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宋宣和间,盗贼起,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驻于磁州。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复从泽,泽琼为七百人长。泽死,调戍滑州。时宗望伐宋,将渡河。戍军乱,杀其统制赵世彦,而推琼为主。琼因诱众,号为勤王,行且收兵。比渡淮,有众万余。宗弼复河南,以琼为山东路弩手千户,知亳州事。

宗弼再伐江南,以琼素知南方山川险易,召至军与计事。从容语同列曰:“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将士视之,孰敢爱死乎?江南诸帅,每当出兵,必身居数百里外。制敌决胜委之偏裨。不即覆亡,已为天幸,何能振起耶?”众以为确论。

及宗弼问琼以江南成败,谁敢相拒者,琼曰:“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余,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既而江南果称臣,宗弼喜琼为知言。初,琼去亳未几,宋兵陷之而不守,复弃去,乃以州人宋超守之。及大军至,超复以州事委其钤辖卫经而遁去。帅府使人招经,经不下。及城溃,百姓惶惧待命,琼请于元帅曰:“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之有,愿慰安之。”元帅因止戮经而释其州人,复命琼守亳。凡六年,亳人德之。迁武宁军节度使。八年,为泰宁军节度使。九年,迁归德尹。贞元元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官,年五十。

(节选自《金史·列传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B.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C.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D.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暂任、代理官职之意,文言中权、摄、行、除等字都有相同意思。
B.勤王,多指君王统治受到威胁动摇时,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C.江南,从历史上看,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人文区域。本文指前者。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队及行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琼投笔从戎,受到名将赏识。盗贼兴起的时候,郦琼弃文从武,回到家乡召集义军,被宗泽委以军职。
B.郦琼深孚众望,武装势力壮大。郦琼被推举为首领,引导众人,打着勤王的旗号,一路收兵买马,渡过黄河时,军队已发展一万多人。
C.郦琼远见卓识,观点引人共鸣。当宗弼再次讨伐江南时,被召回军中参与谋划军事的郦琼所讲的一番话被同僚视为正确的言论。
D.郦琼心怀仁爱,赢得百姓感念。宋军弃守亳州,老百姓惊慌待命,因为郦琼的劝谏,州民的性命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
(2)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之有,愿慰安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4 07:44: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廉擢授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小题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AB.B
C.CD.D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从隋代始设立,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低而权限广。
B.尚书省是古代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C.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易》即《周易》,是道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庄子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心系百姓,兴利除弊。担任监察御史时,建议依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交麦以作粮税,便利民众,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敢于直言,富于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满朝官员无人敢言。只有张行信再三提醒皇帝若重新起用此人,后患无穷。胡沙虎因此被诛杀。
C.张行信忠公谋国,重视人才。他建议皇帝发动重臣举荐人才,加以厚待,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国。他还认为只有给将帅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建立军功。
D.张行信不惧权贵,排斥庸才。在他的劝谏下,鄙俗无能、不晓兵律的将领王守信、贾耐儿刚获提拔即被罢免,遇敌即溃的皇族败将讹可也被下狱治罪。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庞迪,仲由,延安人。少倜傥,喜读兵书,习骑射,学推步孤虚之术,无所效用。应募,隶泾原路第三副将,破贼有功,保义郎。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自是知名,为正将。

伪齐国建,泾原路经略使张中孚举迪知怀德军,兼沿边安抚使。夏人合军五万薄怀德城,迪开门待之,夏人不敢入。因以数千骑分门突出,遂破之,斩首五百级,获军资羊马甚众。复破关师古兵,擢知泾州。未到官,改知镇戎军、沿边安抚使。已而权淮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总制沂、密、淮阳,兼权知沂州。丁父忧,去官。齐国废,改华州防御使。顷之,军变,被执入山。已而贼众悔曰:“公为政素善,岂宜劫辱。”遂纵之还,复州事。

天眷元年,除永兴军路兵马都总管兼知京兆府,徙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陕右大饥,流亡四集,迪开渠溉田,流民利其食,居民藉其力,各得其所,郡人立碑纪其政绩。官制行,吏部以武功大夫、博州团练使特授定远大将军。七年,除庆阳尹。历三考不易,以治最闻,诏书褒美,西人荣之。正隆元年,迁凤翔尹,屡上章求退,不许。

