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芯片,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芯片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芯片组合。它们彼此依赖,组合在一起能发挥更多作用。例如,计算机里的中央处理品(CPU)及手机中的射频、基带和通信基站里的模教转换器(ADC)等,就是由多个芯片组合在一起的更大的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其单位为纳米(1 纳米为 100 万分之一毫米)。这对设计、制造工艺有着非常严格、非常高的标准与要求。

芯片行业或者集成电路行业远比大家想象的丰富得多。芯片并不只有 CPU、GPU。像 DRAM、LED、光伏、耳机,指纹识别,冰箱,电视,电梯等,都会用到大小不同、功能不同的芯片。芯片的种类分为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通用芯片如移动处理、PC 处理器、存储器等,专用芯片如消费类芯片、通讯设备芯片、国防芯片等。

(摘编自搜狐科技《我们的中国芯》)

材料二: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争夺中国芯片市场,或将使中国芯片面临“灭顶之灾”,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 3200 亿美元,全球 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 10%。全球 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 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

李平说:“一个长期无“芯”的国家,只能被动地选择全球产业链的下层位置。”正是由于芯片生产、设计能力的缺失,导致国内的芯片设备普遍长着一颗“外国芯”。未来中国公司如果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

2003 年,美国俄亥俄州核电厂控制网络的一台计算机芯片被“SQL Server 蠕虫”感染,其安全监控系统停机近 5 个小时;2008 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台发电机控制系统芯片受到攻击后被物理损坏。2010 年 7 月,德国专家发现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的破坏性病毒,伊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美国等国均遭到攻击。

类似的国防安全威胁在我国也同样存在。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吴南健说,从军用角度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国防安全问题。如果芯片被植入“后门程序”,该程序就可以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的访问权,任何国家一旦与供货商打起来,美国可以通过芯片系统破坏该国国防安全。

“芯片之痛”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反思。纵观以往各国核心技术的开发,政府采购都是巨大的助力,而如今,中国政府采购也开始发力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中国芯片市场被外国垄断》)

材料三:
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成立独立芯片公司,以推动国产自主芯片的产业化,马云将其命名为“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据介绍,阿里进入芯片领域的整体策略是云端一体,自研与生态合作结合,人工智能芯片和嵌入式芯片正是“平头哥”初期的研发重点。“目前我们主要关注的还是半导体设计这一端, 基本上是从架构到前端设计,这是我们这个阶段的重点。”阿里巴巴芯片技术部负责人骄旸指出, 不同于其他创业公司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平头哥”将更注重芯片与阿里现有业务场景以及大数据算法的结合,做定制化 AI(人工智能)芯片,这也是阿里的优势。在“平头哥”的规划中,芯片公司将由阿里全资控股,不仅仅开展研发任务,还要推动芯片的产业化、生态化构建。

(摘编自新浪财经《阿里的“平头哥”有多强?》)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中国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芯”在制造工艺等方面要有严要求、高标准,以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B.“中国芯”的设计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中国芯片市场份额被其他国家大量抢占。
C.“中国芯”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利益、产业及国防安全,政府必须加强采购予以支持。
D.“中国芯”要产业化,需建立中国自主产业核心技术体系,拥有自己独立的芯片公司。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芯片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一部分,体积小、功能强,与我们日常生活如收听音乐、上下班打卡、食物冷藏等密切相关。
B.中国庞大的半导体市场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以及大型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将给中国自主芯片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C.芯片系统常存在被各种病毒感染、攻击或破坏的威胁,也存在供货商利用安全性控制蓄意修改程序或系统的访问权的隐患。
D.将由阿里全资控股的“平头哥”芯片公司目前关注的重点是半导体从架构到前端的设计,于其他领域尚未涉足。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目前“中国芯”面临的挑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05:5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区”一词是英文community的译名。这是和“社会”相对而称的。社会是描述集合生活的抽象概念,是一切复杂的社会关系全部体系之总称。而社区乃是一地人民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它有物质的基础,是可以观察得到的。社区至少要包括下列三个要素:人民、人民所居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我们一提到“社区”这个名词,立时就会联想到它的地域性,因为这是社区最显著的特征,社区的单位可大可小,小之如邻里、村落、市镇,大之如都会、国家、世界,这一切统可称为社区。
不过若就文化的水准来说,社区大致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部落社区、乡村社区、都市社区。部落社区自然是指以游猎和牧畜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都市社区是指以工商制造业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这三种社区代表三种文化程度的集团生活。

