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授巡尉职,以旌其忠。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凡射 死数百人。夏人震恐,乃出降。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日与血战,而大兵亦 不能卒拔。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 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虾蟆死时年四十五。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虾蟆忠于国家。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郭虾蟆很有谋略。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郭虾蟆擅长射术。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D.郭虾蟆作战英勇。蒙古兵破城后,他站在大草堆上,用门板做掩护,射杀敌人直到箭尽,投火自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2)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02 10:4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官均,字彦衡,邵武人。神宗熙宁亲策进士,擢第二。元丰中,蔡确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时相州富人子杀人,谳狱为审刑、大理所疑,京师流言法官窦莘等受赇。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元祐初,议者请兼用诗赋取士,宰 相遂欲废经义。均言:“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自熙宁以来,京师百司有谒禁。均言:“以诚待人,则人 思竭忠;以疑遇物,则人思苟免。愿除开封、大理外,余皆释禁,以明洞达不疑之意。”遂论青苗,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有目前之利而为终岁之患,愿罢之而复为平籴粜之法。又言官冗之弊,请罢粟补吏,减任子员,节特奏名之滥,增摄官之举数,抑胥史之幸进,以清入仕之源。又言:“治天下道二,宽与猛而已。宽过则缓而伤义,猛过则急而伤恩。术虽不同,其蠹政害民,一也。间者,监司务为惨刻,郡县望风趣办,不暇以便民为意。陛下临御,务从宽大,为吏者又复苟简纵弛,猛宽二者胥失。愿明诏四方,使之宽不纵恶,猛不伤惠,以起中和之风。”诏下其章。蔡确弟硕盗贷官钱以万计,狱既上,均论确为宰相,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以厉百官。张璪、李清臣执政,与正人异趣,相继击去之。监察御史张舜民论边事,因及宰相文彦博,舜民左迁。均言:“风宪之任许风闻,所以广耳目也。舜民之言是,当行之;其言非,当容之。愿复舜民职。”不从。时傅尧俞为中书侍郎,许将为左丞,韩忠彦为枢密院。三人者,论事多同异。均言:“吕大防自任,每有差除,同列不敢异,唯许将时有异同。辙素与大防善,尽力排将。臣恐纲纪法令,自此败坏矣。”绍圣初,召拜左正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B.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C.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D.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策,指科举考试中皇帝亲自主持的策问考试,策问是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义、政事为主。
B.经义,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
C.平籴粜,封建社会经济政策,政府丰年卖米,荒年买入,既可赈济百姓,又可平抑物价,有利社会稳定。
D.枢密院,古代官署名,宋代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其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均忠贞为国,常常直言进谏。他为法官窦莘之事上疏,被贬为光泽县令,后来又进言 阻止宰相废经义的提议。
B.上官均主张爱民,为政应利民生。他认为青苗法,没有给予百姓真正的实惠,朝廷应该恢复为平籴粜之法。
C.上官均为官正直,不因私情枉法。在审理蔡硕借贷官府钱币的案件中,上官均不因蔡确曾推荐自己为官而徇私。
D.上官均明于吏治,言论切中时弊。他指出谒禁易让官员怀疑他人,冗官之弊要从根本整治,政令要有中和之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
(2)吕大防坚强自任,每有差除,同列不敢异,唯许将时有异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鬷(zōng)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长,状貌奇伟。举进士,授婺州观察推官。代还,真宗见而异之,特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祁县、通判湖州。再迁太常博士、提点梓州路刑狱,权三司户部判官。使契丹还,判都磨勘司。以尚书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力雕敝,请罢土木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徙苏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
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方用事,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交引,请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献姻家,众莫敢迕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擢天章阁待制、判大理寺、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安抚淮南,权判吏部流内铨,累迁刑部。
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戍卒有夜焚营、杀马、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其为政有大体,不为苛察,蜀人爱之。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祐五年,参知政事。明年,迁尚书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
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意边防。”鬷曰:“何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
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果如所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B.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C.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D.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殿试及第者的称呼。
B.“益、利路”中的“路”,在宋代指由朝廷主导修筑的,连接各府、州、军、监的道路。
C.知,意谓主持,掌管。“知益州”意即担任益州长官。