海陵南伐,征敛烦急,官吏因缘为奸,富者用贿以免,贫者破产益困。迪悉召民使共议增减,不加威督而役力均,人情大悦。五年,徙汾阳军节度使。大定初,复为临洮尹,迁南京路都转运使,以省事惜费,安静为政,河南称之。徙绛阳军节度使。官,年七十。

迪性纯孝,父病,医药弗效,迪仰天泣祷,刲股作羹,由是获安。昆弟析家财,迪尽以与之,一无所取。官爵之荫,率先诸侄。疾革,沐浴朝服而逝。

(选自《金史·庞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B.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C.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D.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丁忧,又称丁艰,是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丁内忧指的是为母亲守孝。丁忧的时间一般是三年。
C.授,是授予官职;擢,是提拔,指官职的晋升;权,指临时代理官职;领,指的是兼任较高的官职。
D.卒,古指大夫的死。古代天子的死,称为崩,诸侯的死称为薨,士的死叫不禄,百姓的去世叫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迪喜读兵书,熟悉军事。他熟习骑马射箭,率领军队先后打败夏军和关师古的军队,显示了他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B.庞迪为政一向和善、廉洁。为了减少劳役开支,他招募百姓共同商议征收增减,不加责罚而平均分配劳役,百姓拍手称快。
C.庞迪理政有方,政绩卓然。大灾之年,庞迪开渠灌溉田地,不仅救济了逃荒的百姓,灾民们也凭借庞迪的力量各得其所。
D.庞迪既能尽孝,又能尽忠。父亲生病哭着为父亲祈祷,割自己大腿的肉做汤给父亲喝;他病情严重后,沐浴穿上官服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三考不易,以治最闻,诏书褒美,西人荣之。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小叔,河东县人。为河津水手。贞佑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元光元年,迁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小叔尽护农民入城,以家财赏战士。河中围解,迁治中,安抚如故。枢密院奏:“小叔才能可用,权位轻不足以威众,气假符节。”十二月,诏权元帅右都监,便宜从事。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表兄张先从容言大兵势重,可出降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谓出降。”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顷之,枢密院遣都监讹论与小叔议兵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天应大惊不知所为,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监军、安抚如故。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十万围河中,总帅讹可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俱救河中。小叔期以夜中鸣钲,内外相应。及期,小叔出兵战,昌、仁智不敢动。小叔敛众入城,围益急,众议出保山寨,小叔曰:“去何之?”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京。明日,城破,小叔死,不得其尸。总帅讹可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小叔权右都监。枢密院奏:“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选自《金史·卷一百二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B.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C.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D.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节,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降等事务的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的上面。
C.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打仗时常用进军的信号;文中指与友军进军联络。
D.汴京,北宋国都,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大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小叔出身贫寒,体恤民情。先前在河津当水手,后因有功被提拔为官,升任河中府判官,保护农民进入城中,用家财奖赏战士。
B.侯小叔拒绝投降,忠君爱国。当吴德劝他投降时,他喝令将其斩首,当张先委婉劝降时,他也同样将张先杀死。
C.侯小叔善于用兵,把握战机。在石天应夺取河中府时,他镇定自若,召集各路兵马,突裘石天应,于双市门斩杀石天应。
D.侯小叔面对困境,审时度势。他和孙昌、李仁智约定对敌人进行内外夹攻,但在关键时刻,孙昌、李仁智按兵不动,侯小叔暗中派人突围后禀报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
(2)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桢少好学,尝业进士。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钱帛事。