社区一面固有它的地域基础,一面尚有它的社会心理基础。欲明白社区的真义,固然要着重地域基础的研究,但同时却不能像“地理决定论”者那样将地域研究的基础当作社区解释的基础。这其间是有很大的分别的。现在我们可进而讨论社区的第三要素,即文化。

文化是社区研究的核心,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文化最简单的定义可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所谓方式系指居民在其生活各方面活动的业果。文化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概念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这样的文化,可以分为四方面:(一)物质文化,是顺应物质环境的结果。(二)象征文化,或称语言文字,系表示动作或传递思想的媒介。(三)社会文化,亦简称为“社会组织”,其作用在于调节人与人间的关系,乃应付社会环境的结果。(四)精神文化,有时仅称为“宗教”,其实还有美术科学与哲学,也须包括在内,因为他们同是应付精神环境的产品。精神的文化是文化的结晶,是各个特殊的文化系统相别的枢纽,因为各文化中所谓之宗教、美术、科学与哲学,每每反映了各该民族的生活态度,或纯粹主观的行为,而此态度与行为又系由极复杂的情操与理想,或很不同的价值与判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固文化的重心,但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文化其他方面如物质文化、象征文化和社会文化,交为作用,互相维系的。

这样的分法,完全是为了解剖文化而拟定的,并不足以代表文化的实体。实际上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发生作用时,不是局部的,乃是全部的。以前的文化二元论者,主张将文明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以为这样可以代表事物的本性,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为避免这种因袭的谬见,我们采取了现在的分法。并且以为这样的文化,显然不是一个玄学的范畴,而是一个经验的名称;不单是主观的、抽象的,而还是客观的、具体的。再进一步说,博物院中所陈列的古物或标本,虽则是客观的、实在的,但只给我们一个死的文化的印象;唯有在实际社区生活中切身体验过的,才是真实的活的文化。而这样的活文化,就是社区研究的对象。所以说,“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