D.年号,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景祐”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鬷积极建言献策。他在兼任侍御史知杂事时,曾向朝廷建议:由于要调集军队堵塞黄河决口,邻京各郡灾荒歉收,民力损耗,应当把不紧急的修造项目废止。
B.王鬷正直敢言。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曾提议在官府设置购销茶盐的机构。因马季良与章献太后是姻亲,没人敢反对,唯独王鬷直言那是与民竞利,不成体统。
C.王鬷善于治安维稳。他主管益州时,有戍卒作乱。他派兵包围兵营,传话说:不作乱者只要不轻举妄动,走出营门,就不予追究。戍卒出来后,他查出作乱者并严惩。
D.王鬷太自负,并因此犯了错误。曹玮曾提醒他提防元昊,但他不以为然。后来元昊造反,皇上屡问边事,他竟不能作答,因此被罢去枢密院主事之职。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徙苏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
(2)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赞无状,并黜之。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宋初,加检校太尉。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诏褒之。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三年春,移镇大名。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寻卒,年六十二,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B.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C.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D.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如“朝天阙”。
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贬为右武卫大将军;南征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军进攻辽州,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他。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 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 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 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 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 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 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 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 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 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 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前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用,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 仁 浦 传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辞母诣洛阳,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吏,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契丹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会契丹主于真定,仁浦得脱归。魏帅杜重威素知仁浦谨厚,善书计,欲留补牙职。仁浦以重威降将,不愿事之,遂遁去。重威遣骑追之,不及。汉祖起太原,次巩县,仁浦迎谒道左,即补旧职。
乾佑末,隐帝用武德使李邺等谋,诛大臣杨邠、史弘肇等,密诏澶帅李洪义杀骑将王殷,令郭崇害周祖。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周祖惧,召仁浦入计,且示以诏曰:“朝廷将杀我,我死不惧,独不念麾下将士乎?”仁浦曰:“侍中握强兵重镇,有功朝廷,君上信谗,图害忠良,虽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事将奈何。今诏始下,外无知者,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为杨、史雪冤。”周祖纳其言,易诏书以示诸将。众惧且怒.遂长驱渡河。及即位,以仁浦为枢密副承旨。
周祖尝问仁浦诸州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簿视之。仁浦曰:“臣能记之。”遂手疏于纸,校簿无差,周祖尤倚重焉。周祖大渐,谓世宗曰:“李洪义长兴节镇,魏仁浦无遣违禁密。”世宗即位,欲命仁浦为宰执,议者以其不由科第,世宗曰:“古人为宰执者,尽由科第耶?”遂决意用之。
宋初,进位右仆射。开宝二年春宴,太祖密谓仁浦曰:“朕欲亲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速不达,惟陛下慎之。”从征太原,中途遏疾。还,至梁侯驿卒,年五十九,赠侍中。
仁浦性宽厚,接士大夫有礼,务以德报怨。汉隐帝宠作坊使贾延徽,延徽与仁浦并居,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及周祖入汴,有擒延徽授仁浦者,仁浦谢曰:“因兵戈以报怨,不忍为也。”力保全之。当时称其长者。世宗朝近侍有改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众。淮南之役,获贼数千人,仁浦从容上言,隶诸军,军中无滥杀者。
(选自《宋史·魏仁浦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沉衣中流 济:渡,渡过
B.侍中握强兵重镇 临:统管
C.令簿视之   检:查看,查验
D.隶诸军     俾:统率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殂:死亡。中国古代等级森严,指称死亡也因人而异,天子死亡叫“崩”,诸侯死叫“薨”,而“殂”字各色人等都可以使用,文中就用在了契丹君主身上。
B.道左:道路左边,引申为道路旁边。我国古代座位以左为尊,官位以右为尊,所以有“虚左以待”“无出其右”等说法。
C.科第:科举及第。科举制是我国古代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汉武帝时开始出现,唐朝时真正成型,明清时已经十分完备。
D.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文中出现了“汉祖”“周祖”“宋太祖”三个称谓,魏仁浦就曾经历了汉祖、周祖、太祖所在的三个朝代。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为杨、史雪冤。
② 延徽与仁浦并居,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
【小题4】周祖临终交代世宗:“魏仁浦无遣违禁密”,要求世宗不要对魏仁浦隐瞒皇家秘密,周祖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眼里魏仁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不超过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