天眷初,同签会宁牧。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是时,奚、霫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疾革,书空独语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年六十九。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B.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C.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D.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称进士。一甲授官,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为正长官。
C.路,我国古代宋元时期最高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划。
D.薨,古代用于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从汉朝开始太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都叫“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桢少年好学。即使祖上为官,也不曾荒废学业,还曾经学习准备考取进士。
B.高桢不畏权贵。痛打海陵王宠爱之人,检举官吏罪状无所回避,以致掌权的人憎恨他。
C.高桢尽责政事。虽然因病免官了,但还惦记着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
D.高桢方正严肃,简朴沉静。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和妻子女儿端坐一整天,也不苟言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
(2)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阿骨打,讳旻,世祖第二子也。幼时与群儿戏,力兼数辈,举止端重,世祖尤爱之。世祖与腊碚、麻产战于野鹊水,世祖被四创,疾困,坐太祖于膝,循其发而抚之,曰:“此儿长大,吾复何忧?”十岁,好弓矢。甫成童,即善射。一日,辽使坐府中,顾见太祖手持弓矢,使射群乌,连三发皆中。辽使矍然曰:“奇男子也!”太祖尝宴纥石烈部活离罕家,散步门外,南望高阜,使众射之,皆不能至。太祖一发过之,度所至逾三百二十步。宗室谩都诃最善射远,其不及者犹百步也。天德三年,立射碑以识焉。
康宗七年,岁不登,民多流莩,强者转而为盗。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遂减盗贼征偿法为征三倍。民间多逋负,卖妻子不能偿,康宗与官属会议,太祖在外庭以帛系杖端,麾其众,令曰:“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骨肉之爱,人心所同。自今三年勿征,过三年徐图之。”众皆听令,闻者感泣,自是远近归心焉。
辽使阿息保来,曰;“何以不告丧?“太祖曰:“有丧不能吊,而乃以为罪乎?”他日,阿息保复来,径骑至康宗殡所,阅赗马,欲取之。太祖怒,将杀之,宗雄谏而止。既而辽命久不至,辽主好畋猎,淫酗,怠于政事,四方奏事,往往不见省。
二年甲午六月,太祖至江西,辽使使来致袭节度之命。初,辽每岁遣使市名鹰海东青于海上,道出境内,使者贪纵,征索无艺,公私厌苦之。康宗尝以不遣阿疏为言,稍拒其使者。太祖嗣节度,亦遣蒲家奴往索阿疏,故常以此二者为言,终至于灭辽然后已。
将至辽界,先使宗干督士卒夷堑,既度遇勃海军攻我左翼七谋克,众少却,敌兵直犯中军,斜也出战,哲垤先驱,大祖曰:“战不可易也,”遺宗干止之。宗干驰出斜也前,控止哲垤马,斜也遂与俱还。敌人从之,耶律谢十坠马,辽人前救,太祖射教者毙。并相谢十中之。有骑突前,又射之,彻紮洞胸,谢十拔箭走,追射之,中其背,饮失之半,债而死,获所乘马,宗干与数骑陷辽军中,太祖救之,免宵战。或自傍射之,失拂于颡。太祖顾见射者,一失而毙。谓将士曰:“尽敌而止。”众从之,勇气自倍,敌大奔,相践死者十七八。
(注)①腊碚、麻产:活刺浑水诃邻乡纥石烈部人,曾侵掠野居女直,②活离罕:《金文·语》“活离罕,羔。”此为女真语中以动物名为姓的一例,③康宗:金康宗完颜乌雅束(1061年-1113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兄,④欢都(公元1051-1113),完颜部人,⑤赗:助人办丧事的财物,都勃极烈:金国官名,实际上是大首长,即金国首领,⑥债:仆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时与群儿戏,力兼数辈     兼:同时抵挡
B.十岁,好弓矢,甫成童,即善射 甫:刚刚
C.岁不登,民多流享  登:粮食成熟
D.太相曰;“战不可易也。”   易:轻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德三年,立射碑以识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C.太祖怒,将杀之,宗雄谏而止/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D.世祖与腊碚,麻产战于野鹊水/冰水,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
B.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
C.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
D.欢都等欲重其法/为盗者皆杀之/太祖曰/以财杀人/不可/财者/人所致也。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现了完颜阿骨打勇武及惜民的一组是
A.幼时与群儿戏,力兼数辈/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
B.太祖射救者毙。并射谢十中之/以不遣阿疏为言,稍拒其使者。
C.太祖一发过之,度所至逾三百二十步/骨肉之爱,人心所同。自今三年勿征,过三年徐图之。
D.有丧不能吊,而乃以为罪乎?/遂减盗贼征偿法为征三倍。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阿骨打曾经宴请纥石烈部的活离罕全家,在门外散步,往南望见一座高高的土山,众人射箭,都射不到山那里。
B.主修《金史》的元朝军事家、政治家脱脱曾评价完颜阿骨打:“非武元之英略,不足以开九帝之业,非大定之仁政,不足以固百年之基。”本文中对待盗贼及贫者的态度即是其仁政的证明。
C.辽国每年遣派使者在海上购买叫“海东青”的名鹰,来往均要路经境内,使者贪婪放纵,征收索要没有限度,公署或个人对他们的刁难十分厌恶。
D.在攻辽的战争中,完颜阿骨打表现勇猛彪悍,共射死三人,射伤一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语言鼓舞了士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