(摘编自吴文藻《论社会学中国化》第三部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一提到“社区”这个名词,立时就会联想到它的地域性,从而把握社区最显著的特征。
B.社区按文化的水准大致可分为部落社区、乡村社区、都市社区。它们分别代表了各自文化程度。
C.社会文化,亦简称为“社会组织”,作用是调节人与人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应付社会环境。
D.唯有在实际社区生活中切身体验过的文化,才是真实的活的文化,才能成为社区研究的对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节采用对比论证,通过和“社会”概念相对照区别,指明了社区是具象的、可观察的。
B.文章阐释社区的概念时,先界定外延意义,再强调中心涵义,因此文章后半段详细解释“文化”。
C.文章末段站在个人和过去的角度,批驳文化二元论者之谬见,进而指出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D.文章采用递进相承的论证结构,旨在说明文化是社区研究的核心,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文化的水准来看,都市社区是指以工商制造业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因而都市社区处于社区级别的最高级。
B.虽然地域基础研究在社区研究中极为重要,但不能唯地域研究是举,把地域研究的基础拿来决定社区解释显然是不全面的。
C.以宗教为代表的精神文化,加之美术科学、哲学等,是应付精神环境的产品,是文化的结晶,能够体现该社区民族的生活态度。
D.博物院中所陈列的古物或标本只留给我们一个死的文化的印象,要想获取一手社区研究材料和心得,则必然要在实际社区生活中切身体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罗家坝遗址是巴文化的中心遗址之一,反映了长江中上游各区域,与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族群迁移,在中国西南乃至南方地区青铜时代文明图景中占有重要地位。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距今5300—3000年,是我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巴文化遗址之一。
在生业模式方面,罗家坝遗址发现的农业作物有稻、粟、黍等,但总量很少;新石器时代遗存中从早期到晚期均有细石器出土,其技术工艺一脉相承,石料资源应来自本地。石器分析表明,渔猎采集经济在罗家坝遗址的生业模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罗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存器物组合完备,演变序列清晰,结合广元、巴中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已逐步构建起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为探讨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演进格局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前,罗家坝遗址考古与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罗家坝遗址为探索新石器时期嘉陵江流域提供了契机。罗家坝遗址有“清楚的地层依据”,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和“汉中、安康地区的新石器中晚期文化十分接近”,说明它和“西汉水流域、嘉陵江上游文化的南移有关”。罗家坝遗址以折沿深腹罐为代表的遗存,可将整个嘉陵江流域的史前文化串联起来,向北抵达陕南地区,向南深入重庆及三峡境内,甚至更远的鄂西北地区。显然,这是一支分布在整个嘉陵江流域和三峡地区具有很大共性的史前文化。
之前的考古发掘多集中于墓葬,今后需要更加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表示,接下来的工作要“抓住中心,做好周边”,研究巴文化和巴国的范围区域,把基础研究做实。此外,还要关注该地区史前文化的编年问题,特别是要关注距今5000—4500年的史前文化,这是我国各地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作为四川盆地先秦时期巴、蜀两个诸侯国,古蜀文明有较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其文化面貌比较清楚,但巴文化却一直面目不清。罗家坝遗址的发现,让巴文化研究者心中燃起了、新希望。他说,下一步要巴蜀并重、川渝携手、邻里互动、全国参与、跨界攻关,构建巴文化领域的考古学体系。
(文章:中国社会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小题1】下列关于“罗家坝遗址”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巴文化遗址的一部分,罗家坝遗址在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文明图景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B.罗家坝遗址是我国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巴文化遗址之一。
C.罗家坝遗址为探讨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演进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D.罗家坝遗址取得的成果,为新石器时期嘉陵江流域的探索提供了机会。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家坝遗址发现了稻、粟、黍和细石器,这表明渔猎采集经济在其生业模式中地位重要。
B.罗家坝遗址和广元、巴中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已逐步构建起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C.罗家坝遗址与西汉水领域、嘉陵江上游文化的南移有关,是因为它的新石器文化和汉中、安康地区的十分接近。
D.以折沿深腹罐为代表的罗家坝遗址遗存,串联了整个嘉陵江流域的史前文化,这一支分布在整个嘉陵江流域和三峡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很大共性。
【小题3】下列对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罗家坝遗址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个性,代表了距今3000年的史前文化。
B.对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将得力于罗家坝遗址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C.研究者对于今后的考古调查研究需要更为系统,做实基础,“抓住中心,做好周边”。
D.罗家坝遗址的出现,激励着巴文化研究者为构建该领域的考古学体系而努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食物。《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
A.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黄帝内经》
B.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战国扁鹊
C.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
D.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小题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B.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C.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
D.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墨烟张

陈柳金

一日傍黑,张家院里哇地一声哭,土坯墙震落一层沙尘。婴儿落地,没听过这样大声的,且脸如包公,黑不溜秋。张父说,俺张家世代制墨,如今老天馈赠一墨宝,就叫他张秉墨吧!

这张秉墨,天生一个玩家。六岁便能玩墨,采烟、熬胶、和墨、上模、晾晒、裱金,一整套工序下来有模有款。九岁便玩书成瘾,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还练得一手好书画,吟咏唐诗宋词亦有腔有调。张秉墨的天空悬着一颗文曲星。

但到了十八岁,天空却变了天。参加了地下组织的张父因叛徒出卖,死于鬼子刺刀之下。张秉墨强忍一腔怒火,接过搅墨棒,墨缸里转起圈圈旋涡,搅动一百零八圈后,蒸煮成团,蓄着劲举锤敲打一百零八遍。张秉墨发誓要做条好汉,把小日本的肉剁成酱,锤打成一根根愤怒的墨条。

