铭

(清)施闰章

施子返自粤西,既脱险难,载罹忧戚,除服北征,惊魂甫集。一夕,宿青州官舍,庭月皎然,酒酣就睡,若有见焉:颀然而长,黝然而黑,长袖青衣,袒胸跣足,持半刺,署“愚山道人”四字。予诧问曰:“是何为者?将古之愚公耶?抑其柳愚溪之苗裔耶?将山鬼、木客之无名者耶?抑游方之外,不通姓字,倨见士大夫者耶?”其人不对,投刺去。觉而视之,空庭无人,月在高树,时乙未三月望日也。至京师,以告学士方先生,答曰:“子之前身也。”因呼予曰“愚山子”。其明年,督学山东,驻青州。开帙①视郡志,地故有愚公谷,乃失笑曰:“所梦者,其斯人耶!”岂以余负才矜异,哓哓然自鸣于人,非自全之愚,而以愚告耶?

夫举世巧宦,遇之以愚,则无失足;人情刻深,与之以愚,则无戒心;惟口兴戎,守之以愚,则沉默而不争;位高则危,名盛则毁,居之以愚,则淡泊而无损;至于幽忧伤人,思虑耗精,雕虫漓大道②,待之以愚,则颓焉浩焉而得所归。愚之义大矣哉!予惟惧予之不克终愚也,乃额之曰“梦愚堂”。铭曰:愚为陋名,哲人用耻。人之所恶,天之所喜。梦耶?觉耶?神或予启。含醇抱朴,以没余齿。

注释:①帙:卷册   ②雕虫漓大道:以雕虫小技削弱天地间的大道。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子之前身也________________ (2)所梦者,其斯人耶!______________
【小题2】与“人情刻深,与之以愚,则无戒心”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人的感情苛刻严酷,以愚钝的心思与他相处,你就不必对他有戒心了。
B.人的感情苛刻严酷,以愚钝的心思与他相处,他对你便不会有戒心了。
C.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复杂,以愚钝的心思与他人相处,别人对你便不会有戒心了。
D.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复杂,以愚钝的心思与他人相处,你就不必对他人有戒心了。
【小题3】作者为自己的居所题名为“梦愚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小题4】《梦愚堂铭》中的“愚”与《愚公移山》中的“愚”的内涵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小题2】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