张家院子每天清晨依旧飞出一群白鸽,鸽群沿鹤庄盘旋一圈后,总是有一只鸽子带着张秉墨的牵挂飞离队伍。薄暮时分,那鸽子才从天空凯旋而归。张秉墨宝贝一样捧在手心,喂了食,轻轻放进笼子。

前线还是失守了,小日本洪水猛兽一样冲进庄里,打砸抢烧,把个鹤庄鼓捣成了墨缸,每个人心里都墨黑墨黑的。小日本把鹤庄小学占为指挥部,临晚集合村民训话,太军佐藤野夫说鹤庄藏有共党,自己站出来,可免全庄人死,否则通通都得死!

村民个个岿然不动,佐藤无计可施。忽然头顶掠过一群白鸽,仰起头,鸽子送他一个见面礼。佐藤往脸上一抹,一撮腥臭的鸽屎。叭嘎,杀了它们!一阵乱枪响起,连鸽毛也不见掉下来。佐藤恼怒道,不供出来,你们,通通的当鸽子宰!

翌日,鸽群刚回笼,张家院门被踢开,几个小日本端着枪叽里嘎啦闯进来。正在锤墨的张秉墨猛一惊。贼头贼脑的小日本乱搜一气,从笼里捉出几只白鸽。翻译给张秉墨下了命令,以后每隔三天送两只鸽子孝敬太军!

鬼子走后,张秉墨赶紧去看鸽子,幸好那只白鸽还在,这才松了口气。入夜,他扬手放飞了那鸽。

就在这两天,有四个村民怀疑是共党分子捉进了指挥部。一向抬头做事的张秉墨把头压得老低,搅墨一百零八圈,锤墨一百零八遍。他要把张家本领亮出来,制成胳膊粗的圆条墨,当作礼物送给佐藤野夫。

转眼三天已到,张秉墨这次送给佐藤的是两只鸽子。进了门,只见佐藤呕吐不止,气喘吁吁。张秉墨细看,知他犯了夹阴伤寒,前几天吃了鸽肉大补精气,不慎便犯下此症。张秉墨说,太军,我有法子能治好你的病!佐藤如遇救星,却见他一脸乌黑,心生疑窦,但病痛难耐,只得恭听。张秉墨道,鸽屎为药引,槐角、扎参、细辛炖服。佐藤还记着上次鸽屎之恨,这次竟敢叫他吃这腥臭物,以为张秉墨捉弄他。翻译说,太军,张师傅可神了,您就信他一回吧!

佐藤服了鸽屎和中药,翌日果然恢复如常。三天后张秉墨送来鸽子时,他竖起大拇指,你,大大的神!张秉墨说,太军,下次俺送几根大圆墨给你,俺张家墨条,不仅是书画的上等墨料,还能止血、治皮肤疮毒和腮腺炎。佐藤听了大喜,临别,差翻译送张秉墨,张秉墨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

这晚深夜,张秉墨正要入梦,院门吱呀推开,一黑影潜了进来。是翻译窃取了日军的重要情报,内容是鬼子将于后天晚上攻打驻扎在一深山处的我军阵营。

张秉墨马上放飞那只白鸽。鸽子飞回时,也带回了我军指令——后天里应外合端掉日军指挥部。

这天傍晚,他又一次放飞了白鸽。转身去给佐藤送鸽子,这次多了几根胳膊粗的圆条墨,是他答应送给佐藤的礼物。

踏进门时,地上躺着一只流血的白鸽。佐藤凶相毕露:它,从你家飞出,你的下场……还没等他说完,门外已拥来一群鬼子。张秉墨放飞手里的白鸽,掏出嵌有炸药的圆条墨,把盖子一掀,几声巨响,佐藤野夫与鬼子不明不白地见鬼去了。

在张秉墨的葬礼上,鹤庄乡亲全都披麻戴孝。忽然一群白鸽悲鸣着从张家院子飞出,在鹤庄上空整整盘旋了一百零八圈。仪仗队前,翻译跟一战士手抬石碑大的方条墨,上书三个镏金大字:墨烟张!

(选自《短小说》,2012年第5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秉墨的父亲因参加地下组织被出卖而惨遭鬼子杀害,这对他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文中“蓄着劲举锤敲打”的细节描写中暗含着张秉墨压抑不住的愤怒之情。
B.小说中的“鸽子”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张秉墨视鸽子为宝,佐藤被鸽子羞辱和吃鸽子,鸽子传递情报,鸽群悲鸣盘桓等,在这里鸽子成了揭示主题的象征物。
C.佐藤服了张秉墨配有鸽屎的中药,第二天果然恢复如常,这既写出了张秉墨医术的高超,也为下文写得到佐藤的信任和送墨条的情节张本。
D.小说善于运用埋设伏笔的写法,比如“锤打成一根根愤怒的墨条”就为下文利用墨条炸死鬼子做了铺垫;翻译对佐藤的一番劝说也为后文里应外合消灭敌人打下了基础。
E.这篇小说的主题开拓上很有深度和力度,结构大气磅礴,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语言极富张力,叙事也干净利落,很有特色。
【小题2】小说开头两段叙述了张秉墨少年时期的种种经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概括分析小说中的张秉墨的性格特点。
【小题4】小说的结尾处鸽群悲鸣和仪仗队中有人手抬写有“墨烟张”的方墨条的情节,有人说是画龙点睛,有人则说是画蛇添足,你赞同哪种说法?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具体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阿富汗境内),在那里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亚里(在埃及的尼罗河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建成了一个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横亘着从小兴安岭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隆起的大山,像一道由雪峰和高山组成的天然屏障,只有一些险隘的山口,维持着两个世界间微弱的交通。中华国由秦入汉后,开始向西北扩张,一直扩张到中亚。于是,两个世界中心——长安和罗马,借助丝绸之路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沟通。此后就是漫长的20个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能在旧址上重建,而中华帝国则由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其间虽有阶段性的分裂动乱,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思想一贯,则是现实中的常态。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20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
②如果说秦汉帝国只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之一,那么后来的盛世大唐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秦汉帝国的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经过近四个世纪的战乱之后,隋唐重新统一了中华,在秦汉帝国的版图上重建了一个胡汉混血的世界帝国。长安再次成为世界之都。于是,四邻番邦归附贡献,万里商贾远来贸易;波斯的流亡贵族、大食的商人教士、日本的留学生、东非或爪哇的“昆仑奴”和睦居住在同一座都市里;吐蕃的马匹,阿拉伯的鸵鸟,天竺的孔雀,波斯的铜器,爪哇的犀牛,高丽的贡纸,井然陈列在同一处市面上;佛教徒、道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拜火教徒与前来避难的伊斯兰教徒在毗邻的寺庙里相安礼拜。作为帝国之都的长安,有世界胸怀与气象。
③大唐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的影响,西到印度,东及朝鲜、日本。西北的大山被翻越,征战、和亲、贡纳,贸易将大唐文明远播到吐蕃与波斯。中华文化在东亚传播,由中国而朝鲜、日本,由越南而南洋诸岛,华夏文化圈到唐代基本形成。公元后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汉字为这个文化共同体提供了语言基础,建立在儒学科举、唐朝律令、汉传佛教基础上的共同的政教制度,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代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
(摘编自彭艳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光明日报》2017年07月08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元前后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先后分别成为世界的中心,二者之间只有微弱的联系。
B.公元后第一个千年,整个亚洲“华夏化”,中国创立了“华夏文化圈”。
C.盛唐成为世界中心后,长安是世界之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物产及所有宗教。
D.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基本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保持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成为常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世界文明中心的产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思路清晰。
B.文章开头陈述了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崛起的方式及过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C.第二段论证“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运用大量具体的实例,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的写作思路遵循时代发展的脉络,符合历史规律,使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吸收别国文化,才能不断强大,才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B.世界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与衰亡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保持。
C.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使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中心。
D.中华文化有过令人自豪的繁荣时期,为